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洪林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微型課程資源。微課適用于網(wǎng)絡教學和網(wǎng)絡傳播,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微課目前在網(wǎng)絡發(fā)達的國家比較流行,也是經(jīng)過驗證,確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但在我們國家還處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階段,其推廣和興起還需要一個過程。本文將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來談談微課與微課教學。
一、微課及其特點
微課是微型網(wǎng)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課程資源。微課有特定的時間限制,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最佳時間是6分鐘,要完成在最短的時間解決一個問題的教學目標。微課視頻要適合網(wǎng)絡傳播,視頻文件不宜過大,要以獨特的思路和最簡潔的方式表達一個觀點或演示一個知識點,并且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習者的興趣。多個系統(tǒng)地講授一門學科的微課的集合構成了“微課程”,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再通過相關學習資料的支持,形成有機結合體。所以,微課是教師線上教學、學生線下學習的教學過程,是多種資源的有機組合。
二、微課的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一節(jié)微課只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是教學的全部,每節(jié)微課有相對獨立性,要與多個微課組成有機體,甚至需要與其他相關的學習資料結合才能組成完整的課程。那么在制作微課的時候,也有其獨特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微課要有創(chuàng)新的構思
教師要對微課有獨特的設計,讓微課能一下子吸引學習者,課程切入點要貼近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和生活,最好從學習者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如教學植樹問題時,如何講解植樹棵數(shù)與間隙個數(shù)之間的對應關系?我們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5根手指伸開,手指之間就形成4個空隙,反之,要形成4個空隙,就要有5根手指,由此推出間隙總是比植樹的棵數(shù)少1。如果學生弄不清,看一看自己的手指就明白了。這就是獨特的視角、最貼近生活的案例,學習者就很容易從中理解該知識點,費時很少卻理解深刻。
2.錄制微課要有整體規(guī)劃
一個微課絕不是獨立存在的,需要教師對課程有整體的思考。因此,我們要充分考慮微課的選題、設計、教案撰寫、教學素材的準備與練習測試、課件制作、教學實施與拍攝及視頻后期編輯制作等,其中,微課的教學實施與拍攝是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3.微課常用的錄制方法
在錄制的過程中,可以拍攝記錄以白板、黑板等形式展現(xiàn)的微課教學過程,這種方法稱為外錄式,比較適用于數(shù)學、物理等學科的推演教學。而通過錄屏軟件錄制的內錄式微課,更適用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演示教學,比如我們在教學“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使用錄屏軟件一邊操作、一邊解說,能很好地呈現(xiàn)操作過程,學生一看就懂,懂了就想試,有很好的教學效率。還有一種是合成式,需要使用動畫制作工具制成教學動畫視頻,或將演示文稿轉換成視頻文件,甚至要運用多種視頻制作方式進行綜合應用,再加上動畫特效,制成生動活潑又風趣幽默的微課視頻。這種方法制作的微課內容將更豐富,表達更生動,能完成較為復雜的知識點講授,但對講課者的信息技術水平就有更高的要求了。
4.微課要配以必要的字幕
教師在微課中不可以毫無重點地從頭說到尾,應當在難點、重點、概念、公式等地方配以必要的字幕,加深學習者對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比如我們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的問題時,不僅要出示不同的三角形,演示三角形的組成,還要對三角形的度數(shù)、內角的定義等內容都配以文字說明。但在配字幕時,并不是句句都配字幕,這樣反而會讓學習者分不清哪里是重難點,影響學習效率。
三、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我們對微課的態(tài)度應該是主動學習,靈活應用。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微課不能替代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這不僅僅是網(wǎng)絡普及、教師水平、學生習慣的問題,更多的是關于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在現(xiàn)有的教學中靈活應用微課呢?
首先,微課可以用于課前學習,為新授內容作鋪墊,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體系。其次,在課堂中插入微課,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能轉換一下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微課還可以用于課后學習,作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對于部分知識難點,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講授,學生難以理解,如果做成微課的形式,就可以供學生課下隨時學習,方便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
四、微課的優(yōu)勢與局限
微課是一個新事物,我們當然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學習、接納并使用,但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微課具有很多優(yōu)勢,它短小精悍,適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適合網(wǎng)絡傳播,學習者的學習時間相對自由。微課能使教學者免去組織教學的過程,集中精力將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微課還可以重復播放和進行在線問答,完成更具個性化的學習指導過程。
但微課也有局限性,最大問題是其難以替代義務教育階段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學活動要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微課可能比較方便落實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但在技能的訓練、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情感的互動、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很欠缺。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生成性過程,是一個感官接收、肢體表達、心理反應、內化吸收的過程,而微課的教學形式單一,很難在這些方面做到全面平衡。
以上對微課的體會和感受并不成熟,目前,微課還沒有普及,整個教育界對微課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還處在探索和創(chuàng)新階段。但這個新事物已經(jīng)到來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有更強大的生命活力,我們還是要早認識、早準備、早接納、早應用,運用好微課這把有助于教學效率提升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