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
一、“潛移”語法 循序漸進
1. 抽象變形象
語法規(guī)則通常都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比如時態(tài)、人稱和單復數(shù)的變化等,如果教師直接地把語法點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很難理解,更別說記憶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通過形象化的手段把語法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形象化的語法能讓學生更快更熟練地把握它們的用法。在實際教學中,一些老師會把語法知識編成順口溜、chant或兒歌的形式,讓學生說說唱唱,這樣抽象的語法知識就會變得生動形象,易學、易懂、易記。例如新版PEP六年級下冊Unit 2 Last weekend一課的教學重點是“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學生要掌握這種時態(tài),就必須掌握動詞過去式的構成方法,對此教師可以編出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構成方法的順口溜:
一般直接加,“啞e”去e加,
“重閉”double加,“輔y”改i加。
在如此形象化的潛移滲透下,孩子們通過順口溜了解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構成方法,領會該語法知識,漸進累積語法知識,提高英語語法應用能力。
2. 觀察并發(fā)現(xiàn)
沒有語法的英語課堂,無法讓學生明白英語的前因后果。在英語知識系統(tǒng)中,語法具備規(guī)律性,若是使用機械記憶的方式,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教師在教授語法前,應先分析該語法的特點,然后以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并自己總結規(guī)律。例如在教學名詞的單數(shù)和復數(shù)時,首先可以讓學生觀察劃線部分的單詞,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1) A.? a pen? ? B.? two pens
(2) A.? a girl? ? B.? four girls
(3) A.? one bus? ?B.? two buses
經(jīng)過認真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學生從朦朧中豁然開朗,學生對于名詞單復數(shù)的不同形式理解更透徹了,最后老師再列出其它的單詞,學生就能輕而易舉說出正確答案了。
二、“默化”學生 自主探索
“默化”學生是我們在語法教學中期待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起學生語法思維,促使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觀察、自主探討語法知識。只有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學生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例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一般現(xiàn)在時”的一般疑問句形式時,讓學生觀察分析句子“Does he live in China, too? No, he doesnt. He lives in Australia, but he studies Chinese.”自己總結出“一般現(xiàn)在時”的主語和謂語的變化規(guī)則。首先,在陳述句中,當人稱是第三人稱或“名字”時,動詞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而其它人稱則用動詞原形。其次,在一般疑問句中,當人稱是第三人稱或“名字”時,動詞也用原形,疑問詞用“does”,而當人稱是第一、二人稱或復數(shù)人稱時,動詞用原形,疑問詞則用“do”。由此,經(jīng)過提問題、舉例等方法,讓學生領會“一般現(xiàn)在時”的特征,促使學生自主探索語法,體驗到語法學習的意義和趣味。
三、“渠成”自然 學以致用
言語交流需要語境,由語境產(chǎn)生意義。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語法知識,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情境, 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去理解和運用語言,真正實現(xiàn)“渠成”自然,學以致用。例如針對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作畫,T:Apple or orange? S1: No, she is a girl.繼續(xù)提問T: Oh, she is a girl. Is she tall? / Is she thin? / Does she have long hair? / What does she like?...? 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回答問題。這樣的對話有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非常真實,學生在掌握時態(tài)用法的同時, 還理解了在詳細的情況下應當使用什么時態(tài),這正是學習語法的真正目標。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