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弦詩歌論"/>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本詩集搭建一個世界
        ——痖弦詩歌論

        2021-04-17 05:28:10陳仲義

        陳仲義

        內(nèi)容提要:臺灣地區(qū)詩人痖弦,幾乎以一本《痖弦詩集》(共87首)就搭建起一個詩的世界。他特有的戲劇性電影鏡頭和反諷性思維,瞄準(zhǔn)存在的深淵,捕捉現(xiàn)代性負面;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社會良心的堅守,以冷抒情的知性方式,出示自我與存在、自我與自我的沖突;他的現(xiàn)代意識與對現(xiàn)代性負面的批判性反思,比同代詩人至少超前20年,使得他的典律化館藏文本,經(jīng)歷歲月漂洗,迄今仍熠熠閃光。

        一 有別于戲劇性的電影鏡頭

        一個運動員,只參加一次百米沖刺(不管初賽復(fù)賽決賽),就征服了整個田徑場,這個選手肯定不同尋常;痖弦?guī)缀鯌{一本詩集,就深深立足于詩世界,同樣匪夷所思。

        痖弦的戲劇性早被窮盡,余光中在《左手的繆斯》中斷言,痖弦的抒情詩幾乎都是戲劇性。熊國華在《論痖弦的詩》中,肯定戲劇性是痖弦對現(xiàn)代詩的最大貢獻。為躲避顯而易見的撞車,筆者有意引入電影鏡頭。痖弦嫻熟地利用場景、旁白、隱身人敘述、時空倒錯、切割等電影化手段,其高明在于20行左右的篇幅,就能輕松解決“三面墻”難題。濃縮、精妙的剪裁、跳脫與轉(zhuǎn)換,顯示了極強的鏡頭調(diào)度能力?!督淌凇贰端颉贰渡闲!贰缎夼贰独ち妗贰豆誓呈¢L》的人物詩,分開看是六出短戲,總起來可合成一幕連續(xù)劇。

        痖弦的部分詩作可用戲劇性解讀,但有些用電影鏡頭闡釋更恰到好處,還有一些是雙方的協(xié)同混用。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蒙太奇是對電影分切鏡頭的剪輯組合手段,造成富有深意和沖擊效果的敘事。

        有論者指出,痖弦詩作暗含的鏡頭技巧之熟稔,能夠頻頻看到一些世界級電影大師的影子。背離了華茲華斯詩歌般純?nèi)坏母行粤髀?,達到了以技巧鑲嵌哲思的層次。走向探尋更深層次的宗教、存在等問題,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些鏡頭技巧的運用。1

        長鏡頭:《一般之歌》。

        鐵蒺藜那廂是國民小學(xué);再遠一些是鋸木廠

        隔壁是蘇阿姨的園子;種著萵苣,玉蜀黍

        三棵楓樹左邊還有一些別的

        再下去是郵政局、網(wǎng)球場,而一直向西則是車站

        至于云現(xiàn)在是飄在曬著的衣物之上

        至于悲哀或正躲在靠近鐵道的什么地方

        總是這個樣子的

        五月已至

        而安安靜靜接受這些不許吵鬧

        五時三刻一列貨車駛過

        河在橋墩下打了個美麗的結(jié)又去遠了

        當(dāng)草與草從此地出發(fā)去占領(lǐng)遠處的那座墳場

        死人們從不東張西望

        而主要的是

        那邊露臺上

        一個男孩在吃著桃子

        五月已至

        不管永恒在誰家梁上做巢

        安安靜靜接受這些不許吵鬧

        這是一個長鏡頭的畫面,也是長距離的“跟鏡頭”,表現(xiàn)主體的運動速度、方向,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順序是:鐵蒺藜—國民小學(xué)—鋸木廠—種萵苣玉米的菜園子—三棵楓樹—郵局—網(wǎng)球場—車站—貨車—河水打結(jié)—吃桃男孩。整個鏡頭的移動,基本是按照生活的本來樣貌,照相式的如實記錄,除了少許的主觀介入(兩個“至于”兩個“不許”),都可以看作客觀化的場景呈現(xiàn),在極為冷靜的敘事調(diào)性中產(chǎn)生某種“間離”效應(yīng)。叫人揪心的是,絕大多數(shù)物象都是孤立、靜止,仿佛隔世的“僵尸”,毫無生氣?!袄纤啦幌嗤鶃怼钡氖桦x感,重重凍結(jié)了空氣,加上死寂般的氛圍,營建出月球背面的境地,那是一種時代性的凄涼,普遍性的隔絕情緒,經(jīng)由外在物象的連續(xù)滾動,直指物化的現(xiàn)實,和由現(xiàn)實的物化引發(fā)心靈的麻木。但幸好,在這空乏與荒涼的世界還能嵌入一點亮色:河水在洄流的橋墩下打了個美麗的結(jié);與墳場對望的露臺上尚有小男孩在咬著桃子。這點活力,至少暗示:反抗人為的強暴力軟暴力,人們依然在努力驅(qū)趕死亡的陰影與恐懼。漫不經(jīng)心的鏡頭語調(diào),質(zhì)樸淡遠的敘事風(fēng)格,其實隱藏著安靜與喧囂、生命與死寂的悄悄角力。痖弦徹底告別浪漫主義的詩歌前沿,不再做跨塹躍壕的抒情陷陣,而是轉(zhuǎn)身撤回哨所,架起不動聲色的觀察境,按捺住主體情思的顫動,以冷眼旁觀的姿態(tài)俯瞰萬物,并施以“推拉搖移”的各種手段。

