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燦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胃腸外二病區(qū), 安徽 蚌埠 233000)
胃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嚴重惡性腫瘤,具有發(fā)病率高、預后差等特點。胃癌早期臨床癥狀表現主要是伴有惡心、消化不良以及嘔吐等,其表現沒有特異性,所以容易被忽視,晚期會出現嚴重貧血和體型消瘦等病癥表現,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fā)展為胃癌晚期。晚期胃癌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主要是上腹部持續(xù)疼痛,對患者身心都會造成嚴重影響[1]。因此,早期診療對胃癌患者的生存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臨床上針對胃癌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以緩解病情進展和降低患者因疾病而產生的疼痛為主,胃癌根治術是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但是大多數患者經治療后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經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在術后心理狀況不佳,會出現嚴重負面情緒,從而直接影響生活質量,不僅不利于病情康復,甚至會加重病情,危及生命[2]。因此,在胃癌患者術后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病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對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實施胃癌根治術治療的58例患者的研究,探討了在胃癌根治術治療過程中實施術后疼痛護理、音樂干預對于患者心理情緒及生活質量所產生的影響。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實施胃癌根除術治療的58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編號法根據單號、雙號的形式將所選患者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有29例患者。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0.29±6.71)歲。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0.41±6.46)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批準進行。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胃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中胃癌相關診斷標準;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無嚴重精神疾病、認知正常,能夠有效配合治療與康復護理;對本次研究享有知情權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手術治療禁忌癥;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
1.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常規(guī)護理。一是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同時注意患者是否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情況,監(jiān)測患者血氧飽和度、血壓變化情況,一旦發(fā)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處理。二是營養(yǎng)護理。由于患者存在營養(yǎng)風險,所以在護理過程中應根據具體進食狀況,及時發(fā)現了解患者存在的亂酸堿失衡情況,同時還有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對于患者應予以輸血、高營養(yǎng)液等對癥治療。
2.觀察組患者則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配合術后疼痛護理和音樂干預。一是成立疼痛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組成,術后應了解患者術后具體疼痛狀況,分析疼痛原因及疼痛的性質等,小組成員在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后,應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討論術后疼痛發(fā)生的根本緣由,在明確疼痛發(fā)生的原因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在執(zhí)行方案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疼痛變化情況改變方案內容。二是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疼痛感是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必要時需要予以其鎮(zhèn)定止痛的藥物,尤其是夜間止痛,確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時間,緩解因病情帶來的疼痛感。另外,還可以對患者進行按摩緩解疼痛,護理人員雙手拇指交叉指腹,在患者右肋部的位置向其腋下方輕輕推動按摩,時間保持在2~10 min內,此手法可以使患者放松腹部肌肉。然后再利用大魚際肌輕輕按摩患者背部右側方,時間保持在5~10 min內,此手法可以使患者放松背部肌肉,從而緩解疼痛感;除此之外,還應告知患者人體內存在一種類似于嗎啡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在人擁有樂觀的心理情緒,具有堅強的信念時在體內產生并大量分泌,從而起到鎮(zhèn)痛效果,這種物質叫作內啡肽。如患者疼痛程度較嚴重,必要時應予以鎮(zhèn)痛措施處理。三是移情護理。移情護理的實質上就是為了轉移、分散患者對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注意力轉移后可以讓患者不處于長期對自身疾病困擾的狀態(tài)中,可以避免不良情緒滋生,同時也可以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四是音樂干預。術后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應注意患者流露出的真實情緒,應對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同時在與患者一對一溝通交流中充分了解患者在音樂方面的喜好,并根據所了解到相關信息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對其進行音樂干預。另外,在播放音樂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設置播放頻率,患者術后連續(xù)聽音樂的時間應保持在30 min內,不宜過長。
觀察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變化情況。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進行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69分代表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3~62分代表輕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73分代表重度抑郁。應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等四方面生活質量狀況進行評分,總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將本次研究詳細記錄的數據全部納入SPSS22.0軟件中進一步分析,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P<0.01:統計學存在明顯差異。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SAS、SDS評分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明顯更優(yōu),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等四方面經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后,各項評分明顯更優(yōu),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在不斷改變,導致胃癌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胃癌患者病情發(fā)展較快,在確診的時候一般都是晚期胃癌,病死率極高,是現目前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嚴重疾病[3]。胃癌患者主要的臨床病癥表現為疼痛,患者一旦出現持續(xù)性疼痛,身心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長時間都會處于情緒波動較大的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生活質量,更甚者會直接縮短患者的生存期?,F目前臨床上針對胃癌患者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采用根治手術切除惡性腫瘤,但是手術后容易出現復發(fā)的情況,致死率較高[4]。相關研究顯示,對胃癌根治術治療后的胃癌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因此,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身體疼痛,利于身心健康,同時提高其生存質量[5]。術后疼痛護理干預在患者術后對癥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予以患者疼痛護理,通過成立疼痛管理小組,詳細分析、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的具體狀況、疼痛性質、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原因,根據了解、觀測到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疼痛護理方案,通過使用鎮(zhèn)痛藥物治療、轉移患者注意力以及輕柔按摩等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感?;颊咭驗椴∏闀a生一系列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例如告知患者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可以促進病情康復,對于抵抗抑制病情進展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6]。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可以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緩解疼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死亡,患者身心都能夠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SAS、SDS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表示兩組患者均存在不良心理狀況,而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對照組顯著更優(yōu),提示術后疼痛護理配合音樂干預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心理安慰、關懷來使患者身心痛苦得以緩解。另外觀察組患者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等四方面SF-36評分對比對照組顯著更優(yōu),提示在緩解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時,還可以使其生活恢復正常,從而促進病情康復,延長生存期[7]。
綜上所述,術后疼痛護理配合音樂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效果可促進患者身體情況改善,有效減輕疼痛感,從而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從研究結果看來應用價值加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