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琴
我們班有許多特點鮮明的孩子,而最廣為人知,也最讓老師們頭疼的是小好。小好是轉(zhuǎn)來的新同學(xué),因為他很少安安靜靜地端坐在教室內(nèi),于是同學(xué)們稱他為 “愛玩‘消失的小好”。
早自習,我看到教室里他的座位空著,向班長問起他的行蹤,班長說:“小好去廁所了”。上課鈴響了,小好還沒進教室,我再問,他的同桌說:“他還在廁所”;課間休息想找他改道錯題,學(xué)生說:“老師,我們找不到他,他可能在廁所?!薄乙詾樾『蒙眢w不適,天天打電話催他媽媽帶他去醫(yī)院檢查。終于有一天,小好的媽媽給我?guī)砹酸t(yī)生的反饋:一切正常。我松了一口氣,但心里充滿了疑惑,廁所到底有什么魅力讓他如此流連忘返?
這天,早自習鈴聲一響,小好又迫不及待跑去廁所了。早自習快結(jié)束了,他仍未進教室。他的同桌去廁所找他后,回復(fù)我:“小好在廁所玩卡片。”
同桌剛落座,小好跟著回來了。我催促他背誦課文,他猶豫了幾秒鐘,然后慢吞吞地從書包里掏出一卷紙,說:“老師,我想去趟廁所?!?/p>
原來,在小好的眼里,廁所或許不是我們生活上定義的廁所,它可能是“游樂場”,它可以是“休息室”,它甚至是“避難所”。
該怎么解決這個難題呢?
不讓他去廁所?這太簡單粗暴,治標不治本。
放任不管?不能這么做,教書育人是我的本職工作。正當我抓耳撓腮時,我發(fā)現(xiàn)小好在畫畫的時候特別能坐得住,特別專注。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時間,欣賞了小好的每一幅畫作:有些是隨手畫在課本上的插圖,有些是天馬行空的機器人方塊畫,有些是作業(yè)本里畫的“植物大戰(zhàn)僵尸”……我驚嘆于他的想象力,以及不錯的畫技。
如果能將他畫畫的“熱情”遷移到學(xué)習上來,效果一定會很好。我從畫畫入手,讓小好發(fā)現(xiàn)學(xué)習的樂趣,找到學(xué)習的成就感。首先解決畫紙的問題,我特意給小好準備了一本漂亮的圖畫本,在上面寫上了“小好專用畫冊”幾個大字,然后我找到小好,對小好的畫技一頓贊揚,與此同時,我表達了我希望他能出一本畫冊的想法。小好靦腆一笑,之后略帶自豪地說:“畫冊沒問題。”
小好接受了我的建議后,我趁機跟他約法三章:只在這本畫冊上畫;上課不能畫;如果早自習認真讀20分鐘,就獎勵十分鐘專門畫畫的時間。
一個星期過去了,雖然小好還會忍不住“逃”去廁所,但次數(shù)明顯減少了。在與小好交流畫作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有很多可愛之處:爽朗、溫和、大度......小好也似乎慢慢發(fā)現(xiàn)老師不是老虎,開始喜歡上了我這個老師,甚至愛屋及烏地喜歡上了我的語文課。一次考試后,小好拿著試卷,驚喜地說:“我第一次及格!”看著小好高興的樣子,我知道他找到了學(xué)習的成就感。
一個學(xué)期過去了,那個“愛玩‘消失的小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