        特寫鏡頭或“分格攝影”:

        紅玉米

        宣統(tǒng)那年的風(fēng)吹著/吹著那串紅玉米∥它就在屋檐下/掛著/好像整個北方/整個北方的憂郁/都掛在那兒∥猶似一些逃學(xué)的下午/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表姊的驢兒就拴在桑樹下面∥猶似嗩吶吹起/道士們喃喃著/祖父的亡靈到京城去還沒有回來∥猶似叫哥哥的葫蘆兒藏在棉袍里/一點點凄涼,一點點溫暖/以及銅環(huán)滾過崗子/遙見外婆家的蕎麥田/便哭了∥就是那種紅玉米/掛著,久久地/在屋檐底下/宣統(tǒng)那年的風(fēng)吹著∥你們永不懂得/那樣的紅玉米/它掛在那兒的姿態(tài)/和它的顏色/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凡爾哈侖也不懂得∥猶似現(xiàn)在/我已老邁/在記憶的屋檐下/紅玉米掛著/一九五八年的風(fēng)吹著/紅玉米掛著

        北方寥廓的天空下,一角熏黑的屋檐,屋檐下掛著微風(fēng)晃動的紅玉米。依標(biāo)準(zhǔn)的特寫鏡頭,我們的主角應(yīng)該呈現(xiàn)最細膩的一面:顆粒的爆裂或干癟,縫隙間的緊致或稀疏,乃至苞葉的厚薄,胡須的長短。但痖弦不,一個紅玉米的意象就足夠了。在典型的環(huán)境下,安置一個極具北方氣息、形態(tài)、體味的紅玉米就足夠了。這個包含“原始”意象的蜂窩,儲滿了說不清的憂郁,這憂郁又幾乎是濃郁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愁,只要微風(fēng)稍稍拂來,風(fēng)鈴般的便搖響一連串記憶。記憶化成清晰的“分格攝影”,留下四幀童年遺照:第一幀是逃學(xué)后去逗表姊拴在桑樹下的驢兒,先生的戒尺在雪意中空落;第二幀是一路道士吹響嗩吶,卻迎不回遠逝京城的祖父亡靈;第三幀是藏在棉袍里的蟈蟈,一陣高一陣低一陣凄涼一陣溫暖地叫著,多么揪心;第四幀是銅環(huán)滾過崗子,看見外婆家的蕎麥地便哭了。如此細膩的逐格攝影,原來是戲劇的??菩挟?dāng)。在屏幕上做四次“疊印”之后,再連續(xù)三次插入你們都“不懂”(對比老邁如我者的差異性)強調(diào),終于將紅玉米牢牢掛上,同時也將充滿家國憂戚的情懷定格。

        蒙太奇跳接:

        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正正經(jīng)經(jīng)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歐戰(zhàn),雨,加農(nóng)炮,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散步之必要/遛狗之必要/薄荷茶之必要/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zhuǎn)玻璃門/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姑母遺產(chǎn)繼承之必要/陽臺,海,微笑之必要/懶洋洋之必要∥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xù)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里

        《如歌的行板》一口氣羅列19個“之必要”,居然以抽象的能愿動詞作推進線索,因超級重復(fù)、快速回環(huán)而贏得節(jié)奏,手法極為新穎、大膽,在冒險中提領(lǐng)出一種知性化風(fēng)格。沒有任何的鋪墊、氛圍、交代、說明,只是“突如其來”的搜羅、剪輯生活語料:酒、木樨花、歐戰(zhàn)消息、下雨、紅十字會、散步、遛狗、下午茶、證券交易所、上班、盤尼西林、法蘭絨長褲、馬票、遺產(chǎn)、陽臺、海,等等,用蒙太奇的跳接手法,把這一切聚攏起來,無非告訴人們,蕓蕓眾生,浸淫于日常生活的染缸,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因為有19個“必要”在做必要的支撐。然而,太多的“必要”,也溢出一點反諷: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必要嗎?最發(fā)人深省是最后:“一條河總得繼續(xù)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發(fā)出對生命和生命規(guī)律的一種無奈感和無力感。尤其結(jié)句:“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里”,兩種意象遙遙對視——觀音菩薩代表善,罌粟隱喻惡,揭示人類社會仍逃脫不了善惡的因果選擇。這樣強烈的影像感,應(yīng)該歸入平行蒙太奇。

        《戰(zhàn)神》則屬于隱喻蒙太奇:

