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周國平說:“對親人的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yǎng)。”可惜的是,我們總把最差的脾氣和態(tài)度留給親人。
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往往藏著我們最真實的人品,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的性格。
生活中,很多失敗者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到父母身上,認為是他們害了自己的一生,于是懷恨在心,根本談不上“孝順”二字。他們對父母百般苛刻,要求父母完美,自己卻過得一塌糊涂。
《戰(zhàn)國策》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庇械摹坝嫛笔请y以使人接受的,或是錯誤的。畢竟人無完人,父母也只是想用他們的方式來愛我們。所以,能包容父母的人,足以包容天下;對父母好的人,一生幸福。
或許我們每個人小的時候不懂得父母愛的深意,也難以體會父母的恩情,等到真正懂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中年了;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會在父母健在的時候不懂珍惜,甚至嫌他們啰唆,但在父母離開之后,真正冷清下來時,我們才會明白:原來,有人啰唆的日子才是真的幸福。
《勸孝歌》言:“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鄙鵀槿耍行⑿?,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要知足感恩。父母在,我們?nèi)允巧倌?父母去,我們只剩滄桑。
人活一世,請珍惜緣分、善待父母。(人民網(wǎng)20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