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法院法官黃濤辦理了一起家庭糾紛案件。
這是一起親生兒子棄養(yǎng)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的案子。被告人的父親早已去世,母親因患有精神疾病一直在醫(yī)院接受治療,被告人雖是獨子,卻對患病的母親不管不顧,反而由被告人70多歲的外婆承擔起照顧病患的重擔,并為此耗盡了退休積蓄。無奈之下,外婆將外孫訴至法院,希望司法機關教育被告人,讓其承擔起贍養(yǎng)的法定義務。
經過了解,黃濤得知,被告人不愿意贍養(yǎng)母親是因為一些舊事,他對母親心懷怨恨,在母親患病喪失生活能力之后,依然漠不關心,甚至還明確表示自己不會管。被告人的外婆曾作為監(jiān)護人,向越秀區(qū)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履行贍養(yǎng)義務,法院已作出相關的生效判決。被告人早已開始工作,并且有賣房和炒股的收益,有能力履行贍養(yǎng)義務,但他仍拒不履行。
在黃濤看來,雖然跟母親有矛盾,但這不能成為兒女不履行贍養(yǎng)責任的理由。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黃濤認為不僅要處理該案涉及的刑法處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需考慮如何保障被告人母親日后的生活問題。
黃濤多次組織被告人和其外婆調解分歧,從法律規(guī)定、人倫道德、家庭關系等多個方面做被告人的思想工作,終于化解了被告人心中的怨氣,使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終,被告人與外婆達成了調解協議,愿意與外婆一起承擔照顧母親的責任,并最終自愿接受了對其刑事處罰的結果。
黃濤說:“在刑事審判中,給予當事人溫暖的人文關懷,不僅可以解決案件的根源問題,還可以彰顯司法審判的溫度”。
4月13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漢市一家醫(yī)院的病房里,從成都來武漢的熊女士握住珞南街派出所民警王保庫的手說:“感謝武漢的好心人,你就是我的親大哥。”
21年前,熊女士的父親熊某因創(chuàng)業(yè)失敗負氣離家,來到武漢闖蕩,打算干出一番事業(yè),竟與家人失去聯系,子女苦苦尋找,數次從成都來武漢尋親。幾天前,熊某昏倒在武漢市洪山區(qū)街頭,武漢洪山區(qū)警方及時將他送到醫(yī)院。身上沒有證件,也沒有手機,說話吐詞也不是很清晰,珞南街派出所值班人員多次查詢,沒有發(fā)現有效信息,于是聯系了正在調休的珞南街派出所指揮長王保庫。
今年50歲的王保庫是一名軍轉民警,有多年帶兵經驗,還曾在汶川地震期間執(zhí)行過救災任務。由于常年接觸新兵,王保庫熟知多地口音,他想通過辨音來幫助熊某。通過與熊某對話,王保庫一下子認定這是四川口音,成都平原一帶的。根據熊某的音譯姓名和他出生的時間,王保庫通過警務綜合平臺排查,成都有一人的出生年份和熊某吻合。
警務綜合平臺顯示,熊某是成都市雙流區(qū)人,大約于1999年年底離家,家人報過“失蹤人口”。只是時間間隔太遠,他的相貌與登記照差異很大,于是王保庫迅速聯系了成都當地警方,并和熊某戶籍地的社區(qū)民警說明了情況。晚上10點左右,熊某的大女兒打來電話,說熊某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父親。通過辨音識人,王保庫最終解開了老人的身份之謎,也讓分別多年的家人重新團聚,他說:“這只是我們處理的一起普通警情,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感謝檢察官來看我,聽了你們的法律解答和心理疏導,我寬心了許多。”近日,陜西省嵐皋縣檢察院檢察長甘曉罡到當事人家中聽取案件處理意見時,高某激動地說。高某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家屬。2020年9月,高某孫子在一起刑事案中被害致死,這給高某一家心理帶來巨大創(chuàng)傷,高某多次向司法機關表達其訴求。受理此案后,甘曉罡詳細聽取了案情匯報,第一時間選派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前往案發(fā)地,提前介入,引導案件偵查工作開展。
“在依法辦案的同時,注重做好安撫工作,幫助高某全家重塑生活信心,防范化解社會矛盾?!备蕰灶笌ьI干警到高某家中,告知案件查辦情況,詳細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并就其關心的涉案司法問題,詳細解答高某所惑所憂。高某深為感動,頻頻點頭說:“檢察長帶頭辦理重大案件,將過去戲文中見到的‘坐堂審案變?yōu)椤祥T辦案,事實理得清楚、法理說得明白,切實解決了急難愁盼問題,我感到檢察官與老百姓心相通情相融,相信檢察院和司法機關一定會依法公正辦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