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郭 瑩,霍阿偉,張 舵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影像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前列腺癌是近年常見的發(fā)生于男性前列腺上皮性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歐美國家的男性疾病中發(fā)病率居于榜首[1-2]。而我國男性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不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逐年升高。針對此病,臨床上一般采取直腸指診、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經(jīng)指腸前列腺超聲和盆腔MRI檢查等,并且前列腺的診斷和分級有助于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其對判斷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最有效的前列腺癌影像學檢查方法。雖然常規(guī)的T2WI及T1WI增強能夠清晰地顯示血管分布較多的腫瘤組織,但是因為前列腺體整體是一個富含血供的組織,因此常規(guī)MRI診斷價值不理想[3]。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以定量分析組織的血流灌注及通透性情況,且能有效顯示腫瘤組織的微血管特性,對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4]。擴散加權(quán)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種診斷前列腺病變的方法,其主要通過表觀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對病變組織的良惡性進行區(qū)分,能夠定量鑒別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5]。但目前比較DCE-MRI、ADC對前列腺癌分級診斷價值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討DCE-MRI、ADC對前列腺癌分級診斷的應用比較。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7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穿刺或手術(shù)病理學診斷為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②所有患者在DCE-MRI、DWI檢查前均未接受過前列腺疾病治療;③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4 μg/L;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在進行DCE-MRI、DWI檢查前接受內(nèi)分泌或放射治療的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患者;③存在精神障礙疾病等患者;④不配合檢查及治療患者。根據(jù)Gleason評分,將前列腺患者分成低中危組50例(Gleason評分<8分)及高危組26例(Gleason評分≥8分)。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血清PSA水平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1.2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DCE-MRI、DWI檢查。采用飛利浦Achieva 3.0T TX,首先進行大范圍盆腔周圍T1WI(TR 500 ms,TE 20 ms)和T2WI(TR 6 000 ms,TE 110 ms)掃描,觀察腫瘤細胞是否發(fā)生轉(zhuǎn)移(圖1),之后在小視野中進行前列腺掃描。其中DWI掃描序列:TR 5 000 ms,TE 76 ms,掃描視野240 mm×240 mm,擴散敏感系數(shù)(b)分別為50 s/mm2、800 s/mm2,間距設置為0.5 mm,層厚為5 mm(圖2,3)。DCE-MRI掃描序列:采用肝臟三維容積陜速多期動態(tài)采集(liver acquis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序列,TR 3.84 ms,TE 1.83 ms,掃描視野295 mm×295 mm,翻轉(zhuǎn)角設置為150 °,間距為0 mm,層厚 5 mm,分別采用矢狀位、軸位及冠狀位容積掃描。其中造影劑使用造影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產(chǎn)品批號:KT02JB1,規(guī)格:469.01 mg/mL×15 mL),注射劑量為15 mL,以2.5 mL/s經(jīng)肘正中靜脈注射(圖1~4)。
DWI、DCE-MRI檢查生成的圖像由2名高年資經(jīng)驗豐富的泌尿科影像學專家采用雙盲法進行分析。其中之后DWI圖像在處理軟件上觀察前列腺病灶的DWI信號特點和進行ADC值的測量,其中ADC參考Karimi等[6]測量方法,在病灶處選擇感興趣區(qū),同時應該盡量避免囊變、壞死區(qū)域及粗大的鈣化區(qū)域面積盡可能一致,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根據(jù)Extended Tofts模型,DCE-MRI檢查圖像采用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進行處理,選擇多個感興趣區(qū)分析得到容量轉(zhuǎn)移常數(shù)(Ktrans)、速率常數(shù)(Kep)、血管外細胞外間隙容積分數(shù)(Ve)及血管空間容積分數(shù)(Vp)。