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明
難治性哮喘屬于呼吸科常見疾病,屬于嚴重的哮喘類型,是采用常規(guī)激素藥物最大劑量吸入治療后仍然難以控制的哮喘,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通常,臨床中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單純吸入方法治療,或與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治療,雖然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仍有部分患者癥狀無法緩解的情況[1]。對于難治性哮喘患者而言,因疾病長期影響,其存在氣道高反應性、不可逆氣流受限及氣道嗜酸粒細胞炎癥等情況,導致患者氣道重塑,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所以,對難治性哮喘需選擇一種能夠控制患者哮喘癥狀、減少哮喘發(fā)作的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次選取96例難治性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氨溴索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6例難治性哮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4歲,平均年齡(48.6±11.2)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15年,平均病程(10.3±2.6)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6歲,平均年齡(48.4±10.4)歲;病程最短5年,最長17年,平均病程(10.6±2.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精神疾病者、惡性腫瘤者、意識障礙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及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氧療、抗感染及解痙等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氨溴索10 ml霧化吸入治療,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孟魯司特鈉(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30)10 mg口服治療,1次/d。兩組均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發(fā)作次數及持續(xù)時間。②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或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緩解,肺功能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各項檢查部分恢復正?;蚋纳?肺鳴音減輕,哮喘癥狀緩解;無效:治療后患者肺功能、臨床癥狀均無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對比兩組肺功能指標,包括FVC、FEV1、PFVC及FEV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比 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2.03±0.47)d、發(fā)作持續(xù)時間(3.29±1.07)d,均短于對照組的(3.59±0.83)d、(7.53±2.43)d;發(fā)作次數(13.52±2.68)次少于對照組的(42.53±4.72)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顯效27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67%(44/48);對照組治療顯效20例、有效1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72.92%(35/48);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90,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FVC、FEV1、PFVC及FEV1%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VC、FEV1、PFVC及FEV1%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難治性哮喘在臨床中較常見,該病的發(fā)生與諸多因素相關,包括遺傳、β2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中性粒細胞浸潤、神經機制、嗜酸粒細胞的氣道炎癥等[3]。此外,也有研究顯示,難治性哮喘與患者糖皮質激素受體數量及功能異常也存在相關性,如患者機體α 亞型及β表達減少時,在治療時藥物的靈敏度也會下降,導致治療難度增大,即出現難治性哮喘癥狀[4]。
對于難治性哮喘患者而言,其氣道內存在氣道重構、組織受損及中性粒細胞浸潤情況,氣道上皮組織處于進行性損傷狀態(tài),機體炎癥反應逐漸加重,導致基質沉積物數量在基膜上皮下沉積增多,不斷損傷彈力纖維,同時氣道壁上聚集的蛋白聚糖及膠原沉積量增加,氣道壁增厚,彈性降低[5]。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氣道內膠原沉積量不斷增加,平滑肌細胞增多,進一步使患者病情加重,治療難度不斷增加,最終發(fā)展成難治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此外,難治性哮喘患者還存在平滑肌細胞體積肥大、數量增加的情況,在氣道平滑肌增生過程中管腔趨于狹窄,容易導致慢性持續(xù)性氣道梗阻發(fā)生,對患者肺功能帶來影響。
臨床治療難治性哮喘的方法較多,療效存在差異。氨溴索在難治性哮喘治療中較常用,該藥物為溴已新衍生物,消炎、化痰作用顯著,屬于常用祛痰藥物,用藥后可抑制支氣管黏液腺及杯狀細胞酸性粘多糖的合成,刺激肺表面分泌活性物質,提高黏液運輸系統(tǒng)清除力,促使痰液排出。同時用藥后可增加支氣管分泌物內激素濃度,達到提高抗炎作用的目的,對患者氣道功能可有效改善[5]。同時氨溴索的抗氧化作用極強,對氣道黏膜自由基損害有抑制作用。孟魯司特鈉在難治性哮喘治療中也被逐漸推廣應用,該藥物為半胱氨酰白三烯中一類受體拮抗劑,選擇性較強,藥物與白三烯受體能有效結合,可極強的抑制白三烯生物學作用;并可抑制肽素生長因子,改善炎癥指標;由于該藥物的選擇性極強,可使氣管內嗜酸粒細胞含量降低,對減輕炎癥反應效果顯著,避免發(fā)生肺部感染。有研究顯示,孟魯司特鈉對氣道平滑肌收縮的誘發(fā)因素組胺可有效抑制,進而抑制氣道重構。所以,在難治性哮喘治療中應用氨溴索聯合孟魯司特鈉,不但能夠對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快速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同時使哮喘發(fā)作時持續(xù)的時間縮短,同時對患者肺功能也有明顯改善作用,對患者哮喘病情可從根源上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難治性哮喘治療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發(fā)作次數及持續(xù)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VC、FEV1、PFVC及FEV1%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李鑫慧等[6]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達到71.95%,明顯高于單獨氨溴索治療的63.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VC、FEV1、P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對難治性哮喘采用氨溴素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肺功能,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氨溴索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難治性哮喘療效顯著,對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速度較快,并對患者肺功能有明顯改善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