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張晉徽,李博文,彭俊軍,劉慧宏,李明
(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生物質(zhì)纖維與生態(tài)染整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200)
鋰離子電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環(huán)壽命長且環(huán)保,已廣泛應用于便攜式電子設備、移動設備通信器件和電動汽車行業(yè)[1-2].石墨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商用化負極材料,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導電性和儲鋰性能.當前,隨著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天然石墨儲量有限,導致石墨材料成為一種“供應風險材料”.因此,人工合成石墨材料成為碳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3].傳統(tǒng)的艾奇遜工藝通過在3 000 ℃時,對無定形碳材料進行熱處理已成功實現(xiàn)了人工石墨材料.但該工藝較高的反應溫度,導致昂貴的生產(chǎn)設備和較高的能耗成本[4].因此,發(fā)展低溫制備石墨材料方法是當前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催化石墨化技術可以通過過渡金屬或堿土金屬化合物(Fe、Co、Ni、Zn、Mg、Ca等)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將無定形碳在較低溫度(700~1 300 ℃)實現(xiàn)石墨化方法[5-7].近些年,隨著催化石墨化方法研究,不同的前驅(qū)體材料如蔗糖、海藻、瀝青、樹脂、金屬有機配合物(EDTA、MOF、ZIF)等可以成功轉(zhuǎn)化為不同石墨化程度的碳質(zhì)材料[8-11],已經(jīng)在電池、電催化、環(huán)境處理等領域得到應用.纖維素基生物質(zhì)材料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資源,常常被研究者作為催化石墨化的前驅(qū)體材料,從而制備出性能優(yōu)良的石墨化碳材料,以實現(xiàn)廉價資源的高附加值利用[12-13].但由于該方法得到的石墨化碳材料中存在金屬催化劑,需要通過酸浸出工藝將催化劑去除,使用大量化學藥品和水資源,造成環(huán)境污染,導致該工藝難以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
棉纖維是以纖維素基生物質(zhì)資源生產(chǎn)的纖維狀材料,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常用的服用或紡織原料.同時,我國每年產(chǎn)生的廢舊紡織纖維品達到2 000萬噸,其中綜合利用率僅有15%[14].目前,廢舊紡織纖維有直接回收再利用、二次加工處理形成復合材料、化學法進行分解成化工產(chǎn)品、焚燒或填滿等方式進行研究或應用[15-17].由于環(huán)境污染、產(chǎn)品附加值低、投資成本大,導致絕大多數(shù)廢舊紡織纖維資源被丟棄,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因此,如何將大量的廢舊紡織纖維資源發(fā)展成對環(huán)境友好、低成本、高附加值產(chǎn)品已經(jīng)成為再生行業(yè)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本文中,我們通過廢舊棉纖維本身的羥基官能團吸附金屬鐵離子,再利用催化石墨方法直接將廢舊棉纖維轉(zhuǎn)化為石墨化碳纖維材料.通過控制反應條件,將石墨化碳材料中的鐵催化劑同步轉(zhuǎn)化為Fe3C納米粒子,從而實現(xiàn)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原位產(chǎn)生的Fe3C納米粒子可以作為碳材料的催化劑,提高碳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同時,棉纖維基的石墨化碳具有短纖維狀結(jié)構(gòu),在電池充放電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電子和離子的快速傳輸,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與傳統(tǒng)催化石墨方法相比,該方法避免了酸洗、水洗步驟,簡化工藝流程,減少環(huán)境污染.
1.1 實驗原料與儀器棉布(常州天怡工程纖維有限公司,工業(yè)級)、硝酸鐵(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氫氧化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無水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乙炔黑(日本大金工業(yè)株式會社,分析純)、PVDF粘結(jié)劑(分析純?nèi)毡敬蠼鸸I(yè)株式會社,分析純)、鹽酸(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分析純).
