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一般人印象中的松樹是高大挺拔的,英俊偉岸,直向藍天。那是說的東北興安嶺,在北戴河的海邊可不是這樣。沿著海灣全是松樹,卻沒有一棵直溜的。
首先是個頭不高。所謂直入云霄者,在這里絕對看不到,倒是有不少沒入了山坳。這是因為海風一陣一陣地向岸上刮來,就像有一個巨人強按著樹的頭,用一把無形的梳子,一遍又一遍地給它梳。松樹總是半彎著腰,不能直身,任其揉搓。按常規(guī),樹冠應(yīng)該是圓形的,向上和向外的一圈秀出新綠的松針,籠著一層嬌嫩的朝氣。但這里不行,松樹的滿頭黑發(fā),早被帶咸味的海風揉成一團亂麻,又擠扁成了一個鍋蓋。行人走路常要小心,不要讓它掃了眉毛或刮了頭頂。
再就是樹身不直。每棵樹向上長時至少會彎出兩個彎,再多就說不清了。這又是風的作用。那樹被忽東忽西,不停地吹;忽左忽右,不停地擰,它就只好來來回回地彎。但這一彎,倒彎出了美感,有了線條和力度。當你看一棵獨立的樹時,它就是一根龍頭拐杖,孤傲不群,遒勁倔強。要是一片林子,樹干就左右交織,顧盼相呼,或負氣而走,狂馬亂奔。遇有斜風細雨,勁枝,松葉落地,就是一幅亂針繡。
北戴河開發(fā)的歷史不長,它像廬山一樣,是進入民國后受洋風濡染,官僚階層有了休假觀念才興起的避暑勝地。所以海邊林中藏有不少舊址。你散步時一不小心,就會有一塊石頭擋路,上刻某將軍樓、某使館避暑地,但大都有址無房了。就是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也發(fā)生了不少關(guān)乎國運的故事。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樹。這松樹生于斯長于斯,身壯而不高,干硬而不直,葉茂而不秀,林密而不齊,倒是很合乎它身處的地理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