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賴智龍 馬俊
【摘要】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今天,隨著“互聯網 +”行動戰(zhàn)略的深入推進,用互聯網推進老年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必然性和現實需求。長沙社區(qū)大學針對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長沙老年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多渠道采購并開發(fā)適合老年人遠程學習的數字化課程資源,采取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方式開展老年教育,擴大了老年教育的覆蓋面,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推動了新時代信息技術融入老年教育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 老年教育? 實踐探索
【基金項目】2019年湖南省職業(yè)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ZJSB2019028)。
【中圖分類號】G77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167-03
一、長沙老年教育發(fā)展現狀
隨著我國學習型社會的加速推進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長沙市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人,60歲以上占比15.33%,65歲以上占比11.11%,長沙市老年群體學習需求日趨旺盛,但向老年人開放的學習場所相對匱乏。如長沙市老干部大學有3個校區(qū),加上區(qū)縣老干部大學,承載量僅為年5萬余人;扎根社區(qū)的社區(qū)教育,將老年人作為最主要的服務對象,也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教育供應不足的情況;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老年教育基地建設,老年人活動的場地及硬件設施有了明顯的改善,而管理人員及教師隊伍等仍不足,老年群體就近入學的學習需求仍難得到充分的滿足。
國務院《老年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指出:“推動信息技術融入老年教育教學全過程,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支持老年人網上學習?!薄盎ヂ摼W +”老年教育使老年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有效擴大老年教育的覆蓋面,緩解師資力量的不足,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豐富教學內容,有望成為老年人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從而推進老年教育供求失衡問題的解決。
二、長沙社區(qū)大學“互聯網+老年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近年來,長沙社區(qū)大學在市教育局直接領導下,一方面在全市不斷推進“互聯網+”老年教育工作,同時為了進一步探索開展老年教育的路徑,也在校本部進行了多年深入的實踐。
(一)加強線上學習平臺建設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長沙市依托長沙廣播電視大學(長沙社區(qū)大學),建設了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2017年網站實現升級改版,同時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樂學長沙”。作為長沙市民終身學習線上平臺,我們以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為抓手,大力推進“互聯網+”老年教育。
1.豐富線上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網站建設的核心要素,為滿足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社區(qū)大學多渠道采購優(yōu)質的老年教育課程,內容涵蓋養(yǎng)生保健、疾病預防、休閑娛樂、藝術欣賞、文化博覽等專題。據統(tǒng)計,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現有線上課程資源9021門,其中絕大多數課程都適應老年朋友學習,豐富的課程資源為開展線上老年教育提供了便利與保障,學員在網站注冊后,即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專題學習,也正因為資源豐富、注冊方便,老年群體成為了網站學習的主力。
2.打造創(chuàng)作成果展示平臺。社區(qū)大學依托網站開設了“學習成果展示—網上展廳”版塊,下分書法、繪畫、攝影、舊物改造、微視頻、烹飪、手工等7個專欄,并設置了點贊、收藏、下載、分享等4個功能,給老年學員提供了展示、表達與交流的平臺,學員可以在平臺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與學友交流共享學習心得。
3.提供便捷準確的生活信息。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首頁設置了“老年福利”“天氣預報”“機票查詢”等欄目,鏈接了“中國長沙—網上政務大廳”等網站,為老同志在網上獲取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處理相關問題提供了便利,增強了網站的吸引力。
(二)依托微信公眾號提供學習便利
1.實現課程互聯互通。社區(qū)大學以滿足居民“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皆學”為理念,開發(fā)了微信公眾號“樂學長沙”,為老年學員的數字化移動學習提供了便利,實現了課程資源與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的互聯互通,增加了在線學分積累、課程評價、學習筆記等功能。老年學員通過登錄“樂學長沙”,即可實現碎片化、移動式和居家學習。
2.開展老年教育宣傳。社區(qū)大學在公眾號及時發(fā)布各種通知及各類資訊。如去年在疫情期間,及時發(fā)布《疫情防控倡議書》《停課不停學,我們在努力》等通知,針對老年學員提出“不外出、不聚集、講衛(wèi)生、強體質、不信謠、不傳謠”的倡議,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小常識進行科普,起到了良好的疫情防控宣傳效果。
3.更新老年教育知識。社區(qū)大學依托微信公眾號“樂學長沙”,定期更新老年教育相關知識,涵蓋養(yǎng)生、科普、時事、傳統(tǒng)文化等內容,文章圖文并茂,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針對性與可讀性強,方便了老年人在手機上學習。
(三)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
1.線上學習線下交流。2018—2019年,社區(qū)大學依托湖南老干部(老年)開放大學平臺,開辦了兩期長沙老年網絡專題學習班,開設34個班級,共計招收學員1497人。網絡學習班分攝影、書法、詩詞三個專題,將老年同志認可度高的線下課程搬到了線上學習,老年學員網上注冊報名后進入對應班級,在電腦端和手機移動端可隨時觀看視頻課程,查看學習進度,學分達標后提交作品即可結業(yè);各班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微信群,通過“樂學長沙”公眾號掃碼加入班級群,老年學友們在群里交流學習心得,將個人創(chuàng)作的攝影、書法、詩詞等作品發(fā)到群里分享,學友之間相互點評,并熱烈討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打造了班級線上學習圈。
