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薇,陳 平,周婭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湖北 武漢 430022)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均屬于兩種較為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兩種疾病均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但是病理機制和疾病因素完全不同。根據(jù)臨床研究表明,對于部分哮喘患者而言,特別是具有吸煙史或病程較長患者而言,均存在不可逆的氣流受限的癥狀。對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其氣流受限是可逆的,并且還存在氣道高反應(yīng)性的情況,由此可見患者長期處于兩種疾病共存的情況,在臨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都存在著比較多的困難。在慢阻肺全球倡議和支氣管哮喘全球倡議當中提出了哮喘、慢阻肺綜合征這一名稱,但是并未針對其具體治療藥物、藥物劑量、藥物療程進行明確的規(guī)范。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檢測方式,屬于一種新型的氣道炎性反應(yīng)指標,而目前已經(jīng)被證實能夠?qū)ο吐璺伟Y狀和病情進行評估,臨床上相關(guān)的報道比較少。本研究特對本院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重疊綜合征患者均采用呼出氣一氧化氮聯(lián)合肺功能檢查,探究其檢查價值。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患者31例,單純哮喘患者43例,單純慢阻肺患者50例,分別對比三組患者各項指標。其中綜合征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齡23~68歲,平均(40.2±3.5)歲;哮喘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齡25~70歲,平均(42.2±3.3)歲;慢阻肺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21~68歲,平均(40.2±4.1)歲。納入標準:①年齡18~80歲;②符合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診斷標準;③未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藥物患者;④給予良好的檢查、治療患者;⑤同意本研究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入組前診斷為呼吸道感染患者;④無法配合檢查、治療和隨訪患者。本研究所有樣本均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數(shù)據(jù)資料差異不影響研究科學性。
1.2方法:對所有患者進行相關(guān)檢查。采用一氧化氮分析儀來對患者一氧化氮指標進行檢查。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對患者血清IgE指標進行檢測。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進行檢測。采用肺功能儀對患者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所有檢測結(jié)果均由檢測室內(nèi)的同一位檢查人員來完成。
對綜合征組患者在上述檢查完成后給予規(guī)范性的治療,藥物為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劑吸入治療,又或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劑吸入治療,治療完成12周之后再次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檢測,對比治療前后各項指標。
1.3觀察指標:①一氧化氮指標;②血清IgE指標;③EOS%指標(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④肺功能指標(一秒呼氣容積占比、一秒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⑤綜合征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
2.1一氧化氮、血清IgE、EOS%指標:研究表明,綜合征組患者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EOS%指標(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明顯高于單純慢阻肺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氧化氮、血清IgE、EOS%指標對比
2.2三組肺功能指標比較:研究表明,綜合組一秒呼氣容積占比和一秒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指標均低于哮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2.3綜合組各項指標治療前后比較:研究表明,綜合組患者治療后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EOS%指標(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一秒呼氣容積占比和一秒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綜合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對比
相對于單純的哮喘患者或者單純的慢阻肺患者而言[1],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患者面臨著更加嚴重的癥狀和更差的預(yù)后效果,生命威脅也更大,因而引起了臨床上的高度重視。但是僅僅依靠現(xiàn)有的診斷指標而言[2],雖然能對單純疾病患者進行確診,但是其篩查率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局限性,因而尋求一種間接、準確、有效的指標尤為重要[3-4]。NO從實質(zhì)上分析屬于一種氣體信號分子,主要來源于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是一種由炎性細胞因子誘導下聲場的一種一氧化氮合成酶。這種物質(zhì)在患者肺部組織當中主要發(fā)揮著誘導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分泌的效果,一旦受到炎性因素的刺激[5],則會嚴重影響到患者誘導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中的NO產(chǎn)生。而NO指標屬于一種氣道炎性反應(yīng)指標,而一氧化氮則是近年來才逐漸推廣的氣道炎性反應(yīng)檢測技術(shù),存在著無創(chuàng)、重復(fù)、快速的特點。根據(jù)臨床研究[6]表明,一氧化氮指標和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夠作為一種輔助指標來對哮喘患者進行診斷,同時還能與其他疾病來進行鑒別,并且還能對患者糖皮質(zhì)激素的治療應(yīng)答反應(yīng)進行有效的預(yù)測。一氧化氮對于慢阻肺患者的診斷而言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論,而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而言,其一氧化氮指標明顯增高,在規(guī)范治療基礎(chǔ)上能夠獲得逐步下降[7]。而IgE指標則是當患者出現(xiàn)過敏性反應(yīng)之后生成的一種重要產(chǎn)物,其逐步參與了氣道炎性反應(yīng)的形成和氣道重塑,而對于哮喘患者而言,其血清IgE水平的升高則可以表明患者體內(nèi)的介導指標出現(xiàn)了變態(tài)反應(yīng)[8]。
本研究中,綜合征組患者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EOS%指標(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明顯高于單純慢阻肺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征組一秒呼氣容積占比和一秒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指標均低于哮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征組患者治療后一氧化氮指標、血清總IgE指標、EOS%指標(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一秒呼氣容積占比和一秒呼氣容積占肺活量比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綜合征患者采用呼出氣一氧化氮聯(lián)合肺功能檢查,能明顯改善患者檢查效果,并對患者疾病病情和進展情況給予良好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