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河北邯鄲 056300
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臨床成功率與修復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而也被越來越多的醫(yī)生和患者所接受[1]。迄今,種植義齒修復已成為有效治療牙列缺損、缺失,恢復口腔咀嚼功能的重要方法[2]。但在種植手術過程中,特別是多牙缺失時的上頜前牙區(qū)種植會涉及諸多美學風險,多牙缺失時后牙區(qū)域種植存在骨條件較差、毗鄰重要解剖結構等情況,種植體的準確植入對醫(y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良好骨結合的基礎上,兼顧以修復為導向,微創(chuàng)、美觀、精準的種植理念,成為廣大醫(yī)生追求的目標[3-4]。該研究方便選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9 月于該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多牙缺失患者20 例作為研究樣本,著重討論數(shù)字化導板在多牙缺失種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方便篩選出該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多牙缺失患者20 例,應用平行對照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 例。參照組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7:3;平均年齡為(53.52±18.16)歲。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6:4;平均年齡為(56.24±15.93)歲。入選患者均為多牙缺失,開口度良好、缺牙隙有足夠的合齦高度、能接受CBCT 檢查。兩組患者種植修復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缺牙數(shù)目、缺牙分布等方面,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結果見表1、2。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確認書。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照
表2 兩組患者缺牙分布情況對照
常規(guī)種植術前必要的輔助檢查,包含血常規(guī)、血壓、心電圖、空腹血糖、血凝常規(guī)等。進行口腔檢查,充分了解患者缺牙區(qū)域的軟、硬組織解剖條件,取模、制取石膏模型,記錄咬合關系、并將其準確轉移至牙合架上,進行口腔頜面部錐形束 CT 掃描,制訂初步治療方案,應用相關軟件模擬設計種植體的直徑及長度、種植深度、種植角度等。觀察組需制作放射導板,并將放射導板置入患者口中第2 次進行口腔頜面部錐形束 CT掃描,同時完成對放射導板全貌的單獨掃描。整合第2次口腔頜面部錐形束 CT 掃描與放射導板單獨掃描獲取的影像信息并進行三維重建,從而充分了解缺牙區(qū)域骨組織的質和量、以及與重要解剖結構的位置關系等相關信息,制定最佳種植治療方案,確定種植體的數(shù)目、植入位點、植入深度、植入角度以及手術和修復方式。借助快速成型技術設計、制作數(shù)字化導板[5],并對數(shù)字化導板實施環(huán)氧乙烷滅菌處理備用?;颊咝g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巾隔離、局部浸潤麻醉,將數(shù)字化導板置入患者口中并進行固定,在導板引導下手術,先鋒鉆定位,逐級擴孔備后植入種植體,取出數(shù)字化導板。若種植體的初期穩(wěn)定性超過35 Ncm,安置愈合基臺,否則安置覆蓋螺絲,并進行縫合
種植一期術后兩組患者均需再次進行口腔頜面部錐形束CT 掃描,并對手術前、后的口腔頜面部錐形束CT 影像配準比較,測量術后種植體的實際植入位置與術前設計位置的相關參數(shù):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體底部及植體肩部位置的誤差值,觀察、對比其種植的精準度。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選的20 例患者共計植入種植體83 顆,其中參照組共計植入種植體42 顆,種植體的實際植入位置與術前模擬設計位置存在一定的差異。觀察組共計植入種植體41 顆,種植體的實際植入位置與術前模擬設計位置基本一致。全部種植體均呈現(xiàn)良好的骨結合,且未發(fā)生邊緣骨吸收、松動、脫落等不良狀況。
相較于參照組,觀察組的角度誤差、植入深度誤差、種植體底部誤差、種植體肩部誤差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測量精準度對比[(±s),mm]
表3 兩組的測量精準度對比[(±s),mm]