為提升網絡學習實效,社區(qū)大學組織網絡專題學習班開展線下交流學習活動,在校本部讓學員們與老師面對面認識、交流,并由教師面授課程并答疑解惑;組織線上學員到岳麓山、烈士公園進行游學活動,進行歷史文化的熏陶和攝影采風。
2.線下學習線上展示。自2011年始,學校在校本部堅持開展線下學習活動,每學期都為老年朋友常態(tài)化地開設系列課程及舉辦相關講座,先后為老年人開設了聲樂、葫蘆絲、普通話、書畫、剪紙等課程,共培訓老年學員6萬余人次。社區(qū)大學從2015年開始,堅持每年開展“終身學習精品課程進社區(qū)”活動,持續(xù)每年為老年人推出養(yǎng)生保健、休閑娛樂、信息與科技、藝術欣賞等系列課程。此外社區(qū)大學還在全市打造了天心區(qū)南城社區(qū)、開福區(qū)江灣社區(qū)、梅溪湖金茂等三個精品社區(qū),在做好居民學習需求調查的基礎上,由社區(qū)大學組織教學力量到社區(qū)開展課程教學和學習團隊活動推動工作,其中老年群體始終是重點關注對象。因為老年教育的成效,南城社區(qū)“老年養(yǎng)教圈”獲評全國“2017年最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3.線上線下相融合。隨著“互聯網+”意識的不斷強化,長沙社區(qū)大學逐步開始推動老年教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相融合。學校一直倡導線下學員開展網上課程學習,線上學員進行線下交流。疫情期間取消了線下開課,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從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精心引入一批疫情防控課程,組織校本部原線下班學員在家里通過電腦、手機遠程學習專題視頻,并開展線上防疫知識競賽,對老年同志系統(tǒng)了解和掌握疫情防護知識起到了很好的幫助;另外,從2015年開始,社區(qū)大學一直在全市開展微課競賽,2020年在送課到社區(qū)活動中集中推出了60門微視頻系列課程,要求區(qū)縣(市)社區(qū)學院在選線下課程時必須按一定比例地選取微視頻課程;在對全市開展示范性社區(qū)學習中心及老年教育基地評選時,要求評選對象在工作中要注重老年教育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問題,既可以選擇網上學習,也可以采取視頻學習+現場交流的方式,進一步縮小老同志與互聯網時代的距離。
三、成效影響
(一)網站影響不斷擴大
截止目前,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實名注冊人數逾54萬,訪問學習次數逾2900萬人次,而老年群體已成為網上學習當仁不讓的主力軍。長沙終身教育學習網自開通運營以來,深受長沙市含老年群體在內的市民的歡迎,已成為長沙終身學習的重要網站。
(二)老年朋友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截至目前,長沙社區(qū)大學校本部開設線下班99個,線上班39個,培訓逾6萬人次;送教到社區(qū)及精品社區(qū)建設,共送課近2000次,覆蓋人數近8萬,而其中最主要的獲益人群是老年人,尤其是社區(qū)大學一直堅持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從宏觀層面擴大了老年教育的覆蓋面,豐富了老年教育形式;從微觀層面,提升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質量,增強了他們走進互聯網時代的信心和能力,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長沙及長沙社區(qū)大學老年教育工作獲得肯定
長沙老年教育做法多次在全國及省相關會議或培訓上得到介紹,如2017年教育部職成司在浙江大學舉辦的社區(qū)教育與老年教育高級研修班上,長沙社區(qū)大學黨委書記、社區(qū)大學副校長林濤同志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長沙老年教育的做法;2018年長沙社區(qū)大學“互聯網”+老年教育項目獲評首屆NERC杯全國社區(qū)教育“互聯網+”優(yōu)秀項目,2019年長沙社區(qū)大學成為湖南省老年教育學習體驗示范基地。
四、分析啟示
(一)“互聯網+”將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深刻地影響著學習方式的變革,利用互聯網的傳遞功能和信息通信技術,使在線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成為老年人獲取知識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徑,有效地解決了老年教育的供求矛盾。今后,隨著5G通訊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投入使用,在老年教育領域,“互聯網+”的學習方式將變得更為主流。
(二)“互聯網+”擴大了老年教育的覆蓋面
老年人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上網技能,就能通過長沙終身學習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來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學習,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強度,能通過重復播放來反復學習他們尚未理解的內容,或者隨時在線與同班學員一起分享探討,相對于傳統(tǒng)易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線下授課,“互聯網+”視野下的老年教育作為一種可靠的學習方式,有效擴大了老年教育的覆蓋面。
(三)“互聯網+”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撐
通過教育引導和老年人的主動學習,老年人從心理上適應擁抱了互聯網時代,建立了互聯網思維,學會了互聯網技術,提升了生活質量,更快樂地面對他人,更積極地回報社會,從而更好地度過晚年的時光,使“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得到了有力的支撐。
五、結論
長沙社區(qū)大學開展的“互聯網+”老年教育實踐探索有效地實現了四級網絡的互聯互通和線上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的學習體驗方式,更好地滿足了老年群體的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提高了老年成員的素質和生活質量,隨著“互聯網+”老年教育的縱深推進,將為老年教育搭建更為便利的網上快車道,在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光輝.“互聯網+”背景下推進社區(qū)教育信息化的思考與探索[J].職業(yè)教育,2018(2):34-38.
[2]丁利娟.“互聯網+”背景下社區(qū)老年教育的推進策略:以浙江平湖為例[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5):12-15.
[3]蘇莉,吳衛(wèi)東.“互聯網+”老年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以漳州社區(qū)大學為例[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6):13-17.
[4]陳艷莉.“互聯網+”背景下電大開展老年教育的推進策略——以常德電大為例[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5):95-97.
作者簡介:
林濤(1964年-),女,湖南武岡人,長沙社區(qū)大學副校長、長沙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區(qū)教育、當代文學。
賴智龍(1986年-),男,江西贛州人,長沙廣播電視大學社區(qū)教育部科員,講師,研究方向:社區(qū)教育、古典文學。
馬?。?971年-),女,湖南靖州人,長沙廣播電視大學社區(qū)教育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區(qū)教育、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