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軍
這就要求現在的課堂不再完全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導學生演,老師指揮學生行動。而是要使學生不但參與學,更要參與教。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小老師,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上好每一節(jié)實驗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對于生物學科,實驗無疑是學生最好的興奮點。所以,老師要上全、上好每一節(jié)實驗課,包括分組實驗、探究實驗、演示實驗。
如果我們能上好每一節(jié)實驗課,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扎實,而且還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在設計和實施實驗教學時,要讓學生多動手,多參與。把課堂與生活,課堂與實踐,課堂與大自然統(tǒng)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在準備一些實驗材料時,可以盡量的交給學生,讓學生去準備。如找鼠婦、帶洋蔥、浸泡菜豆和玉米種子、帶菠菜葉、天竺葵或是銀邊吊蘭、泥鰍魚、雞蛋等等,把這些統(tǒng)統(tǒng)交給學生去做。學生在準備這些實驗材料時潛移默化地就培養(yǎng)了興趣,也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參與的快樂。
另外、成立實驗興趣小組,在每個班級里選出5—8名動手能力強,對生物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先對這些學生提前進行培訓。在全班上實驗課時讓這些學生做小老師,每人負責幾組進行分散指導,老師在一旁觀察、總結和適時地給予指導即可。一個老師四五十個學生的實驗課和七八個老師四五十個學生實驗課的效果相比,顯而易見,后者是非常好的,既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達到組組成功、人人會。
這時,有的老師可能會認為這樣會占用生物課的有限課時,會浪費時間,會影響進度。其實恰恰相反,在指導興趣小組時可以利用閑暇時間,一堂課可以指導2—3個實驗。正式實驗課時有學生的參與指導,一堂課可以進行兩個實驗,而且時間還綽綽有余。
當然,要想上好生物實驗課,需要我們老師重新規(guī)劃生物課程,并精心的設計。做好實驗課與非實驗課的有效銜接和課時規(guī)劃。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努力的開發(fā)校本資源,為課堂教學多創(chuàng)造一些有利的條件。
二、學生之間結成幫扶對子
任何一個班級,都有成績好的學生,也都有成績差的學生。一個班級四五十個學生,要讓老師一人去輔導所有的差生,老師是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有研究證明,平均學習保持率中聽講的只有5%,閱讀的是10%,聲音圖片的20%,示范演示的30%,小組討論的50%,做中學的75%,而教別人的是90%。同時受精準扶貧的啟發(fā)。我讓成績好的學生當起小老師,去監(jiān)督、提問和考查成績差的學生。因此在生物課上,老師是“隊長”,成績好的是“包聯干部”,成績差的是“貧困戶”。我們可以給各個幫扶小組提出:每學期都要有“脫貧”的,但決不許有“返貧”的”,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期末達到及格就可以“脫貧”,對于成績及格但不高的達到80分就可以“脫貧”,給不同分數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最后全班集體目標是集體“脫貧”。在幫扶過程中,學生會從學生的視角去教學生,會用同學之間特有的方法去監(jiān)督,提問和考查他所幫扶的學生。這些方法學生很樂意接受,而且效果也很明顯。通過一對一的幫扶,不但成績差的學生成績提高了,而且成績好的學生當起了小老師,在自己成績提高的同時,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無論成績好還是差的學生都得到了提高,也調動了積極性,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三、課堂教學還存在的一些問題
通過前期的研課磨課以及常規(guī)教學活動,發(fā)現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低效現象,如:教學內容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脫離學生實際、課后作業(yè)不能很好協(xié)調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科本質,要努力尋找適合我們生物學科的經典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要把備課與研究教材和學生結合起來、把可檢測目標與習題設計對應起來,并探索與課型結構、學情、校情以及老師自身相匹配的典型的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不是流水線工作,而是研究性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作為老師,要經常思考,深入研究。要做到生本位、學本位、師本位、問題本位四位一體。只有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轉變學生學習行為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得到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