        很多黑十字架,沒有名字

        食尸鳥的冷宴,凄涼的剝啄

        病鐘樓,死了的姐兒倆

        僵冷的臂膀,畫著最后的V

        在黑十字架的率領(lǐng)下,食尸鳥、冷宴、剝啄、病鐘樓、姐兒倆、臂膀、V,一切影像組接,無疑都直指死亡的題旨。畫外音在本質(zhì)上其實也是一種蒙太奇,畫面與聲音的平行、對立、同步、錯開、對比、暗示,都會產(chǎn)生超過鏡頭同類項的特異效果。《殯儀館》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做得不錯:

        食尸鳥從教堂后面飛起來

        我們的頸間撒滿了鮮花

        (媽媽為什么還不來呢)

        ……

        啊啊,眼眶里蠕動的是什么呀

        蛆蟲們來湊什么熱鬧喲

        而且也沒有什么淚水好飲的

        (媽媽為什么還不來呢)

        括號里兩次重復(fù)“媽媽為什么還不來呢”——作為一種旁白,與其說成戲劇獨白,毋寧說是“畫外音”更加準(zhǔn)確,在食尸鳥與蛆蟲們的來襲中,驚聞弱勢者的求救,其效果不會比兩種畫面的對比差到哪里。再把疊印鏡頭或高速鏡頭轉(zhuǎn)到《遠洋航行的感覺》,帶來的直接體驗必然是暈眩接著暈眩。暈眩即便短暫“藏于艙廳的食盤/藏于菠蘿蜜和鱘魚/藏于女性旅客褪色的口唇”,尚未發(fā)作,但終究要來臨,它將化作無數(shù)無法控制的旋轉(zhuǎn),在意識的大海里與時間一起翻滾:

        鐘擺、秋千、木馬、搖籃、腦漿流動、顛倒、攪動、殘憶的流動和顛倒

        短促的詞組,帶著一個個具象的疊印鏡頭,波浪般接踵而來,又波浪般退出遠逝,遠洋的感覺通過快速切換,獲得閱讀的身歷其境。早慧早熟的導(dǎo)演處置,痖弦無愧是戲劇專業(yè)的高才生。

        二 遠比諷刺上位的反諷

        反諷是痖弦的“撒手锏”。反諷具有強大的伸縮性,既可以思維方式、表現(xiàn)形式現(xiàn)身,也可以世界觀、方法論出牌,同時作為一種結(jié)構(gòu)原則、詩學(xué)原理、文化觀念。反諷的巨大容量,溢出自身難以控制的活性,讓狹促的理性“定義”在它的面前漏洞頻出。2反諷的本質(zhì)應(yīng)是所言非所是,即“似是而非”,反諷的二重邏輯錯位,使之成為一種有別于隱喻與象征的、非對應(yīng)性的“曲解式”表達。它廣納容留了許多成分:戲耍、揶揄,自嘲、奚落、調(diào)侃、滑稽等,都可以任由調(diào)派、為之盡力,痖弦無疑是捷足先登的高手。

        看散文詩《二嬤嬤》: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托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鹽務(wù)大臣的駝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里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鷲的翅膀里;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fēng)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托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二嬤嬤作為底層的貧民與農(nóng)婦,為自己基本的生存權(quán)利呼吁,所有的精神、寄托、血淚、吁請,都集中在一把鹽上,在對象化身上,展開了一場反諷型追逐,一共有四層:鹽與“托斯妥也夫斯基”(代表知識分子),看來這個軟弱無力卻寄托厚望的精英團體“壓根兒沒見過”——根本不要指望有什么結(jié)果;鹽與“天使”(代表最高神),看來這個萬能的上帝也無法伸出援救之手,最多在榆樹上唱唱歌兒,或嬉笑著搖一把替代的雪;鹽與“鹽務(wù)大臣”(當(dāng)權(quán)者)——實際的民眾生活的擔(dān)當(dāng)者,即便在700公里的運輸線勤勉地運作,主客觀條件造成連“一束藻草也沒有”的窘境;而鹽與“黨人們”(代表革命性暴力),同樣無法改善二嬤嬤的基本生存條件。在四種合力作用下,二嬤嬤終于用裹腳布結(jié)束了可憐的一生。想望中的鹽,與皚皚飄雪,與豌豆瑟瑟開盡的白花,構(gòu)成了形象上的巨大反差,同時也構(gòu)成巨大的反諷;饑寒交迫的二嬤嬤與四種大人物的力量對比,讓兩個所指間的矛盾沖突,擰成一股富有韌性的意義張力。

        代表作《船中之鼠》,總體上是屬于寓言式反諷,通過一只老鼠的航行經(jīng)歷,其間摻雜進不少戲劇成分:傾訴型主觀表白、虛擬的對話者、非個人化的隱身敘述,偶爾的旁白、插敘、啞場等,在單純的復(fù)雜中,從頭到尾始終貫穿著強烈的反諷思維與手段。

        看到呂宋兩岸的燈火/就想起住在那兒的灰色哥兒們/在愉快的磨牙齒∥馬尼拉,有很多面包店/那是一九五四年曾有一個黑女孩/用一朵吻換取半枚胡桃粒/她現(xiàn)在就住在帆纜艙里/帶著孩子們/枕著海流做夢/她不愛女紅∥中國船長并不贊成婚禮/雖然我答應(yīng)不再咬他的洋服口袋/和他那些紅脊背的航海書/妻總說那次狂奔是明智的/也許/貓的恐懼是遠了∥我說,那更糟/有一些礁區(qū)/我們知道/而船長不知道/當(dāng)然我們用不著管明天的風(fēng)信旗/今天能夠磨磨牙齒總是好的。

