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圖/視覺中國
你們要永遠記住,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次擁抱都將以松手告終。
摘自《論悲傷與理智》
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
約瑟夫·布羅茨基著
圖/視覺中國
人是一個謎,需要解開它,如果你一輩子都在解這個謎,那你就別說浪費了時間。我在研究這個謎,因為我想成為一個人。
俄國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沒有兩位讀者可以或者將會讀到同一本書,因為圖書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創(chuàng)造的。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人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再次讀一本小時候喜歡的書,一本你印象中情節(jié)如此生動的書。讀書的時候有東西銘記在你的腦海里,你記得大雨傾盆而下,你記得樹在風中搖擺的姿態(tài),你記得馬兒穿過森林進入城堡時的輕聲嘶鳴和嗒嗒蹄聲、馬銜鐵叮當作響聲以及其他所有的聲音。當你成年之后回頭再讀這本書,你會發(fā)現那句話是類似這樣寫的:“這將會是多么糟糕的一夜,”他們騎馬穿過森林時他這樣說,“希望我們能早點到達。”你會意識到那些生動的情節(jié)都是你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你建構了它,你創(chuàng)造了它。
英國小說家
尼爾·蓋曼
看不見是一種局限,看得見同樣是一種局限。
當代作家、南京大學教授
畢飛宇
如果只是想著為了誰才做,那么一旦對方不認可了,自己便會生氣。但如果認為是為自己而做,那就不會生氣。你可以這么想:正確地追求私利是與公益相通的。而且,歷史已經證明這個想法是正確的。
摘自《思想的軌跡》
Cite this article as:HAN Xue-Ying, WANG Ya-Nan, DOU De-Qiang. Regulatory effects of Poria on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old-deficiency syndrome compared with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in rats [J]. Chin J Nat Med, 2018, 16(12): 936-945.
日本作家
鹽野七生著
麻木是生活的一種罪,一種惡。麻木是火,燉了一鍋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的湯。不知道怎么搞的,身邊的人喝下了。
美國作家
雷蒙德·卡佛
要既不逾矩,又善待自己。你是宇宙的孩子,與植物、星辰沒什么兩樣。身處這里是你的權利。
摘自《我們最需要的》
美國詩人、學者
麥克斯·埃爾曼著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fā)出同一種聲音,而是當一百個人發(fā)出一百個不同的聲音時,他們同時彼此尊重。
出自電影《天與地》
圖/視覺中國
每個冬天的句點都是春暖花開。
摘自《加繆手記》
法國小說家、劇作家
阿爾貝·加繆著
圖/視覺中國
聽的人只記著他希望聽到的東西。掌握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
摘自《看不見的城市》
意大利作家
卡爾維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