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滬上文化圈早就盛傳田漢雄是“真懂石庫門”的,業(yè)界公認的石庫門文化專家,日前在李大偉的“六藝會堂”與其一晤,大慰平生。
那天是他的講座《解碼石庫門》,聽者爆棚。談起石庫門,有說“不過一種建筑罷了”。此說可見就是“洋盤”了,且不說“石庫門現(xiàn)象”就全國而言僅見于上海之蹊蹺,光它所承載的東西方文化交融史、東西方建筑演繹史、海派文化形成史乃至“亭子間文學史”、“弄堂史”、租界史……哪一項不夠做學問者“喝一壺”的?
根據田漢雄的統(tǒng)計,最高峰時,曾有200多萬市民居住石庫門。它起源于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zhàn)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人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造房,以西式聯(lián)排別墅為參照,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因此得名“石庫門”。
有關石庫門的知識仍然多多,比如,為什么它的門框是石頭的?
但是有關石庫門的疑問仍然多多,比如,為什么它的門框是石頭的?田漢雄的回答大都獨出機杼:為防太平軍,其總體構建厚重,山墻高,大門重,每扇門重150斤,兩扇就是300斤,加上山墻的重量,做門框的木材差不多必須像北美紅松那樣的材質,硬度與韌度都要一流,但是江南不產這樣的嘉木,于是首選了花崗巖;又說,石庫門的門寬是由什么決定的?答曰:由棺材決定的。
此言一出,舉座嘩然,怎么竟然和棺材搭界呢!
田漢雄聳聳肩笑答,那時的人大都死在家中,不愿死在醫(yī)院,又盛行土葬,所以你總得讓一副棺材能夠從容進出,殮尸、停棺、祭奠吧?!光棺材的寬度其實還不夠,你難道就不考慮棺材兩旁抬棺“扛伕”的站位了嗎?是以,石庫門的寬度不得窄于1.5米。最低配,也得1.4米,素有“棺出財進”的口彩。
至此恍然大悟,原來是“棺材優(yōu)先”。問題是石頭門框的高度也有講究嗎?
“當然?!碧餄h雄答。當時的習俗,新娘的花轎是一路不能停轎的,石庫門人家娶媳婦,屆時花轎必須一溜到底直達客廳,方能停下,所以門框高必須2.5米以上,明顯高于轎頂,才能無滯無礙地成禮。
年屆七旬的田漢雄先生的家庭背景也曾是舊時所謂的“好人家”,中學畢業(yè)后曾在房修隊“拎過泥桶”,后入大學深造,加以自學勤勉,又出國研修,歷任上海房地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房地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梢哉f一輩子獻身上?!笆瘞扉T研究”,幾乎是“問不倒的石庫門”。
有問,為什么石庫門大都叫“××里”?答曰,舊時“五戶為鄰,五鄰為里”,故而名以“里”多;又問,老城區(qū)的馬路,為什么東西向的寬?(比如北京路)南北向的窄?(比如云南路)答曰,由碼頭貨運需要決定。黃浦江碼頭在東面,卸貨后直接沿東西向迅速通過,其路焉能不寬?
其太多的滬上冷知識令人目不暇接,比如小刀會之劉麗川,查百度“農民出身”,但經田先生考證,實乃“白糖商人,英語流利,通醫(yī)術”。至于上海話的形成環(huán)境,他斷然指出是“五方之人石庫門里面長期雜處的結果”,并拿出石庫門居民的方言籍貫比例:本地人13%,江蘇人20%,浙江人10%,外國人8%……且各階層收入差距懸殊,技術工人如電梯安裝月薪高達120銀元;英國電車公司的有軌電車司機月薪為60—80銀元,黃包車夫則1天1銀元。
田漢雄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考證嚴謹,聽其講座天花亂墜而妙語迭出,解碼石庫門,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