        這是生活中被鄙視的宵小之輩與大人物“較勁”的情景劇,詩人故意做出“顛倒”:船長作為人的形象在詩中被降格、矮化,褪盡萬物靈長的光環(huán),鼠作為對立面,自由地思想與行動,并體現(xiàn)某種智慧,使得鼠人的對照、映襯散發(fā)出強烈的譏諷效果。再加上,鼠本身的生命歷程(躲避貓的恐懼,逃脫人的圍剿,隨時懷揣生命危險,回首往昔的愜意生活,面對殘酷現(xiàn)實得過且過,逃出一個牢籠落又入一個陷阱),豈不體現(xiàn)了某種悖謬式命運的反諷??藸杽P郭爾在日記寫道:“反諷在其明顯的意義上不是針對這一個或那一個個別存在,而是針對某一時代或某一情勢下的整個特定的現(xiàn)實。”3

        是的,人與鼠的地位“互換”,甚至人不如鼠,鼠高于人,影射了臺灣地區(qū)資本主義嚴(yán)重的“異化”問題,連帶著整個人類同樣的問題。痖弦比起一般詩人的深刻洞察,由此可見一斑。

        反諷“是語境對一個陳述語明顯的歪曲”4。它遠比單純的諷刺、譏刺復(fù)雜,它含有戲謔、諷刺、調(diào)侃、揶揄的成分,它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種矛盾語義狀態(tài),如“赫魯雪夫”(應(yīng)看成人類社會某一類型化的人)連續(xù)9次出現(xiàn)肯定性的全值判斷,一個好人,是的一個好人。當(dāng)一種強調(diào)推廣到過度、超常、濫用的地步,人們必然對此產(chǎn)生質(zhì)疑,反諷便如約蒞臨了。

        “赫魯雪夫是從煙囪里爬出來的人物”“他常常騎在一柄掃帚上”——漫畫式的日常行為夸大,將政治人物的莊嚴(yán)感、神秘感徹底瓦解,呈現(xiàn)為小丑的表演,油然而生滑稽式的反諷效果。“他以嬰兒的脂肪擦靴子”“他用窮人的肋骨剔牙齒”“他愛以鐵絲網(wǎng)管理人民”“他愛以鮮血洗刷國家”——人的興趣嗜好是最能體現(xiàn)人格的,主人翁卻以極為變態(tài)的動作關(guān)愛自己,同時以殘酷的鐵腕對待臣民,如此大的差異,體現(xiàn)表里不一的分裂,這是屬于鞭撻型的反諷?!八腔贾鴩?yán)重的耳?。虼瞬坏貌唤柚孛孛芫臁薄∨c設(shè)置警察完全是兩碼事,作者故意將其作為因果關(guān)系來處理,國家機器需求合法性依據(jù),殊不知這一依據(jù)顯得何等荒謬,因而達成因果倒置式的反諷?!八3=?jīng)過高爾基公園/在噴泉旁洗他的血手/他的襯衣被農(nóng)奴們洗得/比古代彼得堡的雪還白”,一方面,他要到代表文化的高爾基公園去徜徉,以示尊重,也要把襯衣熨洗得雪白雪白,以示紳士高雅;但另一方面,他還要去美麗清新的噴泉旁洗洗手,去除罪惡,在彼得堡驅(qū)策農(nóng)奴,這是表里不一型反諷。“他扼緊捷克的咽喉/為的是幫助他們的國家呼吸”——按理,幫助人家呼吸,是得清理喉管、復(fù)蘇心肺,居然是給對象重重的窒息;“他以刺刀和波蘭握手/又用坦克耕耘匈牙利的土地”——本來,握手只能對等的以手相待,耕耘和平必須犁耙相向,可是我們的主人翁卻拿出刺刀與坦克,顯然這是直接性的嘲諷??傊娫诳隙ㄅc否定的嚴(yán)峻對峙中,進行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操作,撕下霸權(quán)主義者偽善的面具。

        還有自嘲型戲仿:

        有那么一個人

        他真的瘦得跟耶穌一樣。

        他渴望有人能狠狠的釘他,

        (或?qū)⒁虼硕雒?/p>

        有荊冠——哪怕是用紙糊成——

        落在他為市囂狎戲過的傖俗的額上

        ——《剖——序詩》

        還有他者型戲仿。在《乞丐》全篇中,作者故意模仿底層流浪漢口吻,用一種無所謂的、輕松戲謔的民間小調(diào),帶著甜味的小調(diào),披露小人物心理,佯裝的語調(diào)其實散發(fā)著隱隱的憂苦。

        誰在金幣上鑄上他自己的側(cè)面像

        (依呀嗬!蓮花兒那個落)

        誰把朝笏拋在塵埃上

        (依呀嗬!小調(diào)那個唱)

