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波
(習水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貴州 遵義 564600)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國內(nèi)學者流行病學研究報道本病在兒童中的發(fā)病率為10%~30%[1],肥大的腺樣體組織可導致鼻-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生活質(zhì)量[2]。收集我院耳鼻喉科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住院行鼻內(nèi)鏡下等離子手術治療的腺樣體肥大患兒的臨床資料。對比觀察術后鼻用糠酸莫米松噴霧劑對變應原檢測陽性的患兒的療效,總結臨床經(jīng)驗,探索變應原陽性腺樣體肥大患兒的治療方案,更好地指導臨床?,F(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住院擬行氣管插管全麻下腺樣體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的131 例腺樣體肥大患兒,入院時均行變應原檢測。將82 例變應原陽性患兒隨機分為A、B 兩組,每組41 例;變應原陰性患兒為C 組,共49例。納入研究的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納入標準:①年齡4.0 ~14.0 歲;②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腺樣體肥大者;③無全身基礎性疾病及慢性扁桃體炎;④病歷資料完整,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能堅持完成隨訪。
排除標準:①腺樣體急性炎癥期;②變應性鼻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等其他呼吸道疾??;③檢測前1 周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者,包括靜脈、口服及霧化吸入者;④檢測前1 周服用抗過敏藥物者。
三組患兒入院后積極完善術前相關輔查,確認無手術禁忌。經(jīng)口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鼻內(nèi)鏡顯示器監(jiān)視下用等離子射頻刀將肥大的腺樣體消融切除,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術后次日開始0.9%氯化鈉溶液沖洗鼻腔,術后3 日出院。出院后三組繼續(xù)0.9%氯化鈉溶液沖洗鼻腔至1 周,A 組術后1 周開始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噴鼻腔2 次/日至術后12 周,其余兩組術后未用鼻用激素。術后1 周、4 周及12 周復查,隨訪觀察6 ~12 月。
OSA-18 量表評分可作為臨床評估腺樣體肥大患兒生活質(zhì)量狀況的指標[3],以調(diào)查問卷形式完成,由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患兒家長完成入院時和出院后1 周、4 周及12 周時的OSA-18 量表評分表。
本文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滿足正態(tài)分布的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不同時間點各組之間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患兒變應原總體陽性檢出率為62.59%,最常見吸入性變應原種類前3 位分別為屋塵螨(15.26%),其次為粉塵螨(12.97%)和屋塵(11.45%);食入性變應原前3 位分別為牛奶(14.50%),其次為雞蛋(12.21%)和小麥面粉(9.16%)。
三組患兒在經(jīng)手術治療后4 周開始鼻塞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均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各組組內(nèi)比較發(fā)現(xiàn),三組患兒術后4 周、12 周的OSA-18 量表評分以及鼻塞例數(shù)均顯著低于術前、術后1 周(P<0.05)。A 組患兒于術后1 周開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并持續(xù)12 周后,相比于同樣是術前變應原陽性但未接受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治療的B 組來說,A 組患兒術后4 周、12 周的OSA-18量表評分以及鼻塞例數(shù)均顯著低于B 組(P<0.05),說明變應原陽性患兒術后給予鼻局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治療可明顯改善鼻塞癥狀以及生活質(zhì)量。此外,C 組患兒術前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其變應原陰性,相比于接受同等治療但變應原陽性的B 組來說,C 組患兒術后4 周、12 周的OSA-18 量表評分以及鼻塞例數(shù)均顯著低于B 組(P<0.05),說明變應性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腺樣體肥大患兒的術后鼻塞癥狀以及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見表1、表2。
表1 三組術前、術后OSA-18 量表評分
表2 三組術前,術后鼻塞例數(shù)對比[n(%)]
隨訪6 ~12 月,A 組治愈 40 例,治愈率97.56%,復發(fā)1 例;B 組治愈39 例,治愈率95.12%,復發(fā)2 例;C 組治愈49 例,治愈率100%,未見復發(fā)病例。
兒童腺樣體肥大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病理過程,腺樣體表面的淋巴上皮組織無纖維層包膜,極易受到鼻咽部及毗鄰部位炎癥的刺激,從而引起腺樣體組織局部水腫增生[4]。本研究對131 例較為嚴重的腺樣體肥大患兒行變應原檢測,發(fā)現(xiàn)有82 例患兒變應原檢測為陽性,陽性檢出率達62.59%,與國內(nèi)外研究所報道的大約為2/3 的變應原陽性率相吻合[5]。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手術方式是決定術后轉(zhuǎn)歸的主要因素[6],卻忽視了變應原對術后康復同樣產(chǎn)生重要作用。眾所周知,變應原所致的慢性變應性炎癥是大多數(shù)患兒腺樣體病理性肥大且并發(fā)鼻竇炎、中耳炎等合并癥的關鍵因素。因此,如果術后變應性炎癥持續(xù)存在,必將嚴重影響患兒的轉(zhuǎn)歸。
基于此,本研究應用主觀鼻塞癥狀改善情況,OSA-18 量表評分對各組腺樣體肥大患兒各時間點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鼻通氣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變應原檢測陰性的C 組患兒在術后4 周、12 周的鼻塞例數(shù)、OSA-18 量表評分顯著低于相同治療的變應原檢測陽性B 組患兒。該結果充分說明變應原陽性的腺樣體肥大患兒術后轉(zhuǎn)歸不佳,鼻塞情況更嚴重、鼻通氣功能更差、生活質(zhì)量低下。
在本研究中,在術后一周對變應原陽性的A 組患兒給予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噴鼻治療,結果A 組患兒在術后4 周、12 周的鼻塞例數(shù)、OSA-18 量表評分顯著低于未采用激素噴鼻的變應原陽性B 組患兒。說明A 組的鼻通氣情況、生活質(zhì)量優(yōu)于變應原陽性的B 組患兒,提示在變應原陽性患兒術后應早期對變應性因素進行干預有效改善了患兒鼻腔通氣功能,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腺樣體肥大兒童術后要充分認識到變態(tài)反應因素在發(fā)病中的作用,在診治過程中應針對變應性因素積極處理,減少術后恢復時間,力求達到徹底根治,避免復發(fā)。此外,變應原檢測應作為臨床診療兒童腺樣體肥大的常規(guī)檢查,術后對變應原陽性患兒進行干預,局部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可以改善患兒鼻通氣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并且還能夠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