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2組患者在不同擴散敏感系數(shù)下的DWI信號強度值和ADC;②比較2組患者的DCE-MRI參數(shù)水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受試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分析DCE-MRI各參數(shù)、ADC對前列腺癌分級診斷的臨床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在不同擴散敏感系數(shù)下的DWI信號強度值和ADC值比較 在不同擴散敏感系數(shù)下,低中危組的DWI信號強度值和ADC值顯著高于高危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2組患者的DCE-MRI參數(shù)水平比較 低中危組患者的Kep顯著高于高危組,Ve低于高危組(P<0.05),但是2組患者在Ktrans、Kep值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各組患者在不同擴散敏感系數(shù)下的DWI信號強度值和ADC值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WI signal intensity and ADC value under different diffusio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of each group
表3 各組患者的DCE-MRI參數(shù)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DCE-MRI parameter level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2.3Ktrans、Vp及ADC對前列腺癌分級的診斷價值 采用ROC曲線分析Ktrans、Vp及ADC 2組患者的水平差異,結(jié)果顯示Ktrans、Vp及ADC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38、0.294、0.645,最佳臨界值分別為1.720 min、0.366、85.825×10-5mm2/s,敏感度分別為92.1%、89.6%、93.1%,特異度分別為55.0%、62.7%、80.2%。見表4和圖5。
表4 Ktrans、Vp及ADC對前列腺癌分級的診斷價值Table 4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Ktrans, Vp and ADC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圖5 Ktrans、Vp及ADC對前列腺癌分級診斷的ROC曲線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目前通過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金標準,通過穿刺所獲得的Gleason評分能夠識別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及預后狀況[7-9]。但是穿刺活檢存在一定的漏診情況,每年有一定的患者檢測后的穿刺結(jié)果呈現(xiàn)假陰性[10-12],同時患者在穿刺之后,可能發(fā)生出血、感染、尿潴留及性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因此,該檢測方法不適合作為長期檢測的手段[13-16]。
DWI作為MRI的一種,能夠更好的反映活體組織及器官中組織結(jié)構(gòu)的特點及胞內(nèi)外水分子一系列的運動狀況等,且其成像時間較短,不需要注射造影劑[17-20]。DWI方法通過分子角度顯示生物學的特性,主要是通過ADC值進行評估。其中ADC值受到細胞內(nèi)外膜的通透性、溫度、水的滯度及擴散敏感系數(shù)的影響。當擴散敏感系數(shù)值較小時,局部組織的微循環(huán)灌注容易影響ADC值;當擴散敏感系數(shù)值較大時,血流灌注無法影響ADC值[21-23]。宋振強等[24]認為ADC有利于中、高級前列腺癌的診斷鑒別。而本研究中在不同擴散敏感系數(shù)下,低中危組的DWI信號強度值和ADC值顯著高于高危組,提示前列腺癌惡性程度越高,其擴散敏感系數(shù)值及ADC值越小。原因分析:①前列腺癌中存在少量的間質(zhì),主要是由大量緊密堆積的腺體組成,惡性腫瘤腺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正常的含水腺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被腫瘤組織替代,其惡性程度越高,替代越多[25];②對于同一腺體組織,b值大小與ADC成反比[26]。
DCE-MRI能夠有效通過監(jiān)測及量化前列腺組織內(nèi)的血流動力學過程,清晰地反映組織結(jié)構(gòu)內(nèi)的微血管特性。檢測中的Ktrans值用于反映血管壁通透性的變化,Vp則用于反映組織內(nèi)微血管數(shù)量的變化[27]。因為毛細血管壁不完整且腫瘤血管強大的通透性特點,相比于正常的前列腺的組織,Ktrans、Kep、Ve顯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組織及前列腺增生組織[28]。在本研究中低中危組患者的Kep顯著高于高危組,Ve低于高危組;但是2組患者在Ktrans、Kep值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徐曦等[29]研究結(jié)果一致。提示前列腺惡性程度越高,其Kep值越低,Ve水平越高。另外在本研究中Ktrans、Vp及ADC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38、0.294、0.746,最佳臨界值分別為1.720 min、0.366、85.825×10-5mm2/s,敏感度分別為92.1%、89.6%、93.1%,特異度分別為55.0%、62.7%、80.2%。提示ADC值對前列腺癌分級診斷價值優(yōu)于DCE-MRI。
綜上所述,DCE-MRI、ADC對前列腺癌分級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ADC的診斷價值優(yōu)于DCE-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