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麗燕,祝萍,周劍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江西 撫州 344000)
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成形術等婦產科手術均會導致瘢痕子宮,剖宮產術是瘢痕子宮產生的主要原因[1]。瘢痕子宮若再次懷孕,有可能會發(fā)生子宮破裂、產后出血、前置胎盤等情況,瘢痕子宮孕婦行剖宮產時損傷、感染、粘連加重、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fā)癥也會增加[2]?;颊咦陨砟δ堋⑼獠凯h(huán)境、手術材料等因素均會影響切口愈合,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研究顯示,國內外因切口愈合不良而導致的切口感染、切口疝、皮下脂肪液化的發(fā)生率為12%~25%,因切口開裂而導致的死亡率為15%~20%,嚴重危及女性生命健康[3]。為進一步提高切口縫合技術為產婦術后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本研究探究心形減張縫合術在瘢痕子宮腹部切口愈合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需行剖宮產術分娩的瘢痕子宮患者72 例,按照雙目隨機盲選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 例。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25.67±5.41)歲;孕周37~40周,平均(38.16±1.63)周;初產婦15 例,經產婦21 例。實驗組年齡24~41歲,平均(36.54±5.23)歲;孕周38~42 周;平均(39.45±1.43)周;初產婦18 例,經產婦18 例。兩組患者孕周、產次、合并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單胎、足月妊娠孕婦;符合剖宮產指征;有手術適應證;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免疫功能異?;虼x異常者;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損傷者;合并精神病患者及原發(fā)性瘢痕體質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剖宮產分娩。胎兒娩出后給予子宮按摩、注射縮宮劑、子宮壓迫等方式止血、縫合。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間斷縫合術縫合。使用2-0 可吸收縫合線對腹部皮下組織進行縫合3~5針;使用4-0可吸收快薇喬線由腹部皮膚層一端切口,以連續(xù)褥式縫合方式,將切口完全縫合。
實驗組給予心形減張縫合術縫合。修剪真皮淺層的皮下脂肪,以倒梯形切口為宜。使用2-0 可吸收快薇喬線,按照改良式埋沒垂直褥式縫合方式對皮下切口間斷縫合6針。使用4-0可吸收快薇喬線由皮膚層一端切口開始,實施皮內連褥式縫合,至切口完全縫合。
兩組患者術后均不需拆線。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使用消毒酒精對切口周圍組織進行消毒,1~2 d換藥1次。
1.4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縫合時間,同時使用簡易視覺疼痛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術后24 h患者的疼痛等級。分值0~10 分,0 分為無痛,10 分為劇烈疼痛,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4]。②術后4周,對患者開展家庭訪視,記錄兩組患者切口感染、液化、開裂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K-S 檢驗確定變量的分布類型,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及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實驗組切口愈合時間、縫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24 h 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術后24 h VAS評分(分)5.13±1.26 3.19±1.22 6.637 0.003組別對照組(n=36)實驗組(n=36)t值P值切口愈合時間(d)10.92±2.75 8.41±1.89 4.513 0.000縫合時間(min)7.96±1.14 5.62±0.91 9.625 0.000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瘢痕子宮對再次妊娠的孕期、分娩及產后等過程有較大影響,瘢痕子宮患者術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子宮穿孔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非瘢痕子宮患者。因此,對瘢痕子宮患者行剖宮產分娩時,應嚴格按照手術操作流程,選擇最優(yōu)的手術縫合方式,盡可能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研究顯示,常規(guī)的間斷縫合方式雖能有效縫合手術切口,但縫線后,皮膚通常會留下明顯的瘢痕,影響腹部美觀。而修復皮膚切口、促進切口愈合的周期較長,在這個過程中,切口很容易出現(xiàn)感染、液化、流膿等炎癥反應,影響細胞組織及肉芽組織再生,抑制細胞增殖[6]。
近年來,作為一種新興的切口縫合方式,心形減張縫合術通過垂直褥式減張縫合技術直接縫合切口,可始終使切口保持表皮整齊合一,還能密切縫合皮膚層與皮下層,消除脂肪間隙,降低脂肪層液化風險[7]。經心形減張縫合術縫合后,皮膚表皮略上翹,可減少對合面的應激,為血液循環(huán)創(chuàng)造條件。在心形減張縫合術中,縫合所用的可吸收快薇喬線,主要成分為惰性材料,無表位抗原特性,有較高的生物組織相容性,縫合進入機體中,可逐漸被吸收、代謝,不會對機體皮下組織產生刺激,還能抑制細胞異常增生,降低瘢痕組織的形成風險[8-9]。同時,這種縫合方式術后不需拆線,減少了再次對切口造成的應激反應及因拆線引致疼痛反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0]。
馮群斐等[7]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心形減張縫合術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為(45.16±5.73)min,而實施常規(guī)縫合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為(67.53±5.42)min;實施心形減張縫合術患者的切口愈合率為94.16%,實施常規(guī)縫合的患者切口愈合率為82.51%。表明心形減張縫合術可顯著縮短手術操作時間,促進切口迅速愈合。本研究中,實施心形減張縫合術的患者其切口愈合時間、縫合時間均短于實施常規(guī)縫合的患者,術后24 h VAS評分也較低。表明心形減張縫合術操作簡便、對于縮短手術操作時間、降低患者疼痛等級,促進切口愈合有顯著作用。同時,心形減張縫合術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提示心形減張縫合術可有效預防切口瘢痕增生,降低切口感染風險,安全性較高,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心形減張縫合術可促進瘢痕子宮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且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