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峰
(東莞光華醫(yī)院,廣東 東莞)
精索靜脈曲張為臨床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類型,嚴重影響了男性的生育功能[1]。臨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以精索靜脈的高位結扎為基本原則。近年隨著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的興起,腹腔鏡治療技術廣泛應用于精索靜脈曲張的治療中,并逐步替代了以往的開放治療技術,具有安全、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且大大縮短了術后康復時間[2,3]。本次研究進一步對比了常規(guī)三孔腹腔鏡及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的手術情況及療效[4],以為微孔腹腔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及推廣提供參考。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精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年齡10-17 歲,平均(13.67±2.34)歲,病程5 個月-7 年,平均(2.94±1.22)年,疾病分度:Ⅱ度6例,Ⅲ度25 例;研究組年齡9-16 歲,平均(13.32±2.41)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2.83±1.14)年,疾病分度:Ⅱ度8例,Ⅲ度23 例。病例納入標準:所有納入研究者均為原發(fā)性精索靜脈曲張,符合我國頒布的最新《精索靜脈曲張診治指南》中關于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長均了解不同術式利弊及風險,并在自愿情況下選擇相應術式,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確認;病例排除標準:需將合并嚴重心臟病、肺部疾病、肝腎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需將合并血液疾病或伴發(fā)腦血管意外者予以排除,排除有腹股溝、臍部或陰囊部位手術史的患者。將兩組患者疾病分度等基線資料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完善術前檢查,并進行術前準備,于手術當日晨間再次應用開塞露通便,并指導患者排空小便,無需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在全身麻醉下實施手術,患者在手術臺上取仰臥頭低腳高體位,并向右傾斜20°-30°[5,6]。其中對照組采取三孔腹腔鏡實施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治療,自腹腔入路選擇臍下位置做一弧形切口,應用布巾鉗提拉切口并建立人工氣腹,拔出氣腹針并固定Trocar 套管,置入腹腔鏡,觀察手術部位及周圍解剖學關系,另選擇兩個穿刺點,三孔法下操作腹腔鏡器械,將精索游離逐步暴露精索周圍血管,淡紅色搏動精索內動脈分離并保留,將精索內靜脈予以結扎并離斷。研究組則運用微孔腹腔鏡技術實施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選擇臍部下緣做一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并維持腹腔內壓力為10-14mmHg,將10mmTrocar 套管自切口置入并固定,應用腹腔鏡鏡頭探查手術部位情況及周圍結構,如無異常則于內環(huán)口平面上方再置入5mmTrocar 套管,置入腹腔鏡剪刀,探查到曲張的精索靜脈后,暴露曲張靜脈并予以游離結扎,觀察無滲血等副損傷情況后排盡CO2,逐層關閉切口。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所需時間、調整術野時間、腹腔內操作時間、擦鏡次數(shù)、住院時間、氣腹建立時間、近遠期并發(fā)癥、手術美容效果等指標。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手術順利,術中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無中途轉開腹病例,術后1d 均指導其下床適當活動后,未出現(xiàn)腹壁血腫、皮下氣腫、陰囊紅腫等術后近期并發(fā)癥,且曲張的陰囊靜脈明顯減小。其中研究組手術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所需時間、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手術所需時間(min) 住院時間(d)研究組(n=31) 24.19±3.56 3.24±1.28對照組(n=31) 32.17±4.16 5.37±1.59 t 8.114 5.809 P<0.001 <0.001
研究組患者的腹腔內操作時間、調整術野時間、氣腹建立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研究組擦鏡次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見表2。兩組患者均至少隨訪6個月,無一例出現(xiàn)陰囊鞘膜積液、睪丸萎縮、復發(fā)等遠期并發(fā)癥,其中對照組可見腹壁有兩個直徑約5mm 手術瘢痕,研究組無可見手術瘢痕,美容效果更為滿意。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情況比較(±s)
組別 腹腔內操作時間(min) 調整術野時間(min) 擦鏡次數(shù)(次) 氣腹建立時間(min)研究組(n=31) 19.84±2.29 1.24±0.57 1.67±0.84 21.67±2.94對照組(n=31) 26.87±3.16 2.64±0.71 3.28±0.75 29.46±3.63 t 10.029 8.561 7.960 9.285 P<0.001 <0.001 <0.001 <0.001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遍運用及技術水平的提升,在保證手術療效同時,如何最大限度減少術中損傷及瘢痕的形成也成為了臨床探索的重要目標[7,8]。腹腔鏡實踐運用過程中,臨床于以往三孔腹腔鏡治療技術基礎上,逐漸發(fā)展了二孔、單孔腹腔鏡治療技術,在運用過程中獲得了良好收效。本院近年利用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精索靜脈曲張患者,術中均將曲張靜脈予以完全剝離并結扎,手術效果較為理想,本次研究則進一步對比了傳統(tǒng)三孔腹腔鏡技術與微孔腹腔鏡技術在精索靜脈曲張治療中的療效,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所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結果提示微孔腹腔鏡技術提高了手術效率,且患者術后康復更為快速;研究組患者的腹腔內操作時間、調整術野時間、氣腹建立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研究組擦鏡次數(shù)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結果提示微孔腹腔鏡技術簡化了手術操作流程。此外,兩組患者療效均較為滿意,且術后近遠期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在療效相當?shù)幕A上,研究組無可見手術瘢痕,美容效果更為滿意,符合微創(chuàng)治療理念。
綜上所述,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采用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療效與傳統(tǒng)三孔腹腔鏡技術相當,且具有微創(chuàng)、安全、美觀、術后康復快速等優(yōu)勢,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