        酸棗樹,酸棗樹

        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

        酸棗那個樹

        甚至許多四行短詩,都止不住涂抹不協(xié)調(diào)油彩,仿佛新砌的墻上,米黃色的涂料摻入一道灰漆:“鐘鳴七句時他的前額和崇高突然宣告崩潰/在由醫(yī)生那里借來的夜中/在他悲哀而高貴的皮膚底下∥合唱終止?!保ā豆誓呈¢L》)表層上看,是告別大人物的哀悼,卻在由醫(yī)生那里借來的夜中“合唱終止”,瞬間產(chǎn)生崩潰的意義?!俺绺摺弊呦颉暗土印?,“尊貴”化為“消逝”,權(quán)勢終究抵抗不了死亡的力量,一種憤世嫉俗的強烈反諷油然而生。

        《棄婦》則一改辛辣的味道,收斂譏刺,帶著溫婉的一點訕笑。這顯然是屬于克制型的反諷,有些同情的意味放在里面,因不是十惡不赦的壞蛋,是千百萬小人物、蕓蕓眾生里的一個女性。通過四個否定句:春天不是她的敵人;她的裙不能構(gòu)成眩暈的圓;她的發(fā)不能使少年迷失;她的磁場已不是北方,進而在總體上否決了她不是今年春天的女子而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荒蕪代名。冷冷的“奚落”,折射出另一種反諷“軟實力”。

        三 揭示難得問津的死亡主題

        超前的痖弦,不僅在藝術(shù)范式上得風(fēng)氣之先,在鮮有人問津的死亡主題上,也勇于沖鋒陷陣。早在1959年,他就寫出《從感覺出發(fā)》,全面碰觸生命的深淵。對比洛夫1965年的《石室之死亡》、北島1970年代的《回聲》,在異曲同工的競技中,彰顯痖弦鷹隼般的銳利與過人的早慧。

        肇始于1959年“8·23”金門炮聲,六年后才完成64首“石室之死亡”組詩,洛夫最大的貢獻是充滿對死亡的詩化與超越。“石室”超載著“孤”與“絕”的死亡意象,散發(fā)著生命的脆弱、殘酷、迷惘以及浴火重生的渴望。隨機抽樣第12首明朗的一段:“閃電從左頰穿入右頰/云層直劈而下,當(dāng)回聲四起/山色突然逼近,重重撞擊久閉的眼瞳/我便聞到時間的腐味從唇際飄出/而雪的聲音如此暴躁,猶之鱷魚的膚色/……”不能不承認,對死亡的穿透獨樹一幟。唯其詩質(zhì)過密,晦澀堰塞,時有非議。

        北島則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收集在《回聲》里。一開始就撞出驚悚的聲響:“你走不出這峽谷/在送葬的行列/你不能單獨放開棺材/與死亡媾和”,峽谷,行列,棺材,組成揪心的視覺和弦,送葬的行列,其實已經(jīng)送出長長的“哀樂”——為歷史、也為自己,逸出紙面的“回聲”,隱隱托出那個年代近乎是一片漆黑、沒有光明生機的喑啞。中間部分的“回聲”復(fù)雜一點,“回聲找到你和人們之間/心理上的聯(lián)系”。那就是經(jīng)歷了災(zāi)變,人的生存本能獲致某種覺醒——“幸存/下去,幸存到明天”?;芈晭淼墓奈枰餐瑫r帶來絕望,北島以自己的睿智,結(jié)合人類悲劇性的生存,完成了一種言簡意賅的“送葬”式的生存挽歌。

        實在是奇妙的耦合(也不清楚北島是否受過痖弦的直接影響或啟發(fā)),《從感覺出發(fā)》一直就有個“回聲的日子”像古老的留聲機在旋轉(zhuǎn)?;芈暎喼笔莻€魔咒,簡直是死亡嘴角邊最艷麗的唇膏。其實,回聲這中性美麗的聲音,被詩人拿來當(dāng)容器,承載著那個鐵蒺藜時期的所有“反彈性”物:時代、制度、政黨、社團、文化、心理、生理所發(fā)出的聲音,無不隱含著折射出來特有的“聲帶”。合成的、沙啞的、遲滯的,久久徘徊的聲響,帶著多少恐怖、恫嚇、高壓、撕裂,連同形影不離的死亡意象:

        穿過山楂樹上吊著的

        肋骨的梯子,穿過兵工廠后邊

        一株苦梨的呼吸,穿過蒙黑紗的鼓點

        那些永遠離開了鐘表和月份牌的

        長長的名單

        在月光中露齒而笑的玉蜀黍下面

        在毛瑟槍慷慨的演說中

        在偽裝網(wǎng)下一堆頭發(fā)的空虛里

        在仙人掌和疲倦的圣經(jīng)間

        穿過傷逝在風(fēng)中的

        重重疊疊的臉兒,穿過十字架上

        那些姓氏的白色

        不同于上述兩位的作品,痖弦直呈死亡場景:吊死的場景、槍斃的場景、淹埋的場景。不幸的夭亡者,在白色恐怖里均留有恐怖的回聲。借助回聲,詩人一方面克制不住發(fā)出悲天憫人的哀嚎:

