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愛華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浙江 杭州 310000)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腹型肥胖為主要特征,并伴有代謝指標異常的代謝紊亂癥候群[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MS的發(fā)病率呈顯著升高的趨勢,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公共問題。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2005年估計,全球約1/4人口患有MS。目前我國MS發(fā)病率已高于15%,患者人數(shù)超2億[2]。MS的主要危害來源于腹內脂肪堆積,升高的游離脂肪酸及脂肪因子紊亂介導了血栓、炎癥、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心血管代謝紊亂性疾病發(fā)病風險的增加,心血管危險因素可同時伴著患者血壓升高而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風險[3]。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通過宣教糾正改變患者既有認知以及行為,從而達到緩解相應癥狀的治療方法[4]。本研究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遠程的認知行為療法配合中醫(yī)撳針、走罐,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MS患者共10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把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43.2±8.1)歲;BMI(26.2±2.7)kg/m2;腰臀比(WHR)(0.96±0.07)。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2.9±8.0)歲;BMI(26.5±2.9)kg/m2;腰臀比(WHR)(0.96±0.06)。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比較結果提示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符合2005年IDF頒布的MS的診斷標準[腹型肥胖:男性≧90 cm,女性≧80 cm(中國人腰圍WC參數(shù))];2)血壓升高:SBP≧130 mm Hg或DBP≧85 mm Hg,或已診斷為高血壓病并接受相應治療;3)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4)患者無皮膚病以及其他針刺和拔罐的禁忌癥,也無視力、聽力、理解力相關功能障礙。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門診接受針刺以及走罐治療,并在治療時配合口頭的健康宣教,宣教分為飲食宣教、運動宣教以及相關疾病的藥物宣教。1)腹部走罐:患者取仰臥位,先在患者腹部涂抹一層潤滑油,將真空抽氣罐吸附在腹部,吸力以患者的承受力為度,雙手握住罐底,在腹部走罐,從外周向臍中推動時用力重,從臍中向外周推動時用力輕,反復走罐5~10 min,以皮膚潮紅為度。2)針刺治療:選取主穴為天樞、足三里、中脘、三陰交、豐隆、陰陵泉。選用“華佗牌”(規(guī)格0.35 mm×25 mm)的不銹鋼毫針,刺入穴位,以得氣為度,得氣后留針半小時,采用提插補瀉法每10 min行針1次,出針時采用開闔補瀉法。上述治療每2日1次,持續(xù)8周。觀察組患者接受線上、線下治療。1)線下階段:僅在第一次治療時,需要患者以及其指定1名家屬前來門診,其后的治療均患者自行在家中進行。治療方法采用針刺和走罐,而針刺和走罐的頻率同對照組,以走罐結合針刺,先進行腹部走罐,在行罐時向患者家屬講解其注意事項,走罐結束后進行針刺,僅針刺針具與對照組不同,選用新型皮內針--清鈴撳針進行埋針治療,同樣在埋針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穴位的定位以及相關事宜。治療結束后,把患者拉入統(tǒng)一微信群,并講解后期線上階段事宜。2)線上階段:該階段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保證患者家中治療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法是每次治療后患者需在群中上傳1張撳針和1張走罐的治療照片,拍攝照片時注意左下角需要有一部顯示當日日期的手機入鏡(現(xiàn)代智能手機的日期不能修改);此外,在微信群中答疑走罐以及埋針的相關疑問,以圖片和視頻的方式指導患者如何對穴位進行準確定位。本階段的第二個目的是進行線上的認知行為干預,具體方法:①每日晚上8:00群中患者依序號上傳每日午餐和晚餐的照片,群中的醫(yī)師以及營養(yǎng)師進行從總量、分配、種類等各個方面進行點評;②要求患者每周至少運動3 次,以KEEP軟件記錄運動量,患者需轉發(fā)運動鏈接至微信群;③要求患者使用智能手機下載任意一款具有“整點報時”功能的APP,并在工作生活時間開啟整點報時功能,囑咐患者在每日工作之余,整點報時響起就需起立運動3 min;④進行高血壓的的用藥科普。
2.2 觀察指標 1)簡易體脂參數(shù):BMI、腰圍(WC)、腰臀比(WHR)。2)血壓。3)腹部脂肪厚度及內臟脂肪指數(shù)(VAI):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檢測脂肪厚度,VAI計算公式如下:VAI=WC/[39.68+(1.88×BMI)]×TG/1.03×1.31/HDL-C。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釆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簡易體脂參數(shù)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簡易體脂參數(shù)比較
3.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腹部脂肪厚度及內臟脂肪指數(shù)(VAI)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腹部脂肪厚度及VAI比較
3.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BP、DBP比較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全球1/5~1/4的人口患有MS,MS及其并發(fā)癥的研究和防治已成為當今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腹型肥胖是MS發(fā)病機制的核心。西醫(yī)主要運用藥物或手術等手段治療,如常用的藥物西布曲明有口干、失眠、便秘等不良反應[5],奧利司他會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及影響維生素吸收[6];而手術如吸脂整形術(liposuction)、胃內水球術(intragastric balloon)、胃旁路術和腹腔鏡胃旁路術(Rouxen-Y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LGBP)等等,也有諸多副作用和不良反應[7-9]。
MS屬于中醫(yī)學“濕阻”“消渴”“肥滿”等范疇[10],《素問·奇病論》記載“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fā)也,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逼洳∫驗檫^食肥甘厚膩之品,兼之少動,導致氣機失常和運化失司,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濕敷布不利;屬本虛標實,實以瘀證、痰證多見,虛則多氣虛。
針法和罐法是中醫(yī)治療肥胖最經典和傳統(tǒng)的兩種方法,本研究中選擇天樞、足三里、中脘、三陰交、豐隆、陰陵泉等穴,其中天樞、足三里、中脘能有效的調理脾胃、健脾燥濕,脾旺則食物得以運化、氣血得以充補;肥胖者多痰飲濕邪,而豐隆長于化痰;配以三陰交、陰陵泉滋陰降壓,平肝潛陽,諸穴合用,在減肥的同時還能調理機體,影響糖代謝、內分泌及消化分泌過程,調節(jié)下丘腦攝食中樞,飽腹中樞,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壓情況,有效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征及腹型肥胖,且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11-12]。此外,本研究中觀察組選用疼痛微小的撳針,大大減少針刺帶來的不適感,而且操作簡單,只需要認準穴位即可自行埋入,為居家治療帶來了可能性,避免了患者每次前來醫(yī)院進行治療,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本研究的重點在于線上階段,以手機進行遠程的干預,制定一套與之相關的管理制度,如以每次撳針走罐治療的照片來保證治療真實性、以遠程指導答疑來保證治療的準確性,同時從飲食、運動、藥物3 個方面去進行認知的矯正和行為的干預,從結果來看,觀察組在干預4周后在BMI、腰圍(WC)、腹部脂肪厚度以及內臟脂肪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最終取得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以“互聯(lián)網+”為基礎的認知行為療法配合撳針、走罐的治療方案,以方便、易行、療效快的撳針走罐為手段,進行院外遠程指導治療和認知行為干預,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且具有顯著臨床價值,值得繼續(xù)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