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教材按“雙線并進”的形式編排:一條是寬泛的人文主線,一條是語文要素主線。教材將各種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引導和習題中。不久前,筆者有幸參加了一次市級語文教研活動,研討內(nèi)容是六上第八單元的《少年閏土》 《好的故事》,四位教師呈現(xiàn)了四節(jié)精彩的課例。
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對魯迅精神的認識,語文學習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借助相關(guān)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二是通過記敘故事寫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情感。圍繞主題和要素,本單元選編了四篇課文《少年閏土》 《好的故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一篇單元習作《有你,真好》,一篇《語文園地》。
本文就以此單元為例,結(jié)合精彩的課堂片段,談談如何聚焦語文要素,實施有效教學。
【課堂呈現(xiàn)一】:詞語教學要“有的放矢”
師:魯迅寫作《好的故事》這篇文章時是一九二五年,當時處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初期。初讀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字詞難讀,內(nèi)容很難理解……
師:你知道哪些理解詞語的方法?請運用已有的方法理解難懂的字,解決了的打個“√”。(生匯報交流,把不理解的詞寫在黑板上:潑辣奔迸、皺蹙……)
師:請再讀課文,試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生:“潑辣奔迸”是指紅錦帶在水中快速散開。
無獨有偶,一位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也運用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師:大家可以聯(lián)系“值日”一詞的意思,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年”的意思。
生:“值日”是在一周中固定的時間打掃衛(wèi)生,“值年”是在當值的那一年承擔某件事。
師:回答得很好,你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我們還可以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解釋詞語。
【分析】
以上兩位教師都注重詞語教學,運用多種方法來教學詞語的意思,課堂呈現(xiàn)的效果也很棒。但具體落實在每一課中,要求就不一樣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少年閏土》里的語言比較通俗易懂,而《好的故事》里的文字相對晦澀,所以課后有這樣的要求:初讀課文時,遇到難懂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再讀課文時,試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它們的意思。
教材編排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三年級的教材中,已有對解釋詞語做專項訓練。到了六年級,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釋詞語就不再作為語文能力的訓練點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年段目標和課后要求“有的放矢”。
【課堂呈現(xiàn)二】:段落教學要“有章可循”
師: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從魯迅先生的文字中我們讀到了一個“好”的故事。能否把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刪去呢?讀第1~3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沉痛,從“昏暗”這個詞讀出來的。
師出示學習任務二:
生:我認為這樣寫飽含著魯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師:(出示課后“閱讀鏈接一”)請大家讀讀這段材料,再想想還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我的感受是這樣的生活是十分令人向往的,說明當時的社會很不安定。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 《少年閏土》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少年閏土這一形象,是這樣教學的。
師:文中第一自然段寫了少年閏土在作者心中的印象,這是根據(jù)什么想出來的?
生:是根據(jù)閏土自己說的“瓜地刺猹”這個故事想象的。
師:找出相關(guān)語句,讀讀看,這里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認為閏土很勇敢,一個人在黑夜里刺猹,換成我是絕對不敢的。
師:那“雪地捕鳥”中的閏土呢?
生:經(jīng)驗豐富、聰明、見多識廣……
【分析】
高年段特別重視段落的教學,執(zhí)教《好的故事》的那位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走進魯迅的內(nèi)心世界,有效地把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課后題目進行鏈接,運用材料來豐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一步拉近和作者的距離。
執(zhí)教《少年閏土》的這位教師,也是領會了寫人敘事這類文章的特點,抓住語句來分析人物形象,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還是非常活躍的。但是對人物形象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一個層面顯然是不夠的,課后有這樣一個設計:課文寫了記憶中的閏土、初次相識時的閏土、給我講新鮮事的閏土。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
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對人物的認識更充分,并告訴他們:對人物形象的認識是會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而改變的。此外,這個單元的習作題目是“有你,真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這種寫法來描寫人,這樣寫出來的人物才會有血有肉,形象才會更豐富。
【案例反思】
語文教學最難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這是因為和語文教學相關(guān)的要素實在是太多了。那么我們在課堂上該如何去做呢?筆者認為,“雙線并進”的編排形式可以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加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一、聚焦語文要素,揣摩呈現(xiàn)方式
我們該如何聚焦語文要素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明確單元導語中的語文要素。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的導讀頁上集中呈現(xiàn)了本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教師在執(zhí)教本單元課文之前,一定要把單元導讀中的內(nèi)容讀懂。
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有兩個學習要素。第一,“借助相關(guān)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這個要素指向閱讀。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除了抓住主要字詞,還可以鏈接資料,讓學生多掌握一種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第二,“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個要素指向習作。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人敘事的,都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2. 落實課后習題中的語文要素。課后習題是編者意圖的直接體現(xiàn)。語文要素在教材中,主要是通過課后習題來呈現(xiàn)的。例如《少年閏土》一文,為了讓學生恰當?shù)乇憩F(xiàn)人物形象,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在課后安排了這樣的小練筆:照片凝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從你的照片中選一張,仿照第一自然段寫一寫。
在《好的故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流露的情感,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夢境。這個故事的“美麗” “幽雅” “有趣”體現(xiàn)在哪里?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
因此,教師在制定課文目標時,一定要多關(guān)注課后習題,尤其是圍繞涉及語文要素的問題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保證語文要素在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
3. 踐行《習作》和《語文園地》中的語文要素。教材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與表達,同步推進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在《語文園地》中有這樣一道題:讀下面的詞語,你想到了什么?選擇一個詞語,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話寫下來。
飽經(jīng)風霜的臉、飽經(jīng)風霜的老屋、飽經(jīng)風霜的大樹、樹林的深處、秋天的深處、心靈的深處
本單元的習作訓練題目是“有你,真好”:拿起筆,表達你真摯的情感吧!寫的時候,可以假想這個“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對話。
寫完后讀一讀,看看是不是把事情寫具體了,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果有可能,把這篇習作與文中的“你”分享。
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如何在寫人敘事中表達真情實感,設計這樣的練筆,可以強化語言要素,共同促進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
二、明確教學目標,實施有效教學
知道了“教什么”之后,我們就可以讓語文要素在課堂中開花結(jié)果了。
1. 圍繞“要素”,確定教學目標。目標是導航,是靈魂。教學目標的確定,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應該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例如在“課堂呈現(xiàn)一”中,兩位教師都安排了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但是在《好的故事》中運用就非常妥帖,而《少年閏土》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解釋詞語就不合適了。教師要圍繞“要素”確定學習目標,讓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都能凸顯語文要素。
2. 圍繞“要素”,設置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文本,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3. 圍繞“要素”,拓展言語實踐?!罢n文無非就是一個例子”,要想讓語文要素真正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教師還須拓展言語實踐,讓學生習得方法。例如,在教學本單元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的其他文章,用學到的“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文章中的詞語,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資料來進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
總之,針對教材“雙線并行”的編排特點,教師要具有敏銳的眼光,能聚焦語文要素,盡心設計學習活動,讓語文要素在學習中“開花結(jié)果”,最終形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南京市高淳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