        噫死,你的名字,許是沾血之美

        這重重疊疊的臉兒,這斷了下顎的兵隊

        噫死,你的名字,許是沾血之美

        這冷冷的蝴蝶的叫喊

        這沉沉的長睡,我底凄涼的姊妹

        何其凄美慘慟。另一方面作為時代見證,以及直指思想之死的犀利控訴:

        噫,日子的回聲!何其恐怖

        他的腳在我腦漿中拔出

        “他的腳在我腦漿中拔出”,這是絕無僅有的獨創(chuàng)意象,摧心裂膽。僅憑這一句,此詩就可以長壽。經(jīng)由肉身、軀體再到精神、意識,精致地導(dǎo)入圍剿、禁錮,乃至消失殆盡、絞殺致命。最后時刻結(jié)尾這樣寫道:

        在低低的愛的扯謊的星空下/在假的祈禱文編綴成的假的黃昏/……我回聲的心,將永不休歇/向五月的驟雨狂奔/以濕濡的鞋子掠過高高的懸崖/看哪!一個患跳舞病的女孩/如這回聲的日子,自焦慮中開始/在鏡子的驚呼中被人拭掃/在鱘魚盤子里待人揀起/在衙門中昏暗/在床單上顫栗∥一個患跳舞病的女孩/一部感覺的編年紀(jì)……

        詩人痖弦,自況在懸崖邊患跳舞病的女孩,以自己的死亡舞蹈及其回聲撰寫時代的編年紀(jì)。面對撒謊、偽裝、欺騙無所不在的語境,面對高壓觸電即亡的困境,面對身處被人拭掃、被人揀起、衙門與家居緊鄰的邊緣,尤其時時承受昏暗與戰(zhàn)栗的精神死亡時刻,巨大的心理壓力,逼迫詩人做出抉擇,仍以不死的刻度,獨具一格的舞蹈姿勢,消受“光榮的日子”,咀嚼“回聲的日子”,在“歷史的險灘”中擔(dān)待起使命與良知。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死亡中,繳納了一份擲地有聲的答案。

        四 反思現(xiàn)代“深淵”

        看透死亡不容易,看透現(xiàn)代性更不容易。因為現(xiàn)代性有極強的迷惑性,猶如現(xiàn)代高科技,其正面光彩總要蓋過反面缺陷。當(dāng)工商資本在臺灣地區(qū)盛行發(fā)展,作為中國現(xiàn)代詩人最具先知先覺的一位,痖弦已嗅出畸形的怪味。痖弦至少比同時代詩人超前20年,敏感到問題之所在而率先做出反應(yīng)。是他,借超現(xiàn)實主義的荒誕與怪誕,直擊生存困境,寫出以《深淵》為代表的一批詩作,深入反思現(xiàn)代性的“齷齪”。流沙河在引介這首詩時,曾批評它意象陰郁、歧義晦澀、撲朔迷離,過于消極,殊不知痖弦對于滑入現(xiàn)代深淵的世道人心洞若觀火。

        他袒露當(dāng)初動機:“我常常作著它原本無法承載的容量;要說出生存期間的一切,世界終極學(xué),愛與死,追求與幻滅,生命的全部悸動、焦慮、空洞和悲哀!總之,要鯨吞一切感覺的錯綜性和復(fù)雜性。”5《深淵》——一個東方式的“荒原”喻象,一種心理與物質(zhì)的時空裂隙,一種寂滅與萌生的零度場,一個不歸路的時代之深陷的眸子。其意義就是把所有的“存在”帶入發(fā)光的詩的顯示中,通過對個人生存窘態(tài)和公眾生存危機的獨特審視,揭示時代和民族的憂患,并最終抵達個體與人類整體之生命最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6是的,在《深淵》里,集結(jié)著眾多矛盾,“多聲部”的劍拔弩張。筆者試圖從長詩中檢索部分,給出簡明的詮釋。

        我們用鐵絲網(wǎng)煮熟麥子。我們活著。

        在軍事管制與“戒嚴(yán)”高壓下討生活,作者雖然在斷句里用一種中性語調(diào)標(biāo)示活著,但前面刺激性的語境牽引而做出對比,完全指向茍且偷生的無奈與憤懣。

        穿過文告牌悲哀的韻律,穿過水門汀骯臟的陰影

        以廣告為代表的商業(yè)文化,其實是很悲哀的,光滑的都市水泥地布滿骯臟的丑聞,兩次的頻繁穿過,意味著整個文化與倫理的下滑。

        穿過從肋骨的牢獄中釋放的靈魂

        再次穿過,大概只剩下從煉獄里走出來的“幽靈”,這些幽魂,應(yīng)該是指社會精英而不是人間渣滓,因為穿過肋骨暗示著社會的精神中流砥柱,因禁錮所遭遇的同樣不幸。

        哈里路亞!我們活著。走路、咳嗽、辯論,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

        萬般無奈,我們只得呼喚“哈里路亞”——我的主啊,感謝主也慶幸自己依然活著。不過,不管自然形態(tài)還是人為暴力,人們都厚顏無恥地搶占資源,已然嚴(yán)重地損害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tài)。

