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鋒 劉金豐 王為崗 劉小劍 楊 醒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珠海醫(yī)院(珠海市金灣中心醫(yī)院)放射科,廣東珠海 519040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發(fā)展,冠心病的發(fā)生比例明顯升高,對于人類的健康威脅日益加重,目前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世界上公認的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出現(xiàn)早期進行有效的診斷,對于患者治療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2]。有創(chuàng)冠狀動脈造影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費用相對較高,臨床應用有一定的限制[3-4]。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進步,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得到突破性的發(fā)展,具有無創(chuàng)性、高重復性,準確率相對較高,在臨床得到推廣應用[5-6]。但是任何一種檢查方式均有一定的偏差[7-8],本研究旨在探討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診斷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珠海醫(yī)院(珠海市金灣中心醫(yī)院)行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檢查的56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6 例,女20 例;年齡46~74歲,平均(59.6±8.3)歲,體重指數(shù)(BMI)22~30 kg/m2,平均(25.9±4.2)kg/m2。本研究在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珠海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56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無中間退出或拒絕檢查者。
納入標準: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均較清晰,兩種檢查時間間隔<30 d。
排除標準:①患者的心率無法控制在90 次/min;②冠狀動脈支架術患者; ③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患者。
冠狀動脈造影查方法。采用醫(yī)用血管造影X 射線機(法國/GE Innove IGS 530),對右橈動脈或右股動脈進行穿刺,以4.0~5.5 mL/s 的速度注射對比劑370 mg/mL 碘普胺。注射方法為三時相對比劑注射法,每個時相注射為不同液體,第1 時相是50~60 mL 的對比劑,第2 時相是對比劑+生理鹽水混合溶液30 mL,第3 時相是40 mL 的生理鹽水。
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檢查方法。采用雙源CT(西門子公司生產(chǎn),第二代)。患者保持仰臥位,從下向上逐步掃描,首先對心臟進行定位掃描,然后進行冠脈的鈣化積分掃描、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掃描。掃描參數(shù)設置: 管電壓設定為120 kV、管電流設定為500 mAs、系統(tǒng)重建0.75 mm。觀察升主動脈信號達到100 HU 閾值,通過CT 進行自動掃描,患者保持憋氣8~9 s,分別在胸前壁將4 個電極連接好,觀察患者心電圖信息,保持心率≤90 次/min,如果患者的心率>90 次/min,口服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
①觀察兩種檢查方式檢測陽性結果情況:主要觀察冠脈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脈。②觀察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冠脈狹窄情況: 冠狀動脈狹窄判定采用目測直徑法[9-10],1 級,冠脈無狹窄;2 級,冠脈狹窄<50%;3 級,50%≤冠脈狹窄<75%;4 級,75%≤冠脈狹窄<100%;5 級,冠脈狹窄為100%,即冠脈閉塞。③觀察兩種檢查方式檢測冠脈狹窄結果情況: 以冠脈狹窄≥50%作為判定陽性標準[11-12]。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陽性結果為105 支,冠狀動脈造影陽性結果為95 支,陽性吻合率為87.3%(83/95)(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的陽性結果(支)
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狹窄2 級吻合率為55.6%(5/9),3 級吻合率為88.9%(32/36),4 級吻合率為91.3%(42/46),5 級吻合率為100.0%(4/4)(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診斷冠脈狹窄的情況(支)
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100%標準,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冠脈狹窄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冠脈狹窄的結果(n)
兩種檢查方式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式的陰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種檢查方式敏感度、特異度、預測值的比較[%(n/N)]
冠心病作為臨床常見性疾病,對于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其初始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往往缺乏明確的診斷[13-14]。冠心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在近年來明顯升高,是我國居民眾多死因中,上升速度最快的疾病[15-16]。冠狀動脈造影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風險性,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中,只是有28%的患者需要采取介入治療,余下的72%患者不適合進行介入治療[17-18]。隨著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技術的發(fā)展和成熟,血管成像的時間和空間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其分辨率也相應的提高。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在診斷冠心病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更加清晰的顯示血管的狹窄度,但是有些病變也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對于狹窄度的診斷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
本研究中,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陽性結果為105 支,冠狀動脈造影陽性結果為95 支,陽性吻合率為87.3%(83/95)。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狹窄2 級吻合率為55.6%(5/9),3 級吻合率為88.9%(32/36),4級吻合率為91.3%(42/46),5 級吻合率為100.0%(4/4)。提示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檢查過程中,病變陽性率和狹窄度吻合率均較高,稍低于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可以作為疑似冠心病患者斑塊和狹窄的初步篩查手段。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100%為標準,兩種檢查方式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在80%以上,同時兩組陰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較高,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9-20]。但重度狹窄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敏感度較低,同時準確率也較低,可能是由于鈣化灶引起的容積效應和血管重構,對于成像質(zhì)量造成影響,給臨床診斷造成了一定的誤差,需要進一步通過造影進行確診[21-22]。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造影與冠狀動脈CT 血管成像診斷冠心病無明顯差異,且重復性較好,可以作為冠心病篩查的重要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