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強
(廣州市番禺區(qū)何賢紀念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1400)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常見病,是一種功能性腸病,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與排便相關或伴隨排便習慣的改變,我國以腹瀉為主,還可表現(xiàn)為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是腸道動力異常、炎性反應、菌群失調(diào)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雖然腸易激綜合征對患者全身狀況無明顯影響,但是患者常因癥狀長期反復發(fā)作、不能完全根治而影響生活質(zhì)量。目前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中西藥琳瑯滿目,取得效果一般,長期服藥還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增加。我院采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與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聯(lián)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通過HIS系統(tǒng)抽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腸易激綜合征住院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100例,對照組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齡(54.34±9.67)歲,平均病程4.43年。治療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齡(51.62±5.52)歲,平均病程5.46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治指南(羅馬Ⅳ)[2]。標準如下:腹痛反復發(fā)作,且近3個月內(nèi)每周至少發(fā)生1次,伴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①與排便相關;②伴隨排便頻率改變(排便次數(shù)>3次/d);③伴隨糞便外觀性狀改變(呈糊狀或水樣便);④診斷前癥狀至少出現(xiàn)6個月,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⑤入組前3個月未服用相關治療藥物;⑥糞便細菌學檢查陰性;⑦排除癥狀與腸易激綜合征相似疾病如:乳糖不耐受、炎性反應性腸病、乳糜瀉、顯微鏡下結腸炎;⑧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同意,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屬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治療方法:對照組單獨使用馬來酸曲美布汀片(海南普利制藥,批號:H2000039)200 mg/次,飯前口服,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地奧集團成都藥業(yè))500 mg/次,飯前口服,3次/d,兩組均治療4周。治療過程中不使用其他改善胃腸道功能的藥物。治療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尿、糞三大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胃腸鏡檢查。
1.4療效觀察:治療前后仔細觀察腹痛腹脹情況,每日排便次數(shù),糞便性狀等,并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與飲食指導,盡可能排除可能影響患者疾病相關因素。腹痛按照疼痛分級可以分為4級[3]:0級:無疼痛;1級:輕度疼痛,無需服藥或?qū)ι顭o影響;2級:中度疼痛,需服藥或?qū)ι钣幸欢ㄓ绊懀?級:重度,需服藥以及對生活影響明顯。腹脹按頻率分為4級:0級:無腹脹;1級:偶爾(發(fā)作時間<25%);2級:經(jīng)常(發(fā)作時間25%~50%);3級:持續(xù)(發(fā)作時間>50%)。腹痛腹脹療效判斷標準: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無效:癥狀沒有改善或加重。糞便性狀按照Bristol分型標準[3]評價:1型:分散性干球糞;2型:臘腸狀,多塊的;3型:臘腸樣,表面有裂縫;4型:臘腸樣或蛇狀,光滑而柔軟;5型:柔軟團塊,邊緣清晰;6型:軟片狀,邊緣毛糙或糊狀;7型:水樣便。
2.1兩組腹痛情況比較:連續(xù)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腹痛癥狀均有明顯改善,結果顯示,治療組腹痛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痛情況改善對比[例(%)]
2.2兩組腹脹情況比較:連續(xù)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的腹脹癥狀均有明顯改善,結果顯示,治療組腹脹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脹改善情況對比[例(%)]
2.3兩組糞便性狀比較:治療前兩組糞便性狀,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連續(xù)治療4周后,糞便性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型、7型改善尤為明顯,且治療組比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糞便性狀改善對比[例(%)]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出現(xiàn)3例輕微口渴、口內(nèi)麻木癥狀,未予停藥,幾天后癥狀消失,對本病治療無影響。對照組未出現(xiàn)相關藥物不良反應。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以腹痛腹脹或排便習慣改變?yōu)樘卣鞯臒o器質(zhì)性疾病的常見慢性腸道疾病,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由下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腸道激素、腸道動力異常、菌群失調(diào)、內(nèi)臟感覺異常、腸道感染治愈后、心理因素等綜合因素[4]。IBS發(fā)病率高達15%,歐美國家成人發(fā)病率約10%~20%,我國約10%,且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多樣化、飲食不規(guī)律及生活壓力增加,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5]。
馬來酸曲美布汀是一種離子通道抑制劑和阿片受體激動劑,對胃腸道功能起到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藥物之一。作用機制為:通過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細胞膜上的鉀、鈣離子通道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抑制去極化時平滑肌鉀離子外流,提高平滑肌細胞興奮性,起到收縮平滑肌作用;抑制去極化時鈣離子內(nèi)流,抑制平滑肌收縮,起到舒張平滑肌的作用,從而發(fā)揮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激活外周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的μ受體或膽堿能神經(jīng)的κ受體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激活腎上腺素能μ受體時,抑制腎上腺素釋放,增強平滑肌收縮,促進胃腸道運動;激活膽堿能κ受體時,抑制乙酰膽堿釋放,抑制平滑肌收縮,抑制胃腸道運動。何贏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6、IL-8 及 IL-12等)及5-HT水平高于正常人群,這類炎性因子可促進白細胞釋放,使白細胞更易于黏附于內(nèi)皮細胞,黏附的白細胞可損傷腸道內(nèi)皮細胞,加重腸道炎性反應,從而損傷腸道黏膜,引起胃腸道功能異常,馬來酸曲美布汀可降低炎性因子及5-HT水平,起到改善胃腸道功能的作用[6]。
復方谷氨酰胺膠囊為L-谷氨酰胺和人參、甘草(蜜炙)、茯苓三種中成藥組成的復方制劑。L-谷氨酰胺是一種特殊作用的氨基酸,為腸道黏膜細胞代謝活動提供能量,胃腸道可從血液或食物中吸收利用谷氨酰胺,是谷氨酰胺消耗最多的部位,具有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提高腸道抵御細菌及毒素的能力。還具有促進谷胱甘肽合成來抵抗氧自由基對腸黏膜損傷的功能,從而保護胃腸道黏膜[7]。有中醫(yī)研究認為IBS病變是脾、腸虛弱表現(xiàn),人參、甘草、茯苓均具有益氣健脾,祛氣除濕之效,起到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提高胃腸道黏膜免疫作用[8]。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治療組腹痛、腹脹總有效率為93%、95%,高于對照組的83%、82%。糞便性狀改變明顯,且治療組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顯示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治療效果較好且聯(lián)合治療優(yōu)于馬來酸曲美布汀單藥治療。
綜上所述,應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聯(lián)合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較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