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桂花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血氣指標;呼吸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7-005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較為常見炎性疾病,該病具有氣流阻塞特征,隨著病情加重會進一步發(fā)展為呼吸衰竭等慢性危重疾病,使得致殘率和死亡率提升,疾病治療難度增加[1]。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患病后會出現(xiàn)咳嗽咳痰、喘息氣短等癥狀,還會對其呼吸質量很身體舒適度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此,應及采用適合方式加強對患者病情控制[2]。而以往治療中主要以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支氣管擴張以及布地奈德氣霧劑吸入治療為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呼吸功能。有關研究表明,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能夠加快改善患者呼吸功能[3]。而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研究,分析采用常規(guī)治療措施后,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患者疾病治療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基礎資料 研究將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呼吸科收治的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治療觀察對象,患者均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4],患者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且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使用隨機數(shù)表法設置對患者進行分組,并設置為研究組(n=48)與對照組(n=48),研究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62.1±3.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4)年。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2.2±3.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1.2)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統(tǒng)計分析,組間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兩組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式,給予患者2~3L/min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祛痰、抗感染、擴張支氣管等基礎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實施營養(yǎng)支持,并配合使用布地奈德氣霧劑(生產(chǎn)廠家: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規(guī)格:0.1mg*200撳)霧化吸入治療,200~1600μg/d,分成2~4次使用,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呼吸水平和生命體征。
研究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設備選用北京佳永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斯百瑞ST-30C醫(yī)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中保持半臥位,設置模式S/T模式,根據(jù)具體病情狀況對通氣治療具體參數(shù)進行設置,治療頻率15min/次,加熱濕度45°~65°,氧流量6~8L/min,吸氣時間0.6~4.0s,實施對呼吸機治療參數(shù)進行調整。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氧分壓(PaO2)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兩項血氣指標狀況和通氣量和潮氣量兩項呼吸功能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不同治療方式下氣短、喘息、咳嗽和咳痰幾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時間越短治療方式使用效果越理想。
1.4療效判定 疾病療效判定標準[5],根據(jù)患者氣短、喘息、咳嗽和咳痰等臨床癥狀好轉狀況確定,顯效: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甚至已經(jīng)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部分癥狀不明顯;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法,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氣狀況和呼吸功能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氣狀況和呼吸功能對應指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治療后組間對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討論
COPD屬于一種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病病理特征為氣道阻力上升,引發(fā)氣流受限,進而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勞,對其呼吸功能產(chǎn)生影響[6]。若患者發(fā)病后使用治療方式對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易引發(fā)呼吸道炎性反應、呼吸不暢、氣道阻塞等問題,最后導致呼吸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產(chǎn)生威脅[7]。因此,對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保證其生存質量,應盡早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治療,改善患者呼吸困難和呼吸肌疲勞現(xiàn)象,加強對患者病情控制[8]。以往臨床中主要以呼吸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該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患者病情,減輕病情對患者呼吸治療影響,降低患者不適感,但對癥狀改善效果有限、起效慢,不適用于危重期病情控制,需要對治療方式進行改進[9]。有關研究人員認為,通過對患者采用呼吸機支持治療,通過器械呼吸支持方式,能夠有效緩解呼吸肌疲勞現(xiàn)象,進而減輕患者呼吸困難,減輕呼吸道阻力,幫助患者維持相對良好通氣狀態(tài),進而減輕患者肺-胸廓彈性阻力,利于防止小氣道萎陷,促使患者異常血氧分壓得以糾正,臨床中具有較高應用治療價值[10-11]。
本次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對應血氣指標和呼吸功能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顯著改善,而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改善更加顯著(P<0.05)。兩組治療后氣短、喘息、咳嗽和咳痰癥狀消失時間對比,研究組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消失時間差異證實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25%,兩組總有效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結果說明,通過對患者實施低流量吸氧和抗感染等對癥支持后,加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能夠提升對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程度,加快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研究結果與彭廣會[12]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中治療效果結論一致,該研究中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以及加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治療總有效率分別96.15%和76.93%,與本次研究均認為加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后,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通過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呼吸支持、營養(yǎng)支持以及霧化吸入等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加重,改善患者呼吸狀況。但基礎治療方式作用功能有限,而加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后,能夠進一步提升對血氣和呼吸狀況改善程度,臨床治療效果確切,具有推廣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