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沁怡
我看一扇古色古香的院門
悄悄掩映空谷的幽蘭,
我看著朽木在刻刀下綻放,
風骨脫俗,宛若游龍。
我看樂師敲響落滿灰塵的鼓板,
悠悠傳出昆曲纏綿著蘇腔,
我看幕布緩緩地拉開,
千百年飛天的舞袖盈盈地流轉(zhuǎn)。
哦,遺世的多少文化和技藝,
我枉然在你歷史的年輪里幻想!
哦!多少世紀來你深長的呼吸,
永在連綿的歌謠里傳承。
也許匠人的靜齋門堂,
曾為你留下一席之地,
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細綠枝條,
隨著時代的風向而枯榮。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沉淀,
叫歲月挽你曲折地延展,
是相傳的心訣,文脈的續(xù)章,古老的希望
哦,讓璀璨之中華文化與時代并進,
讓源頭與歸屬扎根我的心田,
像血脈里的烙印又把它描畫。
教 師 點 評
《我在故宮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等作品,讓更多人看到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久不衰的美麗,增強了國人心中的文化自信。作者在一次偶然聽取評書的經(jīng)歷中,對這種傳統(tǒng)文化形式產(chǎn)生了濃郁的興趣,進而涌現(xiàn)出希望好好保護與傳承中華文明之根的希冀。這些流傳下來的古老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瑰寶,是生命源頭的鑰匙,更是一代人向未來奮進的底氣!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需要廣泛的閱讀與積累、熟悉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有深度的思考,以及超凡的語言組織能力,讀來令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