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雙敬
(臨清市中醫(yī)醫(yī)院 山東 臨清 252600)
糖尿病前期是指機體的血糖處于高水平但是卻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狀態(tài),數(shù)據(jù)顯示[1],我國有高達5 億左右的群體處于糖尿病前期,且因為現(xiàn)代人飲食及生活方式的轉變,致使該數(shù)據(jù)有明顯潛在的升高趨勢。該病癥患者往往對自身病情的重視度不夠,以至于該病癥發(fā)展為糖尿病的概率較高,積極有效的對該病癥進行預防及治療將有效地降低轉糖尿病率。
研究時間:2017 年1 月—2019 年3 月。觀察對象:在本院收治的140 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以隨機法將這些觀察對象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70 例?;举Y料: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43:27,平均年齡為(52.8±9.7)歲,平均病程(2.1±0.6)年;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45:25,平均年齡為(52.5±9.6)歲,平均病程(2.0±0.9)年,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與糖尿病前期病癥診斷標準相符的患者;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積極參與本次研究;無合并相關精神疾病患者;能夠正常的溝通與交流;對參與本次研究的內容均有初步的了解。
排除標準:存在其他代謝類疾病患者;合并嚴重性并發(fā)癥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精神類疾病或無法正常交流患者;中途失去隨訪的患者;自理能力相對較差的患者;家屬不支持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2]。
對照組單純性實施健康管理,即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健康指導,告知其血糖監(jiān)測方法、如何科學飲食及運動等,叮囑患者科學的攝入糖分,盡可能減少對主食類食物的攝入,保障每日營養(yǎng)均衡。結合患者自身身體素質、運動耐受力及運動喜好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叮囑其運動適當即可,不得過度勞累,針對性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指導及管理,叮囑家屬生活中多幫助及監(jiān)督患者,以促進其盡快康復。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治未病理念,主要表現(xiàn)在中醫(yī)食療及代茶飲管理方面內容:(1)中藥食療法:中醫(yī)治未病管理思想中十分注重食療,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來說,控制飲食對于其病癥的治療意義重大,特別對于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來說,應最大限度限制對此類食物的食用,并應注意飲食的滋陰補氣,可通過食藥粥來有效起到滋陰補氣的功效,此類藥粥包括有黃芪瘦肉粥以及人參木耳粥等,其中黃芪瘦肉粥中所用食材及藥材包括有瘦肉、大米、黃芪、大棗以及當歸;人參木耳粥中所用食材及藥材包括有黑木耳、人參以及粳米,藥粥服用可保持在每日1 次,具體選擇哪種藥粥,可結合自身喜好進行選擇。(2)代茶飲:對患者的身體素質進行評估,而后結合其體質針對性選擇代茶飲,若患者屬于氣虛體質,可以以10 g 的山藥及黃芪泡水來喝;若患者屬于陽虛體質,可以以10 g 的菟絲子及肉桂煮水來喝;若患者屬于濕熱體質,可以以10 g 苦瓜及玉米須煮水來喝;若患者屬于陰虛體質,可以以10 g 的熟地及女貞子煮水來喝。
兩組患者共接受管理干預6 個月,在此期間不服用任何降糖類藥物。
(1)療效:療效中的顯效表示與干預前相比,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下降幅度>50%;改善表示與干預前相比,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下降幅度在20%~50%之間;無效表示與干預前相比,血糖指標下降幅度<20%或無變化[3]。
(2)治療前后的血糖指標:空腹抽取患者3 mL 空腹靜脈血,測定空腹血糖,隨后指導患者空腹喝糖水(75 g葡萄糖+300 mL 溫水),時間控制在5 min 內,餐后2 h取患者3 mL 空腹靜脈血,借助全自動生化儀器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等指標,記錄護理前后的相關數(shù)據(jù)即可。
(3)糖尿病發(fā)病率:記錄患者6 個月內的糖尿病發(fā)生次數(shù),即為糖尿病發(fā)病率。
要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及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及計算方式為:前者用%表示,用χ2檢驗;后者用(±s)表示,用t檢驗,統(tǒng)計學差異評判標準為:P<0.05。
研究組患者經(jīng)管理干預后68 例有效,有效率是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指標差異性不大,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指標比較( ±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指標比較( ± s)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70 6.81±0.39 6.02±0.12 10.09±0.66 7.21±0.40對照組 70 6.92±0.30 6.69±0.38 10.03±0.65 9.60±0.63 t - 1.8704 14.0669 0.5419 26.7952 P - 0.0635 0.0000 0.5888 0.0000
研究組患者6 個月內糖尿病發(fā)病率的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1%,P<0.05,見表3。
表3 兩組糖尿病發(fā)病率比較
糖尿病前期患者會出現(xiàn)糖調節(jié)機制受損現(xiàn)象,我國中醫(yī)學將該病癥劃分為“未病”的范疇,該病癥的產(chǎn)生與患者的生活狀況息息相關,若未能及時預防及控制該病癥,一旦確診糖尿病,將需患者終身接受藥物治療,增加其出現(xiàn)嚴重性并發(fā)癥的機率,降低其生活質量[4-5]。
上述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7.14%)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7.14%)相比差異十分顯著,且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 血糖指標差異性不大,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6 個月內糖尿病發(fā)病率的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1%,P<0.05。分析具體原因:當前,臨床上并未形成治療糖尿病前期病癥的統(tǒng)一治療方案,對于該病癥的治療多以綜合治療為主,即給予患者階段性血糖控制藥物,叮囑其科學飲食等,糖尿病前期患者屬于糖尿病病癥的高發(fā)性群體,該階段內患者轉化糖尿病及出現(xiàn)相關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概率逐漸上升,只是單純性的給予其健康管理,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若在實施健康管理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治未病理念將有效降低患者糖尿病發(fā)病率,穩(wěn)定其血糖指標[6]。中醫(yī)治未病理念是指通過采取相關治療措施來有效防止疾病發(fā)生的一種治療理念,該理念在實施過程中將結合患者的具體體質特征來對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通過讓患者認識到良好的遵醫(yī)行為對于糖尿病病癥的有效預防來提高其治療信念,堅持合理飲食,規(guī)范運動。本次研究中所實施中醫(yī)食療及代茶飲治未病干預措施將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臟腑功能,降低其糖尿病轉化概率,同時,還將有利于幫助患者健康飲食,合理養(yǎng)生,增強其健康意識,另外,中醫(yī)食療及代茶飲措施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有利于保障中醫(yī)食療及代茶飲治療干預措施的安全性[7]。且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結果與曹春梅,李有娥,聶艷艷[8]均具有一致性,管理前兩組血糖的情況相似,P>0.05;管理后中醫(yī)治未病健康管理組血糖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醫(yī)治未病結合健康管理干預的實施將有效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發(fā)病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