        沒有甚么現(xiàn)在正在死去,今天的云抄襲昨天的云。

        沒有什么比現(xiàn)在的高壓、受困、逝去的“死”更為悲涼、可怕。同樣,沒有什么可怕與悲涼的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仿效”,整個社會的“類像”式復(fù)制與循環(huán),證明老化的“此在”,簡直就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抄襲”。

        在三月我聽到櫻桃的吆喝。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蕩;且渴望人去讀她。

        老化與腐化的征兆之一是:櫻桃、吆喝、舌頭、旗袍、小腿、擺蕩……所構(gòu)成的人性的欲望追逐,統(tǒng)統(tǒng)都指向“渴望”中的墮落。

        去進入她體內(nèi)工作。而除了死與這個,

        沒有甚么是一定的。生存是風(fēng),生存是打谷場的聲音。

        墮落中的肉欲,實際上與“死”并沒有什么差別,卻被定義為“沒有什么是一定”的合法性。生存如風(fēng)是再自然不過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如同打谷場的聲音是生活的收獲,那樣的嘈雜轟鳴,又是那樣的平穩(wěn)運轉(zhuǎn)——存在主義在此接受了詩人的一次審視與推行。

        生存是,向她們——愛被人膈肢的

        ——倒出整個夏季的欲望。

        生存在這里,拐彎為一個巧喻——如同被膈肢一樣,再次讓人充滿發(fā)癢發(fā)笑的欲望,同時也讓人誤入“生存”=“欲望”的最大誤區(qū)。生存就是欲望——它充任了現(xiàn)代人五內(nèi)刻骨的“座右銘”,揮之不去?,F(xiàn)代人委實找到生存的合理性,然而誰能揭開其真正面目呢?

        在我影子的盡頭坐著一個女人。她哭泣,

        嬰兒在蛇莓子與虎耳草之間埋下……

        第二天我們又同去看云、發(fā)笑、飲梅子汁,

        在舞池中把剩下的人格跳盡。

        哈里路亞!我仍活著。雙肩抬著頭,

        抬著存在與不存在,

        抬著一副穿褲子的臉。

        生存的基本依據(jù)之一是床笫之事,床笫后在隔夜間便轉(zhuǎn)換向日常飲食,而被日常瑣事矮化的人格,不甘寂寞繼續(xù)向舞池的揮霍中滑行,哈里路亞——我的主啊,我和我們,在茍且中活著。第二次發(fā)出求救的呼告,還是不行,只好借用馬雅可夫斯基的名句“穿褲子的云”,做自我撫摸——在未來主義的道路上,下墜到繼續(xù)依靠下半身來存活。

        而你不是甚么;

        不是把手杖擊斷在時代的臉上,

        不是把曙光纏在頭上跳舞的人。

        在這沒有肩膀的城市,你底書第三天便會被搗爛再去作紙。

        你以夜色洗臉,你同影子決斗,

        你吃遺產(chǎn)、吃妝奩、吃死者們小小的吶喊,

        你從屋子里走出來,又走進去,搓著手……

        你不是甚么。

        故而,從存在的本質(zhì)上講,“你”根本不是什么東西——“你”只是作為非人、廢人、異人的代名。即便你舉起手杖,引出曙光,你的知識、你的文明,還是會被搗爛再去制作成紙漿,繼續(xù)循環(huán)。掙扎、決斗,享用或壓榨,始終都會讓你感覺無能為力,所以,“你”在困境中做“困獸斗”,根本不是什么東西、不是什么東西——反復(fù)地再三強調(diào),再次宣判存在的無奈。

        要怎樣才能給跳蚤的腿子加大力量?

        在喉管中注射音樂,令盲者飲盡輝芒!

        把種籽播在掌心,雙乳間擠出月光,

        ——這層層疊疊圍你自轉(zhuǎn)的黑夜都有你一份,

        妖嬈而美麗,她們是你的。

        一朵花、一壺酒、一床調(diào)笑、一個日期。

        那么,要怎樣加大氣力,才能跳出深淵呢?注射音樂、飲盡輝芒、播撒種子、擠出乳汁。雖然有令盲者睜眼的時刻,但更多是層層疊疊圍困的黑夜。況且,你本身也成為黑夜的一部分。即便你擁有妖嬈美麗的瞬間,最終還要落入庸常的時日。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為生存而生存,為看云而看云,

        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

        庸常的時日,無窮無盡。平庸的日常起居,工作散步,必要時還得向壞人致敬,為活著而活著,為無聊而無聊,為一己私欲而繼續(xù)占據(jù)地球的有限資源。這樣厚顏無恥的生存有何意義?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里;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里。

