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卿,洪曉靜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xué)科,福建 三明 365001)
老年患者在臨床治療時,內(nèi)科基礎(chǔ)疾病多,多臟器功能逐漸減退,在合并感染后,極易誘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萬古霉素是臨床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藥物,尤其是對革蘭陽性細菌感染患者,藥物敏感性高[1-2]。但該藥物治療窗窄、個體差異大,治療期間稍有不慎就會誘發(fā)腎毒性、肝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yīng)。同時血藥濃度未達到標準,治療效果欠佳;若血藥濃度升高,腎毒性、耳毒性發(fā)生風險增加[3]。因此,為了安全、合理使用萬古霉素,需要嚴密監(jiān)測藥物血藥濃度,準確調(diào)整藥物使用劑量。而不同給藥劑量,是否會影響老年患者血藥濃度,臨床鮮有報道?;诖?,筆者分析不同給藥劑量對老年患者血藥濃度的影響,以期為個體化用藥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到院就診的95例老年患者。男54例,女41例;年齡60~96(74.89±5.25)歲;體質(zhì)量42~82(58.64±4.39)kg;科室分布:ICU 40例、呼吸內(nèi)科28例、神經(jīng)內(nèi)科10例、神經(jīng)外科8例、消化科5例、心臟內(nèi)科4例;疾病類型:肺部感染48例、膿毒血癥10例、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11例及其他感染(泌尿系、腹腔)26例。按不同用藥劑量分為四組:即0.5g/qd組25例、1g/qd或0.5g/bid組24例、0.5g/tid組24例、1g/bid組22例。納入標準:患者住院期間使用萬古霉素,并密切監(jiān)測血藥濃度變;無萬古霉素禁忌癥;無惡性腫瘤、放化療者。排除標準:(1)圍術(shù)期預(yù)防用藥;(2)血液透析、肝腎功能異常者;(3)凝血、血液常規(guī)異常者;(4)有藥物過敏史。
萬古霉素用法:添加生理鹽水250mL,靜滴,單獨應(yīng)用,按不同劑量用藥:0.5g/次,qd;1g/次,qd,或0.5g/次,bid;0.5g/次,tid;1g/次,bid。每次靜滴時間>60min。患者在給藥維持劑量3~4個半衰期,待血藥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在給藥前30min,采集靜脈血4mL,分離血漿,做谷濃度監(jiān)測;在給藥30~60min采集靜脈血,測定峰濃度。運用化學(xué)發(fā)光免疫分析法進行分析。
(1)對比不同劑量血藥谷濃度、峰濃度。(2)對比不同劑量腎功能,萬古霉素維持使用2~3次后,在用藥后,空腹采集肘靜脈血2mL,離心2min,3000r/mi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肌酐、尿素氮表達。(3)腎毒性:連續(xù)監(jiān)測2~3次,血肌酐>44.2μmol/L,或較基線值增加幅度>50%,且以其他原因無法解釋,則為腎毒性。
不同劑量組血藥谷濃度、峰濃度值存在差異,1g/bid組、0.5g/tid組表達值均高于0.5g/qd組、1g/qd或0.5g/bid組(P<0.05),其中0.5g/qd組濃度值最低,0.5g/tid組濃度值最高(P<0.05),見表1。
表1 不同劑量組血藥谷濃度、峰濃度(mg/L)
不同用藥劑量血藥濃度占比率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不同血藥谷濃度范圍頻率占比率[ n(%)]
血藥谷濃度>20mg/L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最高,且高于<10mg/L、10~20mg/L(P<0.05),<10mg/L、10~20mg/L兩種血藥濃度腎功能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不同血藥谷濃度對腎功能指標的影響
0.5g/qd組未發(fā)生腎毒性,1g/qd或0.5g/bid組有3例發(fā)生腎毒性(12.50%),0.5g/tid組有1例發(fā)生腎毒性(4.17%),1g/bid組有2例發(fā)生腎毒性(9.09%)。
老年感染患者由于個體特殊性,各臟器功能減退,身體免疫力下降,極易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增加治療難度。萬古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對多種抗生素產(chǎn)生耐藥性患者而言,該藥物的出現(xiàn),明顯拓寬了治療領(lǐng)域,為臨床抗感染提供新的思路。萬古霉素屬于三環(huán)糖肽類抗生素,主要用于革蘭陽性菌感染,其抗感染作用得到臨床廣泛認可[4]。該藥對敗血癥、腦膜炎等嚴重感染且有多耐藥菌病癥有顯著作用,且對青霉素過敏患者療效顯著。另外藥物抗菌譜窄,抗菌效果獨特,可阻斷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途徑以及轉(zhuǎn)肽酶交叉連接功能,促使細菌凋亡;同時影響細菌細胞膜的通透性及RNA合成功能,影響細菌合成、復(fù)制,使其凋亡[5]。由于萬古霉素具備抗生素后的效應(yīng)時間依賴性特征,血藥濃度過低是導(dǎo)致患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但關(guān)于該藥濃度具體監(jiān)測值并無指南參考定義,通常將其谷濃度設(shè)定在10~20mg/L濃度值,若對腦膜炎、菌血癥等感染患者,谷濃度值在15~20mg/L,我國用藥谷濃度達標率低于50%,而且病情嚴重患者使用該藥的血藥谷濃度達標率更低[6-7]。老年患者在應(yīng)用萬古霉素時,由于合并癥多,住院時間長,耐藥性不一等,對萬古霉素的使用敏感性也存在差異。
本組研究,1g/bid組、0.5g/tid組表達值高于0.5g/qd組、1g/qd或0.5g/bid組,其中0.5g/qd組濃度值最低,0.5g/tid組濃度值最高(P<0.05)。1g/qd或0.5g/bid組、0.5g/tid組血藥濃度值維持15~20mg/L標準范圍均占到50%,而1g/bid組標準濃度值下降,但無明顯差異。因此萬古霉素使用劑量在1g/qd或0.5g/bid、0.5g/tid時,能維持較好的血藥谷濃度。在安全性方面,血藥谷濃度>20mg/L組血肌酐、尿素氮值高于<10mg/L、10~20mg/L組(P<0.05),<10mg/L、10~20mg/L組腎功能比較無差異(P>0.05)。0.5g/qd組未發(fā)生腎毒性,1g/qd或0.5g/bid組腎毒性發(fā)生率12.50%,0.5g/tid組4.17%,1g/bid組9.09%。結(jié)果表明,當血藥谷濃度>20mg/L時,極易發(fā)生腎功能不全,而藥物劑量在1g/qd或0.5g/bid、0.5g/tid范圍時,其腎毒性較低。由于老年患者對藥物的攝取、分布、代謝及排泄功能均存在明顯差異,且腎功能減退,對藥物的代謝、排泄功能也隨之減低,故此在使用大劑量萬古霉素時,藥物清除率下降,極易藥物蓄積,增加腎毒性[8]。我們根據(jù)該研究,可將藥物劑量控制在1g/qd或0.5g/bid、0.5g/tid標準范圍,而在使用1g/bid劑量時,容易發(fā)生腎毒性,此時需要密切監(jiān)測血藥濃度變化,提高藥物使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采用萬古霉素治療時,需要謹慎使用大劑量藥物,臨床藥師要嚴密監(jiān)測血藥濃度變化,提高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