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相親是時下男女結(jié)緣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最好結(jié)果是,你對他心動,他對你動心,這就叫心有靈犀一點通,接著便可乘勢而進,趁熱打鐵,后邊的喜結(jié)良緣也就順理成章了。最差的結(jié)果是,你對他不心動,他也對你不動心,那就徹底沒戲,只有各自走人,再覓佳偶。最尷尬的結(jié)果是,你對他心動心儀,他卻對你毫不動心,落了個剃頭挑子一頭熱,浪費了很多熱情且寶貴的腦細胞。
心動與動心,意思相近,有時也?;熘?。但若細分起來,還是有些微差別的。心動,或曰怦然心動,能感覺到心臟的跳動,突感不安激動,內(nèi)心有所觸動,產(chǎn)生出想做某事或與某人交往的念頭。動心,使內(nèi)心驚動,思想、感情引起波動,或受誘惑而動搖心志,思想發(fā)生變化。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崩缫娯敳粍有?,見色不動心。
從時間上來說,心動或許只是一瞬間的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動心則會持續(xù)較長時間,甚至會產(chǎn)生后續(xù)的行動。從程度上來說,心動的程度雖淺,但卻是主動發(fā)力;動心的程度要深,是被動而行。
從動機上來說,心動是不管什么就自然地喜歡上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可抑制的沖動,無需任何理由,是人的自然屬性;而動心是因為各種條件的誘因并經(jīng)過理性考量而產(chǎn)生的喜歡傾向,是人的社會屬性。
見財起意是動心,如果只是一般的羨慕嫉妒恨,就在心里盤算發(fā)酵,倒也問題不大,就怕動心后還有行動,真的把手伸出去了,去發(fā)不義之財。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的官員,由于大權(quán)在握,管人管物,因而有很多動心的機會,若缺乏定力,把持不住,極易受到金錢誘惑,以權(quán)謀私,貪污受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萬劫不復的深淵,身敗名裂。這樣的教訓太多了,但類似丑行仍舊每天都在發(fā)生。
也有不少德行高潔之士,再多金錢也不能使他們動心,不是不愛錢,因為他們有“頭頂星空,心中道德”。古時的伯夷叔齊、一錢太守、四知先生、瘦羊博士,今天的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楊善洲等,皆為其中典范,清廉自律,一塵不染,高風亮節(jié),名垂千古。
見色起意也是動心,對美色產(chǎn)生沖動,這是正常反應,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見到絕色女子,可以心動,一飽眼福,但不要動心,生出非分之想。再退一步說,即便忍不住動心了,也千萬不能動手,這是最后的底線,過了這條線,就算犯罪了,肯定沒有好果子吃。楚平王見到迎娶的太子妃很漂亮,就動心又動手,直接把兒媳婦變成了老婆,結(jié)果鬧得父子反目,君臣離心,最后導致天怨人怒,家破國亡,令人扼腕嘆息。
反之,明朝江西泰和有個典史叫曹鼐就成功地做到了動心不動手。有一次,他抓獲了一個年輕貌美女賊。當時天色已晚,來不及回縣衙,他只好帶著女賊在一座破廟里過夜。女賊多次以色相誘之,曹鼐每感到動心時,就寫下“曹鼐不可”四字以自警,這樣反復寫,一直寫到天亮,曹鼐終于戰(zhàn)勝了誘惑,保住了名節(jié)。他比那個禽獸不如的楚平王要強得太多了。
世間很多事,可以心動,不能動心,更不能動手,牢牢把握好這一點,即使不能大富大貴,出將入相,也能安穩(wěn)度日,歲月靜好。至于是哪些事,你懂得,我也懂得,大家都是成人,智商都在線。
宋旭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