1.2 石墨化棉碳纖維/Fe3C的制備石墨化棉碳纖維/ Fe3C通過簡單的“浸漬-煅燒”法制備.1)棉布預處理:稱取0.5 g棉布浸漬于18%的氫氧化鈉溶液中30 min,取出,水洗至中性.2)吸附:將堿處理后的棉布浸漬于1 mol/ L的硝酸鐵溶液中,放入恒溫振蕩器,25 ℃,保持8 h,取出棉布.3)浸軋:將吸附后的棉布通過浸軋機二浸二軋,隨后放入真空干燥器60 ℃干燥12 h.4)碳化:將預處理的棉布剪碎后放入50 mL剛玉坩堝中,然后將坩堝放入氮氣氛圍下的馬弗爐中,以2 ℃ /min的升溫速率由室溫升至700 ℃,保溫2 h,自然冷卻至環(huán)境溫度.取出坩堝中黑色布塊,研磨即可得到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命名為GCF.
1.3 材料表征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JSM-7500 F)研究材料的形貌和微觀結(jié)構(gòu),利用X線能譜(EDXS, JEM-2100 F)確定元素圖.采用X線衍射儀(D / Max-2200 / PC)對碳材料的晶體結(jié)構(gòu)進行表征,X線發(fā)射源采用Cu 靶激發(fā),波長為λ=0.154 56 nm,工作電壓為40 kV,管內(nèi)電流為40 mA,掃描速率為10° min-1,掃描范圍為10° ~ 80°.使用Tristar II 3020型氮氣吸脫附儀測得材料的等溫線,通過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計算測量的吸附等溫線,以獲得樣品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使用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Finder Vista型Raman光譜儀檢測材料分子結(jié)構(gòu),測試范圍為400 ~ 2 400 cm-1,激發(fā)波長為532 nm.采用熱重分析儀(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 TGA,SDTA851)對樣品進行測試以確定鐵元素含量.升溫速率為10 ℃/ min,氣氛為流動氧氣.
1.4 電化學性能測試將活性物質(zhì)材料、乙炔黑和粘結(jié)劑(PVDF)按一定的質(zhì)量比(8∶1∶1)在研缽中研磨混合均勻.待粉末合均勻后,可加入適量的NMP進行調(diào)漿,并將電極漿料均勻地涂覆在銅箔集流體上.涂覆完成后,首先在100 ℃的真空烘箱中真空干燥12 h,然后電極切片機進行電極的切片.通過CR2032型紐扣電池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半電池組裝時以金屬鋰片作為對電極和參比電極,以聚丙烯膜(Celgard 2400)為隔膜,以活性物質(zhì)電極為工作電極,電解液則為商業(yè)鋰離子電解液(電解液成分為1 mol/L LiPF6,其中溶劑為體積比為1∶1∶1的EC、DMC和EMC),在充滿高純氬氣的手套箱中進行紐扣半電池組裝.扣式電池的GCD測試在新威BTS-8型電池測試系統(tǒng)上進行,采用0.005~3.000 V的電壓區(qū)間.循環(huán)伏安法(CV)采用電化學工作站(CHI660E, CH Instruments, China)進行,掃描速率為0.1 mV s-1,掃描范圍為0.01 ~ 3.00 V.電化學阻抗譜(EIS)的頻率范圍為100.00 kHz ~ 0.01 Hz.
2.1 材料表征與分析圖1為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的制備過程.首先,通過浸漬法讓棉纖維吸附鐵離子,并使用浸軋工藝,使棉纖維吸附鐵離子能夠均勻滲入到纖維內(nèi)部;然后,在惰性氣氛熱處理的作用下,含有鐵離子的棉纖維通過碳化、金屬催化石墨化成功制備出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得到的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不需要進行水洗或酸洗后處理工藝,可以直接作為電池負極材料.
圖1 制備工藝流程示意圖
(a,b)純棉纖維;(c,d)棉纖維吸附鐵離子;(e,f)圖2 d樣品的C和Fe元素的EDS分布圖圖2 不同棉纖維經(jīng)過700 ℃熱處理后SEM圖片
圖2(a,b)顯示棉織物直接在700 ℃熱處理后的微觀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出微米纖維結(jié)構(gòu),表面存在大量的類似皺紋的形貌特征,此結(jié)構(gòu)有利于負載納米粒子.圖2(c,d)是吸附了硝酸鐵溶液的棉纖維在700 ℃熱處理后的SEM圖.由圖2可以看到在微米纖維狀的碳材料表面出現(xiàn)大量的納米粒子,納米粒子的粒徑在50 ~ 100 nm范圍內(nèi).有些粒子被包裹在纖維內(nèi)部,這些納米粒子是熱處理過程中鐵離子轉(zhuǎn)化的產(chǎn)物.圖2(e,f)顯示圖2 d樣品EDS元素分布圖,可以觀察到主要元素Fe、C均勻分布在碳化后棉基碳纖維上.
