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金,李娟,朱冰,吳翔,鄒恒娣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馬鞍山 243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屬于心臟疾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也是患者急診科就診的原因之一,它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心肌損傷、情緒不穩(wěn)等;其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心電傳導異?;驔_動起源異常,從而引起心律的變化,對心臟血流動力學產(chǎn)生不良影響,嚴重者可引發(fā)惡性心律失常、甚至導致患者的死亡??焖傩孕穆墒С0ǜ]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快室率)、室性心動過速等,對患者的心臟正常功能產(chǎn)生影響,需要采用及時、有效的治療手段,以迅速改善患者病情,恢復其竇性心律。但在臨床上對藥物治療效果難以及早判斷,國內(nèi)外多個研究[1-5]顯示外周血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與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療效和預后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與既往研究中藥物間療效[6,7]的比較有著顯著的差異、有著更好的臨床指導意義。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解RDW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除竇性心動過速外)中的急診救治療效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資料 對本院急診科2017 年1 月-2018 年12月間救治的反復發(fā)作快速型心律失?;颊哌M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快速型心律失常診斷標準[8,9]、同時排除其為急性冠脈綜合癥[10,11]患者后共計入選44 例患者。符合以下條件者入選:⑴年齡大于18歲,性別不限;⑵心室率大于100 次/min。排除標準:因哮喘、感染、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對照組中,男性患者病例數(shù)4 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范圍:36~86 歲,平均年齡值為:64.35±12.92 歲;觀察組中,男性 13 例、女性 14 例,患者年齡段分布在:35~89 歲, 平均年齡:57.56±13.46歲。兩組患者間的性別(P=0.107)、年齡(P=0.105)、基礎(chǔ)?。≒=0.339)和白細胞計數(shù)(P=0.383)的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颊呋A(chǔ)病依次是原發(fā)性高血壓、2 型糖尿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腦梗死等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入院時外周血RDW 的不同分為對照組(RDW 大于 13.5%、17 例)、觀察組(RDW小于等于 13.5%、27 例)。
所有患者入科后給予常規(guī)治療,具體方法為:根據(jù)患者入院時情況,酌情對患者進行鎮(zhèn)靜、吸氧、強心利尿等治療, 同時給予利多卡因或/和胺碘酮治療其快速型心律失常。
該兩個藥物的具體應用方法為:利多卡因靜脈滴注或泵入,速度為每分鐘0.5~1.0mg;胺碘酮應用具體方法為:將150mg 胺碘酮與20ml 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進行靜脈緩慢推注,隨后給予300mg 胺碘酮與5%的葡萄糖溶液配制50ml 靜脈泵入(不大于60mg/h、總量不超過1000mg/24h),當患者病情逐漸改善或恢復竇性心律后,根據(jù)患者病情調(diào)整用藥劑量[12],經(jīng)急診救治后不好轉(zhuǎn)者、即未恢復竇性心律者或/和因病情需要而收入心內(nèi)科繼續(xù)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快速型心律失?;颊咧委熐昂笱獕?、心率變化和竇性心律恢復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使用SPSS22.0 for windows 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分類變量采用 Fisher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的臨床指標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颊咧委熐暗难獕骸⑿穆蕦Ρ炔町悷o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快速型心律失?;颊叩难獕?、心率均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和圖1。
2.2 治療有效率 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20), 對照組恢復竇性心律為11 例(64.71%),觀察組為 24 例(88.89%)。
外周血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反應人體循環(huán)血液中紅細胞體積大小的異質(zhì)性、 體現(xiàn)外周血紅細胞體積離散程度的參數(shù),有研究指出RDW 可作為多種疾病嚴重性的預測指標之一,其作為一個生物標志物與心臟酶、 腦鈉肽等比較具有獲取結(jié)果快、易判斷、檢測成本低、對儀器要求低、基層醫(yī)院可開展的優(yōu)勢。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13-17]顯示RDW 水平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房顫、心衰、高血壓、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等的發(fā)病及預后具有相關(guān),但將其應用于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療效判斷[4]的尚不多見。
本文中所述對照組中其竇性心律恢復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分別為64.71%和88.89%,P=0.020),而觀察組與對照組經(jīng)治療后其血壓、 心率間有顯著差異(P<0.05)均提示并支持 RDW 對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療效的判斷有一定的意義,同時可顯著減輕患者和急診醫(yī)務(wù)人員的負擔; 而我們選定的以RDW13.5%為界定值與相關(guān)文獻報道[15-18]是一致的。
表1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颊咧委熐昂笱獕?、心率變化(±s)
表1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颊咧委熐昂笱獕?、心率變化(±s)
組別 收縮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舒張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心率(次 /min)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最大值最小值觀察組最大值最小值F P 128.41±19.33 156 91 123.22±20.26 170 90 0.709 0.405 119.53±16.69 146 93 108.48±11.42 126 92 6.815 0.012 82.59±10.70 103 64 80.74±17.24 117 50 0.156 0.695 76.04±11.67 96 60 67.15±5.66 78 60 11.548 0.001 148.41±24.21 190 109 157.70±26.52 191 110 1.367 0.249 86.24±17.79 116 63 77.00±12.18 110 62 4.191 0.047
RDW 在急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增高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⑴RDW 增高代表紅細胞大小不均程度較嚴重,提示紅細胞變形能力受到顯著影響,而紅細胞作為人體血液和組織氧氣交換的載體,其變形能力降低可影響微循環(huán)中血液的流動性,從而減少組織微循環(huán)灌注,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使得患者對抗心律失常的療效欠佳,與國內(nèi)外的研究[19-22]相一致。⑵RDW 增高的患者常伴有相應的基礎(chǔ)病,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導致患者食欲減退,合成紅細胞必須的物質(zhì)如鐵、葉酸、維生素B12 等的吸收減少或障礙,進而導致他們對藥物治療反應差,需聯(lián)合其他方法如電復律、 食道調(diào)搏等方能奏效或住院治療才能緩解。
RDW 的檢測是個簡單、方便、易行、費用少,各級醫(yī)院均可的檢驗,不僅能用于急診快速型心律失?;颊忒熜У募霸缗袛啵瑫r,對此類患者預后的判斷也有一定的意義;采用RDW 單一或者聯(lián)合其他相應急診科常用檢驗指標如心肌酶、C 反應蛋白等的判斷是更簡單、有效的措施,與國內(nèi)外的報道[22-25]相一致。鑒于本研究病例偏少,目前RDW 在急診快速型心律失?;颊咴龈叩臋C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于今后更多相應的研究以明確其相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