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妍祺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東華里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優(yōu)化教師課內外閱讀聯(lián)通的教學方法,除了以教師的角度來促進課內外閱讀聯(lián)通,更應該培養(yǎng)學習主體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養(yǎng)成自主閱讀意識,進行課外閱讀積累。因此課內外閱讀聯(lián)通的教學方法包括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拓展和課外閱讀積累對課堂學習及時補充的兩種途徑。
在課內閱讀指導課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在課內閱讀教學中適時的補充課外閱讀內容,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多種讀文方式,還要引導學生多種感官結合進行課內外閱讀,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意識,利用分享故事梗概選擇性的讓學生進行閱讀。改變傳統(tǒng)的單篇課文講解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將課內閱讀學習的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
隨著學生閱讀能力及識字量的增加,三年級教材中文字篇幅也照比低年級有明顯的增加,面對篇幅較長的課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的閱讀方法,有取舍并層層深入的進行閱讀,從課內閱讀出發(f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靈活運用。
筆者在講授《在牛肚子里旅行》時,考慮到文章篇幅過長且人物對話較多,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瀏覽的方法準確把握課文的主人公“紅頭”和“青頭”,通過略讀的方法簡單了解課文所講的主要內容是一只叫“紅頭”的蟋蟀掉進牛肚子里,在好朋友“青頭”的幫助下成功逃生的故事,最后通過精讀的方法品讀人物的對話,體會主人公心情變化的過程,理解朋友之間互幫互助的真摯友誼。掌握多種讀文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而且同樣適用于學生的課外閱讀。因此,為鞏固學生對方法的運用,應再補充一篇利用對話體會人物心情變化的課外閱讀《朋友之間》,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靈活運用多種讀文方法。
1)讀與聽結合。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面對教材的預習和繁瑣的作業(yè)壓力,很難激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為保證教師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時候銜接的自然,在閱讀教學方法的選取上教師可以選取讀與聽結合的方式,抓住聲音的特點,聽聲音、聽不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可以運用讀與聽結合的方法,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效果。
2)讀與看結合。在閱讀指導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播放短視頻的形式,通過視覺直觀的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例:筆者在講授《美麗的西沙群島》時,學生了解到西沙群島美麗與富饒的特點后,只能憑借書中插圖簡單看到西沙群島的模樣,此時教師應該出示西沙群島的視頻介紹,將讀與看相結合,帶領學生走進美麗的西沙群島,讓學生知道這所島嶼是我國南海群島中四大群島之一,它的領土屬于中國任何人不能侵犯。同時向學生明確課閱讀不僅限書籍,也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擴充自己的學習內容。并引導學生可以通過直觀觀看視頻的形式輔助課外閱讀學習,加深對文章的體會。
3)讀與說結合。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用語文,因此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與語言表述能力結合十分關鍵,教師在講授《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時主要練習的是學生對文章的預測能力,在教學時引入了思考題中的童話故事。學生通過運用本課學習的預測方法,說說自己的預測的故事內容并通過查閱資料驗證自己的預測結果。進而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也可以邊閱讀邊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4)讀與寫結合。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會記錄、勤動筆的好習慣,在課外閱讀開拓學生思維,在讀與寫的過程中促進課內外閱讀知識的融會貫通。在課內閱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歸類整理自己的閱讀體系,針對寫景、寫人、寫物的文章在記錄時學會分類整理,梳理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課內閱讀學習的脈絡更加清晰。針對記錄的不同方式分為:一是批注記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疑難問題均可在文章旁進行批注記錄;二是美文摘抄:學生在閱讀課外閱讀時積累的好詞、好句、片段記錄下來;三是進行創(chuàng)作:在課文學習后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或者仿寫等。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以教材為依托積累材料的同時,擴充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一篇文章,而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興趣的指引,使學生在課下自主尋找更多的閱讀資源,課上教師出示的課外閱讀畢竟有限,但教師可以借助課堂出示一些閱讀材料中部分經(jīng)典片段,設置懸念利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繼續(xù)往下閱讀,在學生心中種下好奇的種子,激發(fā)學生主動在課下查找閱讀原文,巧妙聯(lián)通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課內閱讀中走出去,回到課外閱讀的大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開展多彩的閱讀活動、課前預習和課后網(wǎng)絡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習補充對課內閱讀的理解。
1)主題演講活動。部編版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每個單元都確立了單元主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主題在班級內開展演講活動,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主題為“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教師可以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開展主題演講,鼓勵學生講出自己游覽過或者課外書中讀過的美麗景色與同學分享。通過教師啟發(fā)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其探索問題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選取自己喜歡的美麗景色收集資料進行演講,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量,同時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各自特長,將語文閱讀教學從書本知識延伸向實際生活中去,實現(xiàn)課內外閱讀并行發(fā)展。
2)好書評比活動。閱讀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長期的堅持,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筆者每個月會組織學生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月末由同學各自推薦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在班內開展好書評比活動。
閱讀指導課不僅僅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同時也要求學生課前查閱課外資料,查找資料除了解決基本生字詞的疑問,還要讓學生深入文本,教師可以運用探究法將與本課相關的閱讀任務布置下去,學生通過查找課外閱讀資料了解相應內容,增強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課前收集課外資料增加學生對文本的認識,為理解課文做充分準備。
網(wǎng)絡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紙質文本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平時學過的閱讀技巧應用于網(wǎng)絡閱讀,面對復雜的網(wǎng)絡平臺,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幫助學生廣泛閱讀。隨著學習任務和閱讀總量的增加,需要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平臺查閱課外資料的方法,與此同時需要教師布置課后學習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規(guī)范合理使用網(wǎng)絡平臺聯(lián)通課內外閱讀,保證學生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利用課外閱讀積累補充對課上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