圖3(a)顯示純棉纖維CF、吸附了鐵離子的棉纖維GCF、酸洗GCF后的棉纖維GCF-1的XRD圖譜.CF是將棉布經(jīng)過700 ℃、2 h處理得到的樣品,從圖3a中可以看到在24° ~ 26°左右呈現(xiàn)一個較寬的峰,這是無定型碳材料的典型衍射峰,從而證明直接熱處理可以將棉纖維轉(zhuǎn)化為無定形的碳纖維材料.GCF是經(jīng)過硝酸鐵吸附處理后再熱處理的樣品.從圖3(a)中可以看到在26.3°處產(chǎn)生一個尖峰,此處對應石墨(JCPDS NO. 26-1079)的(002)晶面,表明GCF具有一定的石墨化程度[12],這是由于鐵離子在熱處理下對棉纖維基的碳材料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另外,圖3(a)中45°左右出現(xiàn)各種峰.對比標準圖譜,發(fā)現(xiàn)這些峰與Fe(JCPDS NO. 06-0696)和Fe3C(JCPDS NO. 35-0772)對應.這表明鐵離子在熱處理過程中轉(zhuǎn)化為Fe和Fe3C.Fe和Fe3C的形成是鐵鹽在高溫時與棉纖維熱解產(chǎn)生的碳或氣體發(fā)生還原反應形成.與報道文獻[11]比較,本工作中棉纖維吸附鐵離子的前驅(qū)體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Fe3C相.這可能是浸軋工藝使鐵離子很好的滲入到棉纖維內(nèi)部,從而在熱處理過程中鐵與棉纖維基的碳發(fā)生充分的化學反應.GCF-1為GCF樣品經(jīng)過酸洗后的XRD圖譜,由于產(chǎn)物中Fe和Fe3C可以通過鹽酸清洗除去.發(fā)現(xiàn)酸洗后,樣品的石墨002晶面衍射峰更強,且仍然存在部分Fe3C難以除去.這可能是存在一定量Fe3C滲入到纖維內(nèi)部,被石墨化碳包裹.
a) XRD曲線;b) Raman曲線;c) TGA曲線圖3 不同棉纖維在700 ℃熱處理后產(chǎn)物的表征圖譜
圖3(b)顯示CF和GCF的拉曼光譜.從圖3b中可以看到在CF的D峰強度(1 347 cm-1處)比GCF要高,表明CF的無序程度和缺陷多.而GCF中G峰(1 582 cm-1處)又比CF要強,表明GCF的晶型化程度高.GCF與CF的峰ID/IG比值為1.02和1.28.進一步說明GCF材料具有一定的石墨化程度,此結(jié)論與圖3a的XRD結(jié)果一致.
圖3(c)為GCF的在氧氣氣氛下的熱重曲線圖.圖3(c)中顯示,在250 ℃之前,幾乎沒有重量損失,主要是由于吸收的水分的很少.而在300 ~ 400 ℃,這個過程伴隨著石墨化碳纖維的氧化和Fe3C的氧化,由于Fe3C的氧化程度高于碳纖維的氧化程度導致GCF材料重量增加;隨著溫度的上升(400 ~ 500 ℃),石墨化碳纖維氧化程度大過Fe3C的氧化,GCF的重量減少;當超過500 ℃時,F(xiàn)e3C氧化過程結(jié)束,隨后伴隨著石墨化碳纖維的氧化,重量繼續(xù)減少,當溫度到達550 ℃時,重量不再變化.由于樣品中的鐵在550 ℃的氧氣氣氛中轉(zhuǎn)化為Fe2O3,從而可以計算出樣品中Fe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26.58%,碳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73.42%.
