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張 剛,莊穎珠
(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心內科,山東 青島 266034)
心力衰竭是由各種原因所致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乏力等,近年來,心力衰竭患者發(fā)病率與病死率逐年上升[1]。老年心力衰竭易合并肺部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臨床對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經驗為依據來選擇抗感染藥物,因而常存在用藥不合理的情況。而血清降鈣素原屬于臨床常用的炎癥監(jiān)測指標,能夠提示患者感染情況,因此,在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僅能夠提高藥物使用的科學性,還可幫助患者快速降低機體炎性反應程度[2]?;诖?,本文旨在探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血清降鈣素原監(jiān)測指導下抗感染治療的臨床應用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青島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年齡60~85歲,平均(72.22±5.86)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 Ⅱ(APACHEⅡ評分)[3]15~30分,平均(22.14±3.22)分。試驗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61~86歲,平均(72.12±5.52)歲;APACHEⅡ評分15~30分,平均(22.18±3.25)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4]與《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5]中的肺部感染與心力衰竭診斷標準;未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粺o嚴重免疫功能抑制者。排除標準:治療前服用抗感染藥物或免疫抑制類藥物者;精神疾病者;依從性差者。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在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者強心利尿、糾正電解質紊亂、補液治療等,對照組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予以抗感染藥物治療。試驗組患者行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的抗感染治療:在患者入院后1、3、7、14 d分別予以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檢測,根據患者的檢測結果予以抗生素治療,以0.5 g/L作為臨界點,若檢測結果在臨界點下則需立即停止抗生素治療,并在治療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若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停止當前抗生素使用,更換抗生素種類。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的療效評估標準,經實驗室檢測后患者的感染癥狀完全消失,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為顯效;經實驗室檢測后患者的感染癥狀有顯著的改善,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為有效;經實驗室檢測后患者的感染癥狀無變化或病情惡化、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抗生素療程、住院時間及費用等指標。③對比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與血沉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2 000 r/min離心5 min)后將血清置于4 ℃環(huán)境中待檢。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RP,使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沉水平。④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包括二重感染、肝功能損傷、變態(tài)反應等。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效果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臨床指標試驗組患者抗生素療程、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組別 例數 抗生素療程(d)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試驗組 40 9.73±3.25 13.23±3.52 5 762.52±364.25對照組 40 16.52±4.23 15.26±2.56 9 953.62±485.63 t 值 7.855 14.524 20.254 P 值 < 0.05 < 0.05 < 0.05
2.3 CRP 與血沉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CRP與血沉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RP 與血沉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CRP 與血沉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CRP:C- 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CRP(mg/L) 血沉(mm/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40 170.76±14.17 11.45±1.22* 64.52±8.25 18.42±1.25*對照組 40 170.75±14.18 18.34±2.05* 64.23±8.23 24.20±1.23*t 值 1.254 10.524 0.852 12.524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發(fā)病率近年來逐漸遞增,若未予以及時的治療,隨著病情的惡化發(fā)展,會引發(fā)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癥狀,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還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若合并肺部感染,早期積極的診斷與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往臨床常以痰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進行診斷,并結合臨床經驗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但該種檢測手段所用時間較長,且靈敏度與特異性較低,因此,臨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根據經驗用藥還會導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的發(fā)生,增加患者的耐藥性或導致抗生素不良反應發(fā)生[7]。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血清降鈣素原被廣泛的應用到了抗感染治療的指導中,血清降鈣素原是一種不含有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類物質,其作為細菌感染的重要標志物,具備較高的診斷靈敏度與特異性,可以準確區(qū)分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綜合征[8]。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抗生素療程、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幫助患者快速緩解癥狀,縮短抗生素治療周期,進而提高療效,且安全性較高。同時治療后試驗組患者CRP與血沉低于對照組;提示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降低機體炎性程度,進而提升治療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對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而言,在發(fā)病后的3 h左右即可檢測出血清降鈣素原,且患者血清降鈣素原上升程度與患者的感染程度呈正相關,在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進行治療,當患者感染癥狀得到控制后,即可檢測到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下降,因此,血清降鈣素原不僅可作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還可作為評估患者預后效果的重要指標[9-10]。
綜上,血清降鈣素原指導下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可幫助患者快速緩解癥狀,提高療效,降低機體炎性程度,縮短抗生素治療周期,且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仍需擴大樣本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