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薇 雷斌
預備勢
身形之道,周身中正;呼吸之道,自然順暢;心神之道,寧靜神斂。整個動作詮釋著時刻保持立身中正,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而做人做事,體悟著“心無其心,百病不生”的健心哲理,養(yǎng)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
第一式 昂首勢
練形之道,上以神道穴為點,下以腰為原點。抬頭翹臀時,左右肩胛、頭、尾部均向神道穴收斂和適度擠壓,腰部微微發(fā)力,上至頸椎、下至尾椎逐節(jié)彎曲;起身直立時,松開左右肩胛,帶動肩、肘、手外展成側平舉,脊柱緩緩伸展成直立狀態(tài)。
呼吸之道,開步、兩臂側起時吸氣,下蹲、抬頭、翹尾時呼氣,起身、上抱時吸氣,下按還原時呼氣。
心神之道,用意要順其自然,既要心神專注,用意又不可太深,做到“意在若有若無之間”。在大腦沒有任何負擔的情況下,肢體放松伸展。
第二式 開跨勢
練形之道,兩臂向兩側展開、外撐時,腰部微微發(fā)力,催動肩胛側開,力量經肩、肘、腕傳遞至十指,同時臀部向左或向右擺動,以助脅肋部的兩側協(xié)調引伸,帶動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頸椎逐節(jié)側屈拔伸;腰部微微用力,由尾椎到頸椎節(jié)節(jié)還原。
呼吸之道,上步、內收時吸氣,開胯時呼氣,退步、內收時吸氣,開胯時呼氣,起身、轉正、上抱時吸氣,下按時呼氣,開合時,心意安然,呼吸勻細柔長,腰部發(fā)力,內勁源于丹田及命門,催動兩肩胛開合,以肩領肘,以肘帶手,全身各個關節(jié)一起開合,內氣隨之暢達十指尖。
心神之道,身心與音樂旋律融合在一起,大腦松空,虛懷若谷,心神沉靜空靈,“靜”意味著人體陰陽調節(jié)至協(xié)調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實質上是人體生命活動及其生理功能的平衡狀態(tài),以“和樂”的心態(tài)通過動作控制身體時,身體內擁有豐富、有層次的能量,如氣血,經絡之氣,微循環(huán)就流動起來。
第三式 抻腰勢
練形之道,當手臂伸直時,下頦回收,后腳跟向后下方牽引,由頸椎向胸椎、腰椎及尾椎節(jié)節(jié)抻拉,對腰部抻拉尤為明顯;后腳跟離地,腳趾抓地,手臂持續(xù)向前上方引伸,在前面抻拉的基礎上對脊柱更進一步的刺激。
呼吸之道,扣右腳、提膝、合掌時吸氣,蹬腿、上步時呼氣,前伸、提踵上引時吸氣,后座、抬頭、翹尾時呼氣,起身、右轉、提膝、合掌、蹬腿時吸氣,上步前伸時呼氣,提踵、上引時吸氣,后座、抬頭、翹尾時呼氣,起身、轉正、分掌時吸氣,下按時呼氣;吸氣時氣往下行,使氣運行到丹田,呼氣時神氣釋放于四肢百骸,灌注全身,感受不調息而息自調的狀態(tài)。
心神之道,在肢體、軀干的充分伸展中,將上肢、軀干、下肢在一條線上的伸展狀態(tài)一攬心中,心神清虛寧靜。
第四式 震體勢
練形之道,提膝、抬臂,同時向上引腰,催動脊柱由下至上逐節(jié)伸展、拉開,腳尖勾緊,引領腰部松沉,稍停,保持脊柱抻拉狀態(tài);兩臂和腿下落時,脊柱由頸椎開始,逐節(jié)下落,向下擺腿,用力來源于動作慣性牽引,順勢松髖、落膝;下擺到位時,腳跟稍用力,隨即放松,震動感由腳踝向上瞬間傳遞至髖關節(jié)及脊柱,同時手臂向下敲擊膽經時,松肩、墜肘、引腕及身心松靜,使得敲擊的力量會向下傳遞到膝、踝,向上傳遞到脊柱。
呼吸之道,兩臂側起時吸氣,假抱、握固、上提時吸氣,下落時呼氣,輪臂、握固時吸氣、下落時呼氣,轉身、輪臂、轉正時吸氣,下抱,握固時呼氣,上提時吸氣,下落時呼氣,輪臂、握固時吸氣、下落時呼氣、輪臂、握固時吸氣,下落時呼氣,起身、兩臂側起、上抱時吸氣,下按時呼氣。