圖4為CF和GCF的N2吸附脫附吸等溫線及孔徑分布圖.從圖4(a)中可以看到CF表現(xiàn)近似I類型的吸附行為,表明CF主要的孔隙為微孔.但在高的p/p0值時仍然存在一個微弱的回滯環(huán),這說明CF樣品中也存在少量的介孔.而GCF表現(xiàn)出IV類型的特征,存在明顯回滯環(huán),證明在GCF樣品以中孔為主.測得CF的比表面積為415.91 m2g-1,孔體積為0.07 cm3g-1,而GCF的比表面積為225.57 m2g-1,孔體積為0.30 cm3g-1,發(fā)生顯著提升;這可能是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中產(chǎn)生產(chǎn)生了介孔,導致比表面積減小,而孔體積增大.介孔的形成是由于納米粒子在碳表面的排布,如圖4(b)所示,平均孔徑大小為2.5 nm.這些介孔的表面特征可能有利于提高電解質(zhì)的潤濕性,為充放電過程鋰離子傳輸提供渠道.
圖4 (a)CF和GCF的N2吸附/脫附曲線;(b)CF和GCF的孔徑分布曲線
2.2 電化學性能將制備得到的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與金屬鋰片組裝成電池,進行電化學測試.圖5(a)為直接碳化的棉纖維基碳CF前三次循環(huán)的CV曲線.從圖5(a)中可以看出,當掃描電位從3 V向0 V方向進行時,第一周0.5 V處出現(xiàn)較大的還原峰,此處對應于電解質(zhì)的還原及碳材料表面的SEI膜的形成.在0 V處形成的尖峰為鋰嵌入碳電極過程.此行為與文獻[18]報道的碳材料CV曲線相似.
圖5 (a)CF前三周CV曲線;(b)GCF前三周的CV曲線;(c)電流密度為0.1 A g-1,CF前三周充放電曲線;(d)電流密度為0.1 A g-1,GCF前三周充放電曲線
圖5(b)顯示,隨著第二周和第三周的掃描,0.5 V處的還原峰消失,這說明SEI膜主要在第一周掃描中形成,并產(chǎn)生較大的不可逆電量.但第二圈與第三圈幾乎重合,表明CF材料從第二圈循環(huán)后很快進入穩(wěn)定循環(huán)狀態(tài),材料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圖5(b)為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GCF前三次循環(huán)的CV曲線.在第一周掃描中,GCF在1.3 V、0.7 ~ 0.6 V和0.1 V處出現(xiàn)還原峰,1.3 V處的峰可以歸因于電解質(zhì)的初步分解和SEI膜的形成,而0.7 ~ 0.6 V處的低電位峰則歸因于一些SEI組分的進一步電化學還原,0.1 V處的還原峰與鋰離子插入到石墨碳中有關.在第二、第三周掃描中,僅在0.8 V出現(xiàn)還原峰,峰電流相比第一周明顯減小,峰形完全重合.這說明第一周存在較大的不可逆容量.相比與CF材料,此處可能存在GCF材料中Fe3C納米粒子的催化作用,使SEI膜的形成發(fā)生正移.同時,也可以看到在第二、第三周時,SEI膜的形成峰非常穩(wěn)定,說明鋰離子可以有效地從SEI膜中發(fā)生脫嵌過程,產(chǎn)生可逆容量[19].
圖5(c)顯示在電流密度為0.1 A·g-1時CF第一周到第三周的充放電曲線,第一周放電容量和充電容量分別為390 mAh·g-1和188 mAh·g-1,首次庫侖效率為48%.第一周不可逆容量是由于SEI膜的形成產(chǎn)生.第二周和第三周庫侖效率達到90%和94%,隨后到充電循環(huán)中達到接近100%并穩(wěn)定,說明直接碳化的棉基碳纖維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中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
圖5(d)顯示GCF在電流密度為0.1 A·g-1時前三周的充放電曲線.第一周放電容量和充電容量分別為599 mAh·g-1和261 mAh·g-1,首次庫侖效率為43%.在第二周和第三周時,充放電曲線基本吻合,庫侖效率提高到94%和95%,并且隨后充放電過程中接近100%,并趨向于穩(wěn)定.與CF材料相比,由于納米Fe3C的負載,使得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的比容量得到提升.