組別 角度誤差 植入深度誤差 種植體底部誤差種植體肩部誤差參照組(n=42)觀察組(n=41)t 值P 值9.08±3.29 4.38±1.48 8.358 0.001 0.76±0.35 0.50±0.32 3.530 0.001 2.34±0.83 1.54±0.56 5.135 0.001 2.12±0.34 1.24±0.52 9.147 0.001
在種植手術中,其目標是將種植體植入到理想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骨量、確保不傷及相鄰的重要組織結構。傳統(tǒng)的牙種植技術主要依靠醫(yī)生的經驗積累,自由手操作術中很難精準地把控種植體的植入位置,還將增加手術過程中損傷鄰近重要解剖結構的風險,甚至會使后期修復難以實現(xiàn)預期效果。特別是多牙缺失時的上頜前牙區(qū)種植,會涉及諸多美學風險,多牙缺失區(qū)的后牙區(qū)種植位點,若術前對種植區(qū)局部骨質、骨量評估不準確,則會導致種植體植入位置的偏差[5]。同時,避讓切牙管、下頜神經管、上頜竇等特殊解剖結構也增加了手術的技術敏感性與復雜性,種植體的準確植入對醫(y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現(xiàn)代口腔種植的理念是以修復為導向,要求種植體的植入位置能夠保證修復體獲得最佳的功能和美觀效果,并有利于種植體的長期穩(wěn)定。種植導板作為這一理念的載體,在術前設計與手術操作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6]。由于CAD 和CAM 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數(shù)字化導板開始在口腔種植領域展現(xiàn)出巨大潛力。數(shù)字化種植導板是首先在獲得計算機斷層掃描數(shù)據的基礎上,由專業(yè)的種植軟件設計,利用工業(yè)成型技術加工而成。外科導板作為種植手術最終信息的載體,將種植醫(yī)生的設計思路通過手術導板的精確定位和引導賦予實。術前將收集到的患者相關信息整合研判后設計手術方案,包括種植位點、方向、深度等,并把這些信息轉移到一個載體,幫助在手術過程精確定位減少手術誤差。通過精準測量缺牙區(qū)域牙槽骨的質和量以及與重要解剖結構的位置關系,實現(xiàn)頜骨中種植體位置的優(yōu)化,從而實現(xiàn)骨量的充分利用,減少骨增量手術頻次,降低手術風險以及對重要解剖結構的損傷,進而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
數(shù)字化導板作為種植導向信息的載體,不僅幫助醫(yī)生引導輔助完成種植、將設計的種植體精確定位于頜骨內,為后期修復的功能與美學效果提供保證。而且由于術者可將種植的整體設計可視化地展示給患者及患者家屬,使醫(yī)患溝通更加直觀,提升醫(yī)患之間的信任感及依賴度。數(shù)字化技術的應用也使醫(yī)技溝通更加方便,有助于獲得最終的理修復效果。有研究指出[7],在多牙缺失種植中應用數(shù)字化導板技術輔助種植修復,有助于降低手術難度,簡化種植修復流程,而精準植入種植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種植體位置不當而引發(fā)的種植體周圍炎、邊緣骨吸收、種植體暴露、骨壁側穿等不良反應。該研究發(fā)現(xiàn),參照組種植體的實際植入位置與術前模擬設計位置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觀察組種植體的實際植入位置與術前模擬設計位置基本一致。全部種植體均呈現(xiàn)良好的骨結合,且未發(fā)生邊緣骨吸收、松動、脫落等不良狀況。相關研究證實[8],經傳統(tǒng)自由手種植技術處理后,植入的角度誤差為(10.22±2.34)mm,植入深度誤差為 (0.80±0.27)mm,種植體底部誤差為(2.66±0.81)mm,而應用數(shù)字化種植外科導板輔助完成種植體植入,植入的角度誤差、植入深度誤差、種植體底 部 誤 差 分 別 為 (4.39±1.28)mm、(0.61±0.29)mm、(1.49±0.57)mm。兩種植入方式對照差異顯著,且后者更佳。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在該次研究中,參照組的角度誤差、植入深度誤差、種植體底部誤差、種植體肩部誤差分別為 (9.08±3.29)mm、(0.76±0.35)mm、(2.34±0.83)mm、(2.12±0.34)mm,觀察組分別為(4.38±1.48)mm、(0.50±0.32)mm、(1.54±0.56)mm、(1.24±0.52)mm。相較于參照組,觀察組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P<0.05)。
綜上所述,在多牙缺失種植修復中應用數(shù)字化導板輔助引導手術,有助于提高頜骨中種植體三維位置的精準度,從而獲得理想的修復效果,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和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