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新 源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 鄭州 450000)
川崎病(KD)屬于嬰幼兒時期的一類常見病,一般發(fā)生在5歲及以下的兒童群體中,其主要危害有冠脈損害和心臟病變,以及末梢動脈的改變等,嚴重者還可并發(fā)冠脈瘤,而冠脈瘤還可能進展成動脈內血栓,引發(fā)冠脈栓塞,若動脈瘤破裂,則可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因此,對KD實施早期診治十分重要。由于KD發(fā)病機制仍未明晰,臨床診斷時常根據癥狀表現及實驗室指標研判,但臨床監(jiān)測指標涉及面較小,尋找更具價值的指標意義重大[2]。本文通過研究血小板參數與前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川崎病診斷效能,旨在為診治KD提供思路支持,現報道如下。
選擇從2016年3月~2019年5月在我院診治的KD患兒47例記為觀察組,男31例,女16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3.34±0.31)歲;合并冠脈病變14例,非冠脈病變33例。納入標準:(1)患兒均滿足KD的臨床診斷標準[3];(2)初次就診;(3)患兒家屬已知情同意,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其他類別的心臟疾病者;(2)有血液疾病者;(3)有惡性腫瘤者。另選同期體檢的健康兒童50例記為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3.29±0.42)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兩組在入組時抽取晨間空腹靜脈血約4mL,選擇2mL血液標本通過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參數:(1)血小板計數(PLT);(2)血小板的平均體積(MPV);(3)血小板的分布寬度(PDW)。另2mL血液標本通過Bayer公司生產的ADVI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PA水平。有關試劑盒均購自美國的羅氏公司。
觀察組PLT、MPV及PDW較對照組更高,而PA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小板參數與前白蛋白的對比
冠脈病變組PLT、MPV及PDW較非冠脈病變組更高,而PA較非冠脈病變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心臟受累患兒血小板參數與前白蛋白的對比
ROC曲線分析發(fā)現,PLT、MPV、PDW聯(lián)合PA診斷川崎病的診斷效能最高,曲線下面積為0.761,靈敏度為93.42%,特異度為88.93%,準確度為91.34%,見圖1。
圖1 各指標檢測川崎病的ROC曲線
對KD實施早期診治有助于改善預后。本文發(fā)現,KD患兒PLT、MPV及PDW升高,PA下降。分析原因,PLT是由機體內的血小板形成及破壞的平衡決定,KD急性期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使免疫復合物和炎癥因子不斷沉積在血管壁的四周,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存在于內皮下的膠原纖維被暴露,致使血小板不斷黏附和活化,最終釋放的血小板也增多[4~5]。MPV可表示血小板的大小,通常新產生的血小板具有的體積也較大,并可產生較高的酶活性和代謝活躍度,以及較強的粘附力和聚集力。PDW主要可表示分布寬度,常能反映出血小板體積表現的離散狀況,在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對正常時,產生的血小板離散度也比較大。由于KD患兒機體內新生的PCT較多,因而MPV和PDW也隨之增大。PA可通過肝細胞進行合成的糖蛋白,其屬于非特異型的宿主防御物質,能夠對機體感染時釋放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有毒代謝性物質進行清除,從而逐漸被消耗。邢前[6]報道指出,PA可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群體中下降,這也解釋了本文KD組患兒PA水平相對較低的原因。本文還提示合并冠脈病變的患兒PLT、MPV及PDW升高,PA下降,考慮是因為合并冠脈病變的KD患兒其血管內皮的病變也往往更加嚴重,這導致血小板的生成更加活躍,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也相對更加嚴重,最終體現在PLT、MPV及PDW升高,而PA下降。經ROC曲線分析顯示,PLT、MPV、PDW聯(lián)合PA診斷川崎病的診斷效能最高,準確度達到91.34%,這也證實將上述4種指標進行聯(lián)合檢測,用于診斷川崎病的價值最高。
綜上所述,血小板參數與前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KD患兒的診斷效能較好,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