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玉霞
(內(nèi)蒙古扎蘭屯市中蒙醫(yī)院,內(nèi)蒙古 扎蘭屯)
黃芩作為天然草本植物,其藥用部分主要為根部,且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1]。近年來,黃芩的藥理作用越來越引起有關學者的重視,并著手進行研究,通過臨床應用療效看,獲得較好的效果。本文探討分析黃芩的藥理作用及其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本院抽取的86 例臨床資料為2019 年2 月至2020年8 月期間收診的急性濕疹患者,以每組43 例將其均分為觀察治療與組對照治療組。所選患者中,男女比例為49 ∶37;年齡均為23-73 歲,平均年齡為(37.93±5.41)歲;病程均為1-8d,平均病程為(3.27±0.63)d;病癥類型:22例小腿濕疹,胭窩濕疹26 例,手足濕疹38 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對比,即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存在有可比性。所選患者中,患有感染嚴重者、藥物過敏者、原發(fā)性心腦腎疾病者等均已排除,且所選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
對照治療組給予患者施以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案,觀察治療組給予患者施以臨床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再行黃芩治療方案。
對照治療組:一是以生理鹽水沖洗患者患處,同時每天2 次以曲咪新乳膏外敷患處。二是給予患者每日3 次口服撲爾敏4mg。三是給予患者每日3 次口服糖鈣片450mg,待其皮損消失后,方可停止服藥[2,3]。
觀察治療組:一是患者接受的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案同對照治療組患者一致。二是給予患者采用黃芩進行治療[4]:取黃芩30g,將其研磨成粉后,取食醋適量,加入粉末中,待將其調制成稀糊狀后,每日2 次涂抹于患者患處,直至患者皮損消失后,方可停止涂抹。
(1)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主要指標:皮損消失時間、瘙癢消失時間。
(2)觀察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治療有效率情況。主要指標:無效、有效、顯效、痊愈。判定指標[5]:痊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瘙癢、皮損癥狀均消除。顯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瘙癢癥狀明顯減輕,且皮疹消退面積>75%。有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瘙癢癥狀有所緩解,且皮疹消退面積介于30%-75%之間。無效是指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瘙癢癥狀及皮疹面積均無任何改善。
均通過軟件SPSS26.0 對本次所涉及觀察指標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處理,其中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且以χ2和t 分別檢驗組間各指標對比情況,若表明存在有統(tǒng)計學差異時,則P<0.05[6]。
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見下表1 所示,對照治療組瘙癢及皮損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長于觀察治療組,且經(jīng)t 檢驗,組間各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存在有統(tǒng)計學差異,即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s,d)
組別 例數(shù) 瘙癢癥狀消失時間 皮損癥狀消失時間對照治療組 43 16.24±1.46 8.93±2.17觀察治療組 43 10.13±1.57 5.25±1.36 t-5.379 4.0715 P-<0.05 <0.05
見下表2 示,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對照治療組明顯低于觀察治療組,且經(jīng)χ2檢驗,P<0.05,表明治療有效率組間對比存在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以上分析可知,黃芩在醫(yī)學界受到關注度越來越高,且針對其中藥性及成分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且已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本次抽取的為急性濕疹患者,該病癥在臨床屬于炎癥性皮膚病,而在中醫(yī)屬于濕瘡范疇。本次分析結果表明,給予急性濕疹患者在常治療基礎上,再加用黃芩進行治療后,其臨床療效較好。分析結果提示,即[7]:一是黃芩具有抗炎作用,在消除患者炎癥,促其痊愈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是黃芩除應用臨床治療炎癥性疾病外,還對其他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治療脾胃病中的胃潰瘍、慢性胃炎時,即可采用黃芩配伍其他中藥,可提升治療效果;三是黃芩藥物也可用于治療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腫瘤疾病、肝臟損傷疾病等。
以上分析可知,黃芩藥理作用廣泛,主要有以下幾點[8-10]。一是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臨床研究表明,在機體免疫過程中,黃芩可有選擇性的增強對細胞免疫作用,且不會對體液免疫產(chǎn)生較大影響作用。二是抗炎作用:臨床在采用黃芩治療炎癥疾病時,可有效抑制12-羥基二十四碳四烯酸、白三烯及列腺素E2 生物合成,并由此對花生四烯酸代謝產(chǎn)生影響,最終達成臨床抗炎目的。三是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在有效預防疾病發(fā)生方面,由于黃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抑制作用,因此,對過氧化脂質生成作用顯著。四是具有解痙、解熱作用:在有效避免內(nèi)生致熱原的產(chǎn)生方面,由于黃芩具有解痙、解熱作用,因此可抑制蛋白質及DNA 合成。
綜上所述,將黃芩應用于臨床治療急性濕疹患者后,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較于常規(guī)治療,該治療方案療效確切,利于促進患者快速康復,且患者一旦接受治療,臨床癥狀即可有效改善,可見,黃芩在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及解痙方面,藥理作用顯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