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
摘 要:所謂的個性化教學是從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出發(fā)點,在課堂教學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一堂課中自己能夠掌握的知識與領域。個性化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并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對不同差異的學生進行教育。文章在教育學理論的指導下主要研究了個性化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方式;策略
21世紀以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越來越明顯,所以作為師者,也應該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個性化教學的作用,特別是針對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采用個性化教學。一方面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對課堂內容更感興趣,另一方面也會讓教學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在筆者看來,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融入個性化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可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正逐步得到教師的重視。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因為基礎以及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不同,造成不同個性的學生出現(xiàn)成績的分層。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去設計教學方案,使得不同個性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突破,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一、 個性化教學的意義
(一)數(shù)學新課標要求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最新的初中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活動與個體經驗,所以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去尋找知識的背景,這樣才能將數(shù)學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從而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課標中還指出教師在課堂活動中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在一堂數(shù)學課中學生是否對數(shù)學活動有所參與,將體現(xiàn)出不同個性學生對知識產生的情感,這與一堂課知識的吸收與理解是密不可分的。數(shù)學新課標中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一堂課中的教學設計與活動都要具有一定的彈性,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不同個性的學生對數(shù)學課堂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愿意學主動學才能學得好。
(二)數(shù)學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要去重視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尊重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有不同的快慢程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讓他們根據不同的方式和吸收消化知識的能力去提高自己的知識技巧,從而讓自己的能力有所體現(xiàn)和有所發(fā)展。因此個性化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育,在課堂中利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最大的發(fā)揮。
(三)中學數(shù)學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在掌握了各種數(shù)學學習方法以及對數(shù)學知識有所理解和掌握后,逐漸綜合運用形成數(shù)學創(chuàng)新能力,而初中數(shù)學個性化教學剛好可以因材施教,讓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課堂中使用個性化教學更能讓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有所體現(xiàn)有所培養(yǎng),不同類別的學生都能根據不同層次的題目和活動有所思考,進而取得解題的快樂以及積極思考帶來的信心與快感,從而對數(shù)學的學習不再感到枯燥,而是對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創(chuàng)新動力才會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
二、 數(shù)學個性化教學的方式
(一)了解學生差異,準確劃分層次
要想個性化教學很好地被開展,教師首先需要去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與特點,不僅是性格上的差異,更應該是知識掌握層面上的差異,這些都需要教師花時間去調查評估。除了通過和學生家長進行對話了解外,教師也可以采用摸底測試,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將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如下分層:A層(優(yōu)等生)、B層(中等生)以及C層(學困生)。往后,隨著學生發(fā)展水平的變化,各層次學生應作相應的調整。
(二)根據學生差異,實施個性化的課堂教學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根據知識結構的劃分,結合班上不同類別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而將課堂教學個性化,特別是對不同層次學生更要實施教學目標的個性化。對C層(學困生)學生而言,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他們知識的掌握不能操之過急,而是要把教學目標分成各個梯度,由易到難地讓他們去達到目標。對A層學生,可采取?!暗住倍环狻绊敗钡姆椒?,允許他們超大綱、超進度學習。下面以初三的一節(jié)復習課《一元二次方程》為例,具體來說明怎樣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
1. 目標分層,心中有數(shù)
A層(優(yōu)等生):讓A層學生自己去梳理知識,然后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整個章節(jié)的知識體系,并構建好思維導圖,進而對本章節(jié)的重難點與注意點進行討論,若有遺漏教師再稍加提示。
B層(中等生):可以讓B層學生先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識進行填空,對于有遺忘的部分再稍加提示和總結,并對重點內容進行詳細復習與強調。
C層(學困生):這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弱,所以需要幫助他們逐一去回顧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識,然后留一部分時間讓他們對基本知識進行記憶與消化。
2. 梯度鋪墊,分解難度
考點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義
分層次設計如下:
A層(優(yōu)等生):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3x+k2-1=0有一個解為x=0,則k=。
B層(中等生):若a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5=0的一個根,那么代數(shù)式9-a2+3a=。
C層(學困生):如果關于x的方程x2+mx-2n=0的一個根是2,則m-n的值是。
這樣根據學生差異,在課堂上設置不同題目讓各個層次的學生練習,更能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落實到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