心神之道,手臂上舉時的定勢動作,蘊藏著一份含蓄與堅定,猶如一顆扎根在大地中,屹立不動的常青樹,挺拔、聳立、巋然不動,淡然自若,接著下落自由震體,是全身意念,力量集聚為一點的松,有排山倒海之勢,可以嘗試體會臟腑氣血與經絡之氣隨著兩臂下落直達涌泉,震體勢下落中的震體動作,體現(xiàn)著松緊自然的“和樂態(tài)”——在松松,緊緊之間,出現(xiàn)在大舞的神韻之中,喜樂自出,神韻自出,功效自出。
第五式 揉脊勢
練形之道,兩臂向右或左上方旋轉擺動時,由腰發(fā)力,經胸、肩、肘、腕、指節(jié)節(jié)引動,依次側屈;起身時按原來的動作路線,由下到上伸展牽引。
呼吸之道,重心左移、收腳時吸氣,伸臂、引腰時呼氣,起身、重心右移、收腳時吸氣,伸臂、引腰時呼氣,起身、輪臂、兩臂平伸、上抱時吸氣,下按時呼氣。
心神之道,內氣與外形動作相互融通,意念轉入內視無形之氣,意欲動心全無知,無需專門用意,人體氣血在外形的引領下,形成了促使肢體動作松彈協(xié)調的動力——勁力。
第六式 擺臀勢
練形之道,腰部微微發(fā)力,傳遞至尾椎,以尾閭為著力點,畫圓擺臀,牽引腰、胸、頸椎隨勢擺動,脊柱前后左右屈伸,如神龍擺尾,節(jié)節(jié)蠕動,連綿不斷,既體現(xiàn)了古老樸實的優(yōu)美舞姿,又帶動了脊柱的旋轉屈伸,起到調理任督沖三脈及帶脈的作用。
呼吸之道,俯身下按時呼氣,上提起身時吸氣,合掌下蹲、擺臀推掌時呼氣,收回時吸氣,順時針、逆時針時自然呼吸,分掌后傳、摩運時、上抱時吸氣、下按時呼氣,自然而然的做動作,形體、呼吸、姿態(tài)自然融入動作中,感受氣息暢。
心神之道,眼隨心,心隨意,有心又無心,有念亦無念,自然輕松順逆時針畫圓,呼吸輕緩,神態(tài)清歡,動作隨意念動,像風吹楊柳,風在吹,柳才動。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發(fā)生。
第七式 摩肋勢
練形之道,摩肋時,以腰帶動脊柱左右旋轉,牽引軀干兩側的脅肋部,同時以腰帶肩,以肩帶臂,以臂帶腕,氣達手指向下摩運,節(jié)節(jié)貫穿,氣勢連綿;另一手臂也要以腰帶肩,以肩帶臂,以臂帶手順勢收回。
呼吸之道,起身、兩臂側起、轉身、輪臂時吸氣,扶足時呼氣,退步、扶足時呼氣,轉身輪臂時吸氣,扶足時呼氣,退步、扶足時呼氣、輪臂轉正、上抱時吸氣,下按時呼氣。
心神之道,以舞宣導,以神領舞,通利關節(jié),不僅疏導、通利人體外在的肌肉、關節(jié)等組織,還揉按人體內在的臟腑組織,從而疏通周身經絡、調和氣血運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第八式 飛身勢
練形之道,在身體起伏、上步和退步時,腰部發(fā)力,傳遞至尾椎,由下到上,脊柱在前后方向有小幅度蠕動,并帶動肩、肘、手劃弧;兩腳并攏,脊柱向左或向右擰轉時,兩膝似屈非屈,不繃緊即可,在全身關節(jié)、肌肉松開的狀態(tài)下,腰部發(fā)力,源源不斷傳遞至踝,帶動膝、髖、腰、肩、肘、手節(jié)節(jié)旋擰。
呼吸之道,上步、起時吸氣,落時呼氣,起身、并步、揮臂、轉身時吸氣,還原時呼氣。飛身時,呼吸自然,脊柱的蠕動引領兩臂如仙鶴翩翩起舞,瀟灑自在,氣機勁力隨形體動作的起落開合、收緊放松而宣發(fā)運行。
心神之道,氣隨形走、神氣相守,形意氣勁融合為一,氣血的升降開合不受主觀意識影響,更好地發(fā)揮了健身氣功·大舞健身養(yǎng)生的作用。
收勢
練形之道,兩臂向上環(huán)抱,目視前方,兩掌下按,與膈肌同高時轉掌心向內,兩掌向下,以下丹田為中心,動作宜松、柔、自然流暢。呼吸之道,直膝環(huán)抱時吸氣,直膝按掌時呼氣,立正時自然呼吸,引氣歸元。心神之道,心靜體松,氣定神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