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茹熹
夕陽的余暉斜照陽臺一角,老人站在夕陽里,銀白的發(fā)絲被夕陽染上金黃,原本枯黃的臉上布著褐色的斑斑點點,眼中蒙著一層淡淡的鴿子灰,他在眺望遠方的故鄉(xiāng)。順著他的方向看去,我知道他想家鄉(xiāng)了,想小山了。這里只有林立的高樓,哪能看到他牽掛的村莊?
外公的村莊在楚地,那里是丘陵地帶,山多而緩,外公的小院就坐落在山腳下,每次歸家,都要翻過那座山??缮接衷诖喝绽锝o外公帶來了香嫩的香椿芽,夏日替他擋了半日的驕陽,秋日贈他成熟的鮮果,冬日攔住了風雪,照顧著他這一把老骨頭。
1958年,大旱、蝗災、洪澇接踵而至,令人始料不及。年底顆粒無收,年幼的外公便被派去挖野菜。田埂如同干枯的葉脈,寸草不生,大大小小的池塘早就見底了,只剩下這座山了。
從遠處望去,饒是這座山,也對這災害毫無招架之力。山頂?shù)臉洌~子已所剩無幾,徒留干枯的枝條延伸向蒼藍的天空,樹干上的樹皮也被剝落,一道道刀痕悲泣著村莊的遭遇。外公拖著一個破籃子和一把沒了半截的鋤頭,就這樣上了山。山路崎嶇不好走,路上都是干枯的藤條枝條。外公忽然被絆倒了,被磕得生疼,正要罵咧,一抬頭見到一塊根狀的東西,是野葛根。原來這些枯藤都是野葛樹,樹下藏著的根可以食用。他從此便日日翻山挖野葛根。就是山里的野葛根,幫他挺過了這三年。山,給外公帶來了生的希望。
后來,外公做了篾匠,日日進山里選竹子,削竹條,制成各種簍子、涼席、躺椅之類的到鎮(zhèn)上去賣,就此養(yǎng)活了一雙兒女,讓他們翻過這座山,去到外面的世界闖蕩,讓孩子們不再受山的限制。
外公上了年紀,不做篾匠了,卻依舊日日上山,只是每日上山都會帶一段杉木回來,家中還請了幾個木匠,日日夜夜地忙了兩三日不曾停。原來他是在打棺材。
后來,我在二樓的雜堆里看見了一個黑漆漆的棺材。外公說:“棺材要用杉木,結實。我躺在山腳下也舒坦些,到時候你要常常翻過山來看我啊?!蓖夤缫呀?jīng)把他的歸宿安排得清楚明白,他還是眷戀那座山的。
外公年紀大了,母親不放心他一個人,便接來同住??墒峭夤€是日日夜夜想念著他的山,希望能回去,能夠落葉歸根。
外公望著遠方,念著心中的故鄉(xiāng),盼著重歸心中的山。
從外公的小院翻山出去,是游子的路途;從外邊翻山回來,是一個鄉(xiāng)人對故土的眷戀。
教 師 點 評
立意深刻、深遠。山,是豐富的寶藏,是陪伴的友人,是外公的生命之源,更是靈魂寄存之地?!皬耐夤男≡悍匠鋈?,是游子的路途;從外邊翻山回來,是一個鄉(xiāng)人對故土的眷戀?!敝袊税餐林剡w,即使生前追隨兒女身在繁華的城市,死后也要落葉歸根魂歸故里,作者寫出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色,一種深厚的情感寄托,寫出了中國人的“根”,讀來余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