圖6 (a)CF和GCF在電流密度為0.1 A·g-1條件下的循環(huán)性能圖;(b)不同電流密度條件下,CF和GCF的比容量圖;(c)CF和GCF的交流阻抗圖譜;
圖6(a)顯示CF和GCF在電流密度為0.1 A·g-1條件下的循環(huán)性能圖.由圖6(a)可知,CF在循環(huán)100周后比容量能保持在196 mAh·g-1,達到100周時的庫侖效率基本保持在100%,說明CF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對于GCF在循環(huán)100周后比容量能保持279 mAh·g-1,比容量相對于CF提高42%,這與Fe3C納米粒子在充放電過程中起到催化SEI膜的形成與分解有關[20].依據(jù)TGA測試,F(xiàn)e-Fe3C占復合材料的26.58%,石墨化棉碳纖維占73.42%,除去石墨化棉碳纖維的貢獻,F(xiàn)e/Fe3C在復合材料中產(chǎn)生的可逆容量約為508 mAh·g-1([CFe/Fe3C—CF-CCF*76.42%]/26.58%).根據(jù)相關文獻[19,21]報道,這個可逆容量的來源可能是Fe/Fe3C納米粒子與電解質(zhì)之間的贗容性行為所致,它會導致材料在多周循環(huán)過程中比容量有明顯上升的特點,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在鋰電的循環(huán)性測試過程中未表現(xiàn)出比容量上升的趨勢;因此我們認為此可逆容量主要源于Fe3C對SEI膜催化作用產(chǎn)生的容量[20],這進一步表明Fe3C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良好的催化效應,可以有效促進GCF電極產(chǎn)生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
圖6(b)顯示在0.1 ~ 2.0 A·g-1不同電流密度條件下進行的充放電比容量圖.從圖6(b)中可看出CF與GCF均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當電流密度分別為0.1、0.2、0.5、1.0和2.0 A·g-1時,GCF的平均放電容量分別為272、234、190、160、134 mAh g-1,均高于相同電流密度下的CF材料.進行循環(huán)60次后,電流密度恢復到0.1 A·g-1時,GCF的放電容量又重新達到265 mAh·g-1,說明GCF的穩(wěn)定性不受電流密度變化影響.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棉纖維基石墨化碳產(chǎn)生良好的導電支撐體作用,使鋰離子在充放電的過程中具有快速的電子傳輸能力.
圖6(c)為GCF和CF材料的交流阻抗圖譜.兩個樣品在圖6c中均顯示高頻區(qū)的半圓弧和低頻區(qū)的斜線.可以發(fā)現(xiàn)GCF高頻區(qū)半圓弧與橫坐標的截距遠小于CF,說明GCF相比CF材料具有較小的電荷轉(zhuǎn)移電阻.此結(jié)果與GCF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石墨化程度相關,從而導致GCF材料表現(xiàn)出更優(yōu)越的電化學性能.另外,由于原位負載納米Fe3C提高鋰離子在碳材料界面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速率,減小界面極化,促進電化學性能增強[22].
本文中利用催化石墨化方法將廢舊棉纖維制備成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通過控制實驗條件,煅燒溫度為700 ℃,保溫時間2 h,硝酸鐵濃度為1 mol/L,可以制備出棉纖維基石墨化碳負載納米Fe3C粒子結(jié)構(gòu)的復合材料.將該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進行電化學測試,在電流密度為0.1 A g-1條件下,循環(huán)100次后,比容量可以保持在279 mAh g-1,具有穩(wěn)定的循環(huán)壽命.在2 A g-1條件下進行充放電測試,容量可達134 mAh g-1.與直接碳化的棉纖維基碳材料相比,棉纖維基石墨化碳/Fe3C復合材料表現(xiàn)出更優(yōu)越的電池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本工作通過將廢舊棉織物作為碳源,成功地將廢舊資源轉(zhuǎn)化為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為廢舊紡織材料在能源領域應用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