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中國概況》是向來華留學生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課程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充分發(fā)揮來華留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中華文化學習的實效,使之成為跨文化視野的優(yōu)秀國際人才,是課程、授課教師、來華留學生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本文從文化課的重要性、《中國概況》授課教師面臨的問題、項目教學的實施三個方面對項目教學在文化傳播中的應用做了重點論述。
【關鍵詞】項目教學 ?來華留學生 ?中國概況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002
一、文化課的重要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wěn)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fā)達的文化之一?!吨袊艣r》是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的必修課程和重要窗口,授課者研究該課程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相關問題,為來華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融入當?shù)厣鐣?chuàng)造條件;對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欲望和培養(yǎng)知華、友華情結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對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長和來華留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中國接受教育。如何培養(yǎng)來華留學生成為跨文化視野的優(yōu)秀國際人才,成為助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重要力量,是課程和授課者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二、《中國概況》授課教師面臨的問題
(一)教材方面
教材涉及內容較多,知識點繁雜,各章節(jié)相互獨立,缺乏連貫性。這給來華留學生進行系統(tǒng)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對授課者的知識范圍、知識跨度、知識梳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材更新不及時,時代性有待提高。比如中國哲學只有古代哲學介紹而沒有現(xiàn)代哲學介紹;中國科技古代部分內容篇幅大,當代部分內容篇幅小;教材對速度、新時代、5G、數(shù)字人民幣等當代中國常用的高頻詞沒有涉及。這給來華留學生全面、直觀、立體地了解當代中國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如何讓教學與時代接軌的課題就擺在了授課教師面前。
教材全國通用的針對性不強,與各專業(yè)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性不高。這就需要授課教師根據高校的情況和來華留學生的專業(yè)學習需求自編教材。對授課教師來說是這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給教師備課、授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難度。
(二)來華留學生方面
來華留學生的水平、國別、文化背景、學習方式都有所不同,這對于授課教師而言,大大增加了學情分析的難度,必須對授課方式和講授內容做出適時、適當?shù)恼{整?;诖?,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給來華留學生講授中國概況、傳播中華文化尤為重要。
三、項目教學的實施
(一)項目教學概述
項目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它以項目為主線,以任務為驅動,可以改變傳統(tǒng)授課的被動教學模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的積極性。來華留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項目”的查證、調研、實踐等活動,為自身提供了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全面直觀地認識中國的機會,使其對中華文化認知的理論水平、跨文化交際的實踐能力得到雙提升,提高了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項目教學的實施
1.結合實際,確立可行性項目。項目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對學情進行具體分析研究。教師要了解來華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及掌握情況以及來華留學生的母語文化背景、知識層次及學習方法等情況,并結合來華留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及學校所在地人文底蘊、歷史淵源、地理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綜合研究確立可行性項目。
比如授課教師依據河南中醫(yī)藥大學來華留學生中醫(yī)藥專業(yè)而規(guī)劃的項目——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在學情分析上,教師依據省情、校情、中原厚重的中醫(yī)藥文化歷史等,在項目要點上設置了“神奇的中醫(yī)”“中藥的奧秘”“中醫(yī)與生活”“中醫(yī)藥國際傳播”等幾個板塊,并指導項目組學生結合專業(yè)知識、文化特色等把各個板塊細化為若干個小節(jié),使比較抽象的內容變成具有可行性、具體化的項目。不但提高了來華留學生的中醫(yī)技能,而且加深了其對中醫(yī)藥文化的認識。
2.認真研究,制定易操作計劃?!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在可行性的前提下,授課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做出整體規(guī)劃,并指導項目組成員根據項目規(guī)劃做出易操作的詳細計劃。比如結合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國及文化背景規(guī)劃的項目——絲綢之路的歷史演變。從中國古代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當代的“一帶一路”,使來華留學生通過項目真切地體驗到中國輝煌的歷史及“一帶一路”帶來的福祉、效益、新機遇,對文明互鑒、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3.協(xié)同合作,組織連貫性實施。首先,授課教師要結合項目目標多渠道、多角度提供材料,讓項目組學生認真分析、討論,并分配任務。其次,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項目組成員要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以目標為導向進行團結協(xié)作。授課教師要時刻關注項目進展,幫助學生優(yōu)化項目進程,以保證項目的連貫性。比如,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提供專家名單,帶領學生參觀中藥種植園及中醫(yī)藥文化宣講基地等,提高項目的質量,從而圓滿完成目標。
4.提供平臺,展示有效性成果。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平臺,利用視頻、PPT、綜述、現(xiàn)場表演等多種形式開展項目成果展示。展示的前提是成果要具有有效性,所以授課教師在展示前要對項目進行全面審核、整體把關。必要時也可統(tǒng)籌考慮,在評估前對項目組予以指導,以避免知識誤導現(xiàn)象。同時還要保留項目組的集體勞動成果,以達到項目組之間的公平、公正。
5.積極參與,給予全面性評估。調動班級成員,積極參與項目自評和互評。自評包括項目組成員對所在小組開展項目的整體評價以及項目組成員對個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自我表現(xiàn)進行的綜合評價。
互評是指同一項目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項目組外學生對該項目的評價及授課教師對這一項目實施過程、成員協(xié)同、項目成果及其展示等情況的綜合評價。通過自評和互評,使項目成員的勞動及成果得到全面、公平、公正的評估。同時,授課教師要注重對項目內容進行合理補充,對項目要點進行全面梳理、重點概括,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結語
具有實用性、探索性、知識性的項目教學,使來華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其不單純是對知識的學習和實踐,同時也是人文知識的傳播和交流渠道。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來華留學生通過分析和研究,能夠感知中國大國風范,體驗中國合作共贏、共享發(fā)展理念帶來的福祉,從而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增強愛華的情感。【基金項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2019SJGLX073Y);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p>
參考文獻
[1]王獻竹.項目教學與新媒體時代女大學生培育研究[J].祖國,2017(11).
[2]宋鈺.在華留學生《中國概況》學習狀況與教學分析[J].長江叢刊,2020(4).
[3]黃偉,楊雨航.來華留學生的中國文化教育和傳播的思考[J].新聞前哨,2018,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