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聰智
摘 要:閱讀的意義在于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以“對話”的教學理念實踐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新形態(tài)?;趯υ捓碚摰男W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民主、平等、溝通、合作、互動、交往、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學。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真正實現和處理好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人文價值,具體策略有:一、 準確定位對話目標;二、 巧妙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三、 積極倡導對話精神;四、 努力追求對話境界。
關鍵詞:閱讀教學;對話目標;對話情境;對話精神;對話境界
走進新課改,也就是步入了對話。對話教學是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一次革命,是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動態(tài)過程。閱讀的本真意義在于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正如王夫之《船山遺書》所言:“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被趯υ捓碚摰男W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民主、平等、溝通、合作、互動、交往、創(chuàng)造、生成的教學。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對話的有效性。閱讀是知、情、意、行的協調活動,對話質量決定了課堂教學成敗。那么,如何讓閱讀教學走向“對話”,真正實現和處理好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人文價值呢?
一、 準確定位對話目標
德國著名學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睂υ捘繕说念A設、生成應該以人為本,以師、生、文本間的共同參與為核心,充分體現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形成開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學習氛圍,使閱讀的經驗得到交流,以達到對話教學的最佳效果。有效的對話教學必須站在學生的審美層面上和人文主義的高度上,在平淡有味的對話中,準確定位對話目標,運用目標規(guī)劃的對話式調整法,精心挖掘對話資源,讓靜態(tài)、有限的預設性目標和動態(tài)、無限的生成性目標在教與學中實現,是語文老師教好語文的關鍵,也是語文對話教學最本真的回歸。
例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的《鳥的天堂》一課,預設的對話目標之一可以是:抓住和利用文本的“文化細節(jié)”,談談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把握課文的層次。有一位教師指導學生抓住文本的敘述脈絡潛心會文,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的層次表現出來。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學生展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不僅分析準確而且創(chuàng)意無限:用語言文字敘述的,用圖畫作品描繪的,用音樂歌曲表達的……靜態(tài)、有限的“三維”預設目標,恰到好處地通過課堂的精彩對話產生動態(tài)、無限的生成。學生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想象畫面,學會了本課生字詞,細細品味,漸漸升華,感受了“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實現“潛在文本”向“現實文本”的轉化,領悟了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增強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學生與文本中蘊含的真、善、美零距離對話,與作家巴金跨時空對話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深化和突破。閱讀主客體之間的交流,在其樂融融的閱讀對話中,以具有共鳴的問題為話題,有了課堂支撐力,預設和生成辯證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索閱讀教學新樣態(tài)有了著力點,才能提升對話的品質,達成閱讀教學的多重對話。
二、 巧妙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
巧妙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是建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對話平臺”,能夠幫助學生實現語言的感悟、內化與遷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話欲望,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拔乃瓶瓷讲幌财健?,逐漸成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的對話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表演情境、再現課文情境等。創(chuàng)設有效的“對話場”,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融入思考與探究中,杜絕機械僵化的對話套路,實現平等對話;不僅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對話熱情,促進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深化,同時使學生的知識能夠互補,還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使課堂成為學生論壇,引領課堂對話走向深度。
例如,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是安徒生童話經典之作。作為對話情景的創(chuàng)設者,教師迅速找準教學切入點:課文中每一次的幻景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幻景?教師分為四次提出要求,學生會順著教師的誘導跟著文本一步一步伸展開去,在感受美好的幻象體驗幸福的同時,強烈反襯殘酷的現實面臨痛苦的情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哪些幻景?學生百感交集這個凄美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內心獨白在那個貧富懸殊的社會多么蒼白無力,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讓學生感受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通過“幻景與現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填補創(chuàng)作空白,少做一些“碎尸萬段”式的條分縷析,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情,將朗讀與感悟并行推進。在教師導好交流方向、調好對話節(jié)奏中,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在迸發(fā)思維的火花的閱讀對話中,師生認知與被認知的關系被解構。這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依賴情感催化,實施師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讓學生動得有深度,盡情釋放心靈的光輝。在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對話的整合中,以高階思維為路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激發(fā)了學生的智慧。
三、 積極倡導對話精神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就是對話。在閱讀教學平等的對話中,師生之間一種共享的雙贏乃至多贏的格局在建構。幫助學生構建既有共性又個性的閱讀體驗,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豐富多彩的生活意義,可以促進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式學習。用靈魂塑造靈魂的對話精神,閃爍著一種流動生成的生命美,體現的理念是尊重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尋找更新自己的語言表現形式。要積極倡導對話精神,教師是對話支架的搭建者,應善于欣賞并悅納學生,與學生不言而喻地真誠溝通,將其哲理遷移到閱讀教學實踐中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例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的《落花生》一課教學接近尾聲時,教師扮演著深度對話的引領者,在課堂上開展了一個題為“實話實說”的談話節(jié)目,賦予對話張力,品味花生魅力:以“蘋果、桃子、石榴和花生,你最喜歡哪個?你又想做個怎樣的人?”為話題,誘導學生激活開放性的思維,進行深層次的對話。結果,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寓深邃哲理和優(yōu)美情思于生成性和多元化的對話中:有的學生說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如清潔工、教師、建筑工人、醫(y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為實現美麗中國夢勇于擔當;有的學生另辟蹊徑,認為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代表著有奉獻精神,在特定活動環(huán)境中講究體面也是無可厚非的;還有的學生愿意當花生和石榴等多種象征品格結合的人,該挺身而出時就沖鋒陷陣……這樣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舊材新解”,在踐行語言文字運用中,拓寬了對話途徑,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情感體驗,防止了“假對話”。學生在閱讀中、在對話中實現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師生在與文本進行心靈交流的跨時空對話中,充分展示了對話的精神價值,促進學生在對話實踐中提高了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