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寧
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要進一步加強課程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實現小學語文課程生活化目標,挖掘生活資源,豐富課程內容,變換課堂教學形式,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更具有價值意義的內容,有效地提高孩子參與課程的興趣,進一步促進他們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生活化;價值
一、 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能夠將單純的理論知識平鋪直敘,枯燥乏味的進行課堂教學。應該要通過有趣的課堂互動來幫助學生去感受人文,去感悟文化,去了解生活的智慧,讓學生在思考中鍛煉自己,培養(yǎng)能力,鍛煉思維,增加自信。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孩子學習的壓力,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提高文化素養(yǎng),幫助他們塑造正確的人生觀
在小學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文字表達情感,發(fā)泄情緒,闡述人生感悟,用一種正面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面對文學,在促進文學素養(yǎng)提高的同時也能通過文字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力量。通過文字去了解世界,去感悟人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開闊眼界的過程,這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大的格局,這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 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成長
語文教師不能將課堂教學拘泥于方寸的教室當中,可以開展戶外教學,讓學生走進生活進行課外學習,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去看待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語文的課堂教學固然重要,但是與此同時還是要注重學生課外的文學教育拓展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在實踐中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還要注重對學生社會閱歷的豐富,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明白處世之道,培養(yǎng)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在社會的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悟美好,能夠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能夠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育下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去塑造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建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更好地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相關的養(yǎng)老院慰問活動以及社區(qū)自助服務等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語文教學內容和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相聯系,注重語文教學目標與學生素質發(fā)展目標的相應一致,有效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的美好,并用文字記錄
生活中有許多的美好,這些美好需要我們有一顆發(fā)現美的心靈和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孩子進行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和思考,讓孩子在生活的美好中,去感悟,學會用文字去表達情感,去流露思想,去親近生活,去表達自我,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更加的熱愛生活,擁有生活的動力和方向,更好的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當孩子們用細膩的筆觸去感恩父母,去記錄美好風光,去描繪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我想這就是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處了。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育的過程當中要緊密貼合生活,讓孩子保持著對生活的好奇心和熱情,一步步去探索,去發(fā)現生活的美好,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會潛移默化不斷地成長和發(fā)展。
(三)開展相關的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育的課堂中可以進行一些情境設計,更好的模擬生活狀態(tài),進行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比如開展和生活話題相關的辯論比賽,讓孩子在積極的辯論討論中開拓他們的眼界,創(chuàng)新他們的思維,增加他們的勇氣,幫助他們全面發(fā)展。情境教學設計還可以通過話劇表演的模式,讓孩子們根據生活的某種情境進行劇本的創(chuàng)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定的情境表演,根據劇本中情境安排學生飾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讓學生都參與進來,讓孩子的劇本演繹的過程中,體悟感情和思想,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細節(jié)和美好,這有益于他們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充分堅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是教學活動根據學生主體的發(fā)展需求而開展。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找到角色的代入感,進行角色的詮釋,進行知識的表達和體現,這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成功。
(四)鼓勵學生閱讀紀實類的書籍,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
小學語文教師在生活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大量閱讀紀實類、生活類的書籍,通過文字去了解世界,去感悟人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開闊眼界的過程,這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大的格局,這對于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通過大量閱讀生活類書籍,學生可以看到更多的社會現象,明白人情冷暖,了解世間百態(tài),更好地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用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慢慢去體悟文學作品的情感,熟悉不同文學作品的風格,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風格,幫助他們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他們的語言文字里面還會有更多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同時另一方面,大量的閱讀就直接能夠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提高文學素質,增厚文化底蘊,在深厚的文學基礎的支持下,才能用更加細膩的筆觸,更加敏感的思想去感受生活的一切,不論是幸福的還是苦痛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智也會慢慢完善,思想也會慢慢成熟。
(五)通過人物訪談等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社會見聞
在生活化教育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課外活動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去接觸不同的群體,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對他們進行人物訪談,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孩子的交際交流能力,鍛煉了他們的勇氣,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不同群體的生存現狀,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的大局觀和生存觀,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這個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樹立孩子的夢想,為他們撒下夢想的種子,在豐富他們社會見聞的同時樹立未來奮斗的目標。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孩子進行公園一日游或者是海洋館一日游,通過游玩的方式讓孩子去記錄自己的心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能夠通過文字記錄生活點滴和情感變化,這對于他們的成長都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