        在沒有意義的“此在”,做最后遙望:在那遙遠而無雪的地方,居然停泊著一輛雪橇,誰能解答,它存在的荒謬性,誰又能告知,它為何滑到那么遠?作者的最后定點跳傘,落到了那個古老的靶心: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痖弦對現(xiàn)代生存的深淵反思,那么早就單一無二,鞭辟入里。臺灣地區(qū)在1950—1970年代迅速轉(zhuǎn)型,在帶來現(xiàn)代化的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諸多問題。詩人用超常的眼力捕捉現(xiàn)代性負面,以儒者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對社會良心的堅守,采用冷抒情的知性方式,針對都市光怪陸離的畸形,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的浮囂,尤其是欲望的膨脹,人性弱點的暴曬,全面出示自我與存在、自我與自我的沖突,表達對生存困境的痛苦揭示。令人驚悸的幻滅感,震撼性的靈魂掙扎與精神抗?fàn)?,深淵式的挽歌,雖不無放大成分,但它直面荒誕人生和殘缺人性,彰顯詩人對人類生存狀況的痛心疾首與悲天憫人,迄今無出其右。痖弦的思想與藝術(shù)成熟,經(jīng)過短暫過渡,一下子便從起跑線沖刺到終點,所向披靡。比起幾十年前的李金發(fā),整整高出一個檔次;也給后來者做出了極為稀缺的啟示性“前瞻”。

        深淵較之一般詩人對于家國、家園的深度挽歌——“鄉(xiāng)愁”,完全不在同一個層面上。痖弦抵達得更深——“漂泊者四海為家而永遠不在家,對他而言,無家存在——于是他將思與詩的視點落于此在;當(dāng)‘家園’的內(nèi)涵有待作新的界定而失鄉(xiāng)的時代無從結(jié)束(作為民族的和世界的)時,所謂‘回歸’常常只是一種倒退。這種帶有后現(xiàn)代因子的決絕態(tài)勢,使痖弦徹底超越了他所寫作的那個時代,使他的詩在抵達今天時代的人心時,仍振顫著鮮活的感應(yīng)和現(xiàn)實的警策?!?海德格爾說,真正可畏的是存在本身,而存在就是“深淵”。深淵存在于最黑暗的區(qū)域,也出現(xiàn)在最無關(guān)痛癢的地方。置身于難以理喻的世界,人必然產(chǎn)生一種根本性焦慮,不知道自身從何而來又到何處去,無法回答存在的根本依據(jù)與意義,所以陷入存在的虛無感,帶給人類是一次次絕望與打擊。虛無的背后則連接著荒誕與幻滅?;恼Q的生命屬性折射人類尷尬的困境,荒誕指向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失衡、失序的悖謬狀態(tài)。而幻滅,則是虛無與荒誕受精后產(chǎn)下的最大的蛋。

        有學(xué)者認為:虛無與幻滅可能帶來哲學(xué)與意識上對于世界認知的另外支點,只有荒誕乃是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最典型的詩意形態(tài),它首次以痛苦而觸目的悲劇形式揭示了人的處境,從而將人帶向了一種命運自覺的嶄新維度。8痖弦借助荒誕與反諷的思維與手段,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能否詩意地棲居在這塊大地?人類是否就永遠處于黑暗的深淵之中,走不出來?

        從現(xiàn)代性的生存反面、負面,痖弦對存在的深淵進行了一場長達十年的探查,交出一份少而精的超前答案??墒潜驹摮藙僮窊簦恢獮楹瓮蝗唤鹋柘词至?。設(shè)若沒有對生命超級的自信與看破,豈能做到如此無情無義,清心寡欲?正是這份軼類超群,讓一個甲子之后的他的絕大部分詩作,經(jīng)歷歲月漂洗,非但沒有發(fā)霉,反而愈顯先見之明。他對戲劇性、電影性的詩寫新意、對反諷的大力推進,對現(xiàn)代人性的發(fā)露指陳,即便帶些艱澀,進入現(xiàn)代詩的典律化館藏,仍熠熠閃光,發(fā)人深省。

        注釋:

        1 李世鵬:《電影理論視域下的痖弦詩歌》,《文化學(xué)刊》2019年第10期。

        2 陳仲義:《基于內(nèi)外表里之“佯裝”與“歪曲”:反諷——張力詩語探究之四》,《中國文學(xué)研究》2012年第2期。

        3 彼得·P.羅德編:《克爾凱郭爾日記選》,姚蓓琴、晏可佳譯,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頁。

        4 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頁。

        5 痖弦:《現(xiàn)代詩短札》,《中國新詩研究》,洪范書局1987年版,第49頁。

        6 7 沈奇:《痖弦詩歌藝術(shù)論》,《華文文學(xué)》2011年第4期。

        8 余虹:《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xué)引論》,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頁。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区二区三区玖玖玖| 越南女子杂交内射bbwbbw| 超碰日韩AV在线| 国产91精品清纯白嫩|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一|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欧美日韩综合网在线观看| 欧美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高潮|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涩涩|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疯狂的欧美乱大交|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黄性色av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国产视频| 蜜臀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白天躁晚上躁麻豆视频|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413| 中文字幕午夜AV福利片| 国产av无毛无遮挡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国产裸模裸模私拍视频|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 亚洲熟女国产熟女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免费|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成人xx免费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仑乱a毛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北岛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 亚洲成av人无码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色|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理论片87福利理论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