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小店區(qū)劉家堡非遺文化街對外開放”的新聞被大家津津樂道,在點贊分享后,我思忖路程又不遠,為何不實地去走走看看呢。手動心動不如行動,和對方約好參觀時間便欣然前往。劉家堡村與幾年前來時的感覺大相徑庭,規(guī)劃修整后的村容村貌讓我眼前一亮:一條條街道橫平豎直,一座座院落沐浴在初春的陽光里,門前屋后干凈整潔,敞亮而又接地氣;往來的村民臉帶笑容,和我們熱情地打招呼,讓人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路過村里的學(xué)校,傳出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讓別有一番景色的村莊更加生動起來。
村里新打造的王瓊故里·非遺文化街,各類非遺項目入駐不少: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舞蹈、中醫(yī)中藥、民俗表演等,可謂是品類繁多,琳瑯滿目。走近傳承人根據(jù)各自特點精心設(shè)計裝修的院落,一邊聆聽他們通俗易懂的講解,一邊欣賞各種精巧的作品,真是美不勝收。傳承者的語言有些質(zhì)樸,卻那么生動、真誠。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著他們的堅守和追求;每一件作品,都代表著他們的傳承和匠心。
帶領(lǐng)我們參觀游覽的年輕村干部說,其實他們也并不完全懂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定義和標準,但大家都知道,祖輩傳承下來的技藝是無價的,所以他們愿意把有限的經(jīng)費投入支持非遺文化街的打造,免除三年租金支持非遺項目入駐,心甘情愿為傳承優(yōu)秀非遺文化盡最大力量。從和村干部交談中了解到,他們的先輩——明朝重臣王瓊的卓越功勛深深烙刻在一輩輩鄉(xiāng)黨心里。我想,正是這種優(yōu)良文化基因在后輩血脈中一代代傳承下來,才打造出了今天散發(fā)獨特文化魅力的美麗宜居鄉(xiāng)村。
有時一方小小的屏幕,便框住了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新打造的文旅景點,贊過就等于去過;新發(fā)布的健身視頻,收藏過便等于鍛煉過……越來越多的信息,越來越多的平臺,在帶來便利和愉悅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提升了我們做出行動的閾值。各種搶眼的資訊,內(nèi)容浮淺往往難以展開深入探討與思考。就像對非遺文化的體驗,視頻和介紹,終究是屏幕里的精彩;真實的美好,還是需要通過行動來感受。行動了,體驗過,了解過,就會不虛此行,收獲良多。
這條非遺文化街,是他們在做一次勇敢的嘗試?;蛟S是宣傳見效還需要點時間,又或許是疫情使人們行動受限,目前游人還比較稀少,頗有一些冷清。我由衷地希望,這條承載者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非遺文化街,在不久的將來,會變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優(yōu)秀的文化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還需要傳承,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傳承的底色中描摹出屬于自己最亮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