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通許縣中心醫(yī)院(475400)于丹丹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臨床常見早產兒好發(fā)疾病,主要起因為早產兒在母體內器官發(fā)育未成熟,導致肺部等呼吸系統(tǒng)器官發(fā)育不完全,從而使得早產兒肺泡表面一些活性物質不能發(fā)揮出正常功能并引發(fā)肺部萎縮[1]。呼吸窘迫綜合征會妨礙早產兒的正常呼吸,使得早產兒在出生后6~12小時內開始逐漸出現(xiàn)呼吸困難情況加重、不規(guī)則呼吸甚至會有呼吸暫停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2]。如果沒有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常常會并發(fā)肺部感染、肺出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情況,同時也會對患兒神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病情嚴重的早產兒甚至多會于出生3日以內死亡[3]。目前對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主要通過產前單療程激素預防以及經鼻間歇正壓通氣支持治療,但易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增加鼻外傷、氣胸的風險,以及對早產兒造成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傷,對患兒的預后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4]。此外,藥物治療也是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主要方式[5]。因此,本研究通過給予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枸櫞酸咖啡因治療,觀察其對早產兒神經功能以及血氣指標PO2、PCO2的臨床影響并得出報告,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間出生的早產伴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86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性早產兒20例,女性早產兒23例,胎齡30~35周,平均胎齡(32.97±1.12)周。觀察組:男性早產兒21例,女性早產兒22例,胎齡30~35周,平均胎齡(33.04±0.92)周。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進行接下來的對比(P>0.05)。納入標準為:①胎齡<35周;②經臨床診斷為呼吸窘迫綜合征;③出生體重為1000g~2000g;④未發(fā)生妊娠期先天性疾病。排除標準:①研究對象出現(xiàn)腦部異常者;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官疾病者;③因其他各種因素導致的呼吸窘迫癥狀者。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對早產兒提供恒溫、舒適的環(huán)境,給予補液以及腸內外營養(yǎng)支持,當患兒首次出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癥狀時,首先進行托背、刺激足底等常規(guī)的一般處理,同時對患兒口、咽等呼吸道部位的分泌物進行清理,使其通暢不影響患兒的呼吸,同時給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后經鼻間歇正壓通氣,以無創(chuàng)形勢模擬間歇性機械通氣進行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設置呼吸頻率、氣道峰壓與呼氣末正壓等參數(shù)分別為20次/min、20cmH2O、5cmH2O,并通過患兒血氣指標進行適當調整。每日兩次記錄新生兒的各項情況并上報。
1.2.2 觀察組 對早產兒提供恒溫、舒適的環(huán)境,給予補液以及腸內外營養(yǎng)支持,當患兒首次出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癥狀時,在對照組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后經鼻間歇正壓通氣的治療基礎上加用枸櫞酸咖啡因進行治療,初始給予負荷劑量20mg/kg,使用輸液泵或其他定量輸液裝置緩慢靜脈滴注,維持30min。間隔24h之后保持5~10mg/kg的維持劑量,靜滴10min,每天1次。如果早產兒對初始負荷劑量的臨床應答不充分,則在24h之后給予15mg/kg的二次負荷劑量。
1.3 觀察指標
1.3.1 神經功能 在患兒達到年齡5個月時,通知患兒家屬帶患兒來我院進行隨訪調查,通過貝利嬰幼兒發(fā)育量表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包括反應、視力、聽力、神經反射等精神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PDI)與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MDI)的隨訪。其具體評分標準如下:得分≤69分為發(fā)育遲緩;得分處于70~79分為較差水平;得分≥80為正常水平。
1.3.2 PO2收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24h患兒橈動脈血,采用微量血氣分析儀進行測定,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O2)的水平,新生兒正常標準為8.0~12.0kPa(60~90mmHg)。
1.3.3 PCO2收集兩組患兒治療前后24h患兒橈動脈血,采用微量血氣分析儀進行測定,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CO2)的水平,新生兒正常標準為3.6~5.5kPa(27~41mmHg)。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用SPSS24.0軟件對兩組早產兒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使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神經功能比較 對兩組年齡為5個月的早產兒經治療后的精神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PDI)與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MDI)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神經功能評分為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結果詳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早產兒神經功能比較(±s)
附表1 兩組早產兒神經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精神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 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觀察組 43 99.75±6.37 101.83±7.24對照組 43 85.14±6.24 83.96±6.14 t 10.744 12.344 P 0.000 0.000
2.2 兩組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PO2水平比較 對治療干預前后24h的兩組早產兒進行動脈血氧分壓水平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PO2水平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PO2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附表2。
附表2 兩組早產兒動脈血氧分壓水平比較(±s)
附表2 兩組早產兒動脈血氧分壓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44.36±2.08 72.36±4.52對照組 43 43.98±2.57 63.39±4.21 t 0.754 9.523 P 0.453 0.000
2.3 兩組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PCO2水平比較 對治療干預前后24h的兩組早產兒進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PCO2水平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兩組PCO2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附表3。
附表3 兩組早產兒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比較(±s)
附表3 兩組早產兒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46.68±3.54 32.17±2.44對照組 43 47.23±3.89 36.36±2.15 t 0.686 8.449 P 0.495 0.000
目前全世界的新生兒中,約有11%為早產兒,而由于早產兒存在著神經系統(tǒng)以及器官發(fā)育不成熟的現(xiàn)象,導致呼吸窘迫綜合征極易在臨床中發(fā)生,特別是在低體重早產兒中,這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更高,常常會引發(fā)嚴重不良后果[6]。在早產兒剛出生的一段時間中,如果出現(xiàn)呼吸困難、呼吸呻吟與呼吸暫停等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則需要盡快接受治療,避免低氧血癥的發(fā)生,否則會使患兒隨后出現(xiàn)腦缺氧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嚴重者會大大增加死亡風險[7]。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是給予患兒經鼻間歇正壓通氣,以無創(chuàng)形式模擬間歇性機械通氣進行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8],但其治療效果仍未讓醫(yī)生及患者家屬完全滿意。因此目前產科臨床一直在積極尋找能夠促進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神經功能發(fā)育、改善早產兒血氣指標的治療策略。本研究通過給予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枸櫞酸咖啡因治療,觀察其對早產兒神經功能以及血氣指標PO2、PCO2的影響。
經鼻間歇正壓通氣可以通過咽部壓力促使上呼吸道壓力增加,使呼吸支持得到增強,同時能減少機械通氣的使用??Х纫蚩梢酝ㄟ^刺激呼吸中樞來改善患兒呼吸頻率,改善肺部血流量,增強呼吸功能,同時它也屬于中樞興奮劑,可以影響腦中DA、NA與GABA等神經遞質[9]。在早產兒中應用咖啡因,可以阻斷腺苷受體,從而使肌肉進行活動性收縮與擴張,增強呼吸能力[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患兒經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精神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PDI)與智力發(fā)育指數(shù)(MDI)得分均高于對照組患兒,說明枸櫞酸咖啡因對患兒的神經發(fā)育發(fā)揮了促進作用,可能與咖啡因影響腦中各種神經遞質的釋放有關。兩組患兒治療前血氣指標PO2與PCO2均無明顯差異,經治療后兩組PO2水平均明顯上升,PCO2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治療有效程度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這可能與枸櫞酸咖啡因能改善患兒血氣指標及缺氧狀態(tài),提升氧合作用,與經鼻間歇正壓通氣一同治療能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增強了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進行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枸櫞酸咖啡因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神經功能,能有效改善血氣指標,對患兒的預后有著明顯改善作用,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