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小學英語的教學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等開展教學有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為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借助“互聯(lián)網+”建設高效課堂,有效開展英語學習,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的要求。
一、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意義
(一)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教育融合引入了全新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課堂教學方式不再是教師單方面講解,為英語學習注入了新活力。過去教師的講解來源也只有教材,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內容有限,無法有效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不能夠有很大的提升,無法取得更好的進步。但是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改進,再加上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到全新的資源。從小學階段,教師就注重這些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互聯(lián)網與教育的融合勢在必行
目前,教育改革仍在推進,很多教師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比如說小組合作、多媒體、情景教學等,讓學生產生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也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應該順應這種改革。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積極推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與教育的融合。
(三)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很多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前,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有初步了解,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看,引導學生開始英語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穿插小組合作模式,讓小組共同探討,以小組對話進行情景模擬。通過這種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
二、“互聯(lián)網+”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一)運用互聯(lián)網+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缺少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使得學生學習難度增大,有效學習英語就是要讓學生在英語情境之下進行英語的感知和理解。小學生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思維也比較簡單。在“互聯(lián)網+”的背景之下,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將課文、圖表、動畫等有效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是用英語講解,學生交流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口語表達方式,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掌握英語教材的內容。在上課前可以放視頻畫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集中精力觀看并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回答,檢驗了學生觀看視頻的效果,必要時也可以回放畫面找到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些感性知識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同時也逐步使得學生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在小學階段,教室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來創(chuàng)造情景。例如在學習日期的表示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日期視頻,讓學生對日期有初步了解。首先應學會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表達方式,還有1月- 12月的表達方式。之后日期表示the+序數詞+of+月,三月三日是the third of March;節(jié)日的表示法有day的節(jié)日前用on,沒有day的節(jié)日前用at,例如at Christmas、on Christmas day.星期一到星期日的表示方式是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此時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些常見表達來進行小組對話。例如可以提問一周有幾節(jié)英語課?How many English lessons do you have a week?另一個學生回答:We have English lessons four times a week.通過交流讓學生鞏固日期、星期和包括這種問句的用法。在課堂上可以以小組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口語表達結合在一起加強鞏固,這種方式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同時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有趣。在課堂上小組討論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差別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質量。
(二)運用互聯(lián)網+加強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過去在課堂教學中,都是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中心地位,而在目前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下,需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鞏固。例如在學習名詞單復數時,會向學生講解一些規(guī)律,例如有些單詞是可以直接在末尾加- s,如bookbooks、bag- bags、 或者以s、x、sh、ch 結尾的加- es,如bus- buses、box- boxes、brush- brushes、watch- watches。以輔音字母+y 結尾變y為i,再加- es,如family- famlies。以f或fe結尾變?yōu)関再加- es,如knife- knives。還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名詞復數woman- women、child- children、peoplepeople。之后教師向學生講解這些名詞復數的用法。并放在句子當中使用,讓學生造句。當學生對這些名詞單復數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為描述和對話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學生也可以根據平常的單詞進行跟讀,掌握相關名詞單復數的變化。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進行舉例,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過去教學會受到限制,而目前通過互聯(lián)網的應用,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學習英語,勤于練習。通過網絡學生也獲得了更多的信息,豐富了語言知識。
(三)運用互聯(lián)網,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都會有重難點,而這些重難點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往往感覺到很難,這些重難點的知識往往都是學生需要突破的大關,教師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講解,學生真正掌握的并不多,課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在現在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來表示出這些重難點。教師通過詳細講解了解詞義和用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制作PPT,通過生動形象的PPT吸引學生,可以有重點地進行講解。一張PPT進行知識的講解,而另一張進行填空練習。教師通過讓學生回答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學生也可以更好地與剛講過的知識點進行結合,了解所講知識點的用法,通過這種講解和習題結合的方式加強知識的鞏固。當回答完問題之后,再回到上一張PPT進行知識的再次總結,這樣使得整個過程變得循環(huán),學生也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點的理解。
“互聯(lián)網+”時代需要與教育教學充分融合,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要求。為了學生的未來,教師需要及時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掌握互聯(lián)網技術,將其與英語課堂有效結合起來探索教學的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英語的學習任務,學生也就提高了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于慶玲.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J].知識窗,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