洪丁鳳, 林藝娟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九醫(yī)院 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yī)院 腎臟內科,福建 漳州,361022)
血液透析為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指利用半透膜原理,采用擴散、對流等方式,移出體內的代謝廢物、有害物質以及多余電解質等,實現凈化血液的目的[1]。伴隨醫(yī)學水平、血液凈化技術的提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生存期限得到明顯延長[2]。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存在認知缺陷,導致其在血液透析期間順應性較低,加之長時間血液透析會對患者身體帶來一定危害,誘發(fā)相關并發(fā)癥,因此臨床需重視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3]。既往在血液透析中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雖然也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因忽略患者個體化差異性特點,整體護理效果并不佳。健康教育干預具有計劃性、系統(tǒng)性等特點,通過對患者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能夠促使其自覺采納健康行為,規(guī)避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4]。本研究對80例血液透析患者施以健康教育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九醫(yī)院收治的80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具有血液透析治療適應證;② 意識清醒,具備良好交流、溝通能力;③ 本人或家屬對研究內容、目的以及全過程等知情,自愿簽訂協(xié)議書;④ 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通過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九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開展。排除標準:① 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證;② 伴有腎移植手術史;③ 合并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④ 認知、語言或精神等功能障礙;⑤ 因病情加重等退出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2組間透析時間、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原發(fā)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護理,為期3個月。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以口頭宣講方式對其及家屬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告知行血液透析治療的相關知識。透析前,協(xié)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透析治療實施提供良好保障;透析時,加強體征變化、穿刺部位監(jiān)測和觀察,對于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透析結束后,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或異常,叮囑其相關注意事項,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等。
1.2.2 健康教育 觀察組患者施以健康教育干預,為期3個月。① 成立健康教育干預小組:由醫(yī)師、護士長、護士等共同組建健康教育干預小組,小組成員定期參加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使用自制健康調查問卷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依據調查結果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方案。② 疾病健康教育:基于患者理解、認知能力及文化程度等,靈活通過一對一講解、??埔曨l宣教以及健康手冊發(fā)放等多種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其正確、全面地了解疾病知識、血液透析治療作用,提升依從性。③ 心理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況,并以熱情耐心的態(tài)度加強與患者交流、溝通,實時掌握其心理情緒變化情況。充分調動各種社會支持資源,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關心、幫助,緩解和消除其心理壓力、負面情緒,提升其整體希望水平。④ 飲食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患者對飲食要求較高,護理人員需全面評估其營養(yǎng)狀況,結合評估結果和飲食喜好,指導科學合理飲食,確保營養(yǎng)均衡攝入。盡可能選擇牛奶、瘦肉等優(yōu)質高蛋白的食物。嚴格控制每日液體攝入量、尿量,通常情況下,每日飲水量為前1 d的尿量基礎上增加500 mL,避免出現高血壓、心力衰竭等。⑤ 生活健康教育:耐心告知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必要性,指導其進行適度活動,如慢走、打太極等,增強身體素質。叮囑做好個人衛(wèi)生,保證導管處皮膚干燥、清潔,避免意外拔管或管路扭曲、打折。發(fā)放醫(yī)院自制的自我管理手冊,囑患者自主做好血糖、血壓監(jiān)測,并進行記錄,護理人員定期查看患者管理手冊,及時糾正其不良行為。
1.3.1 健康知識掌握程度 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使用自制健康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疾病知識、心理健康、透析治療以及生活管理4個方面的知識水平掌握程度進行評估,各方面評分范圍0~100分,評分高視為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好。
1.3.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于干預期間,統(tǒng)計計算2組低血壓、心律失常、血栓以及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fā)生率。
1.3.3 生化指標 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2組的空腹靜脈血中磷、血紅蛋白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
干預前,2組患者疾病知識、心理健康、透析治療以及生活管理評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3個月后,2組患者疾病知識、心理健康、透析治療以及生活管理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均<0.05),且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分)
觀察組的低血壓、心律失常、血栓以及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總發(fā)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干預前,2組血磷、血紅蛋白以及紅細胞壓積水平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3個月后,2組的血磷水平均低于干預前(P均<0.05),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高于干預前(P均<0.05);觀察組的血磷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生化指標比較
血液透析屬于一種血液凈化技術,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腎衰竭,應用價值較高[5]。近年來,隨著各種腎臟疾病發(fā)病率的提升,需要采用血液透析療法的患者數量也不斷增加。血液透析雖然能夠替代部分腎臟功能,但不能完全代替腎臟所具有的一切功能,且在透析治療期間患者還需承受較大的疾病痛苦[6-7]。同時,在長期反復透析過程中,易造成感染、血栓以及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因此,臨床需重視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8-9]。
本研究觀察了健康教育干預在行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2組的疾病知識、心理健康、透析治療以及生活管理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均<0.05),且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這提示健康教育干預可以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分析原因為,健康教育干預的核心為幫助患者樹立健康意識、促使其改變不健康的行為方式[10]。通過一對一講解、專科視頻宣教以及健康手冊發(fā)放等可使患者充分正確認識和了解疾病、血液透析等相關知識,增強自我管理能力[11]。蔡世少等[12]的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低血壓、心律失常、血栓以及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總發(fā)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提示健康教育干預能夠降低行血液透析患者的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原因為,通過疾病、心理、飲食和生活等多個方面的個體化健康教可幫助患者摒棄陋習,提高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進而規(guī)避或控制并發(fā)癥風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3個月后,2組的血磷水平均低于干預前(P均<0.05),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高于干預前(P均<0.05);觀察組的血磷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這說明健康教育干預對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標具有顯著作用。分析原因為,患者對磷代謝、腎功能減退等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普遍較低,致使其服藥依從性、自護能力不佳,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僅可激發(fā)其參與護理意識與行為,還可幫助其進行有效自我管理,從而更好地改善其相關生化指標。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施以健康教育干預,可顯著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有效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改善患者的相關生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