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習慣即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肩上擔負著做學生學好英語領路人的重任。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使其走上英語學習的正軌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話題。
一、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要從興趣入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
(一)不斷提升自我,使英語課變得有趣,讓學生“愛”上你
“孩子之所以喜歡英語學科,是因為老師您喜歡他,他也喜歡您,喜歡上您的課?!边@位家長的話讓我甚感欣慰。那個男生很可愛,每節(jié)英語課前都要去辦公室問我去教室要帶什么,他想幫我拿走,課后又搶著把作業(yè)寫到黑板上,用來提示大家不要忘記。我總是笑稱他為我的暖心小秘書。聽到我的評價后,他對自己的學習和助我為樂的事情更是樂此不疲了。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肩上擔負著做學生學好英語領路人的重任。學生的心是純凈的,我們的愛,他們是感受得到的。愛屋及烏,學生會因為愛老師而努力學習,他們希望得到老師肯定的眼神和看到他們取得好成績后的欣慰笑容。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顧及學生的自尊心,批評教育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固然必不可少,但一定要注意方法得當,否則的話會適得其反。除此之外,幽默的教師也會贏得學生的愛戴。在一次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急于把英語作業(yè)寫完,開小差不聽課,而當時的課程講的正是課堂規(guī)則。于是我把表示規(guī)則的語句用在了該名學生身上。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通過所教授內容幽默、委婉地提示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一個小插曲,令課堂氣氛活躍,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了當堂課的重點詞句。做一個幽默且有愛的教師,叫學生如何不喜歡呢?
(二)充滿樂趣的課堂永遠不缺少聆聽者
一堂生動活潑且吸引眼球的英語課,是引發(fā)學生興趣的基點?,F(xiàn)在多媒體技術已被廣泛運用于課堂中,英語的學習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唱歌、表演、游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習得并鞏固所學知識。我們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并且吸引眼球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應該從實際著手,設計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玩中學,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應該牢記語篇教學的宗旨,為學生鋪設臺階,一步步地幫助其深入理解所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同時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學得饒有興趣,我們應從設計情境、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人手,使其從一開始接觸語篇教學就不會覺得很乏味。在講述卓別林一文時,我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卓別林影片中的精彩片段。當學生笑得前仰后合時,引出關于卓別林的簡單介紹的語篇教學。由此可以看出,我們應該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本篇教學中,如果不先播放視頻就直接講述,那本課的教學應該不會引起學生任何興趣,因為當代學生對卓別林知道得少之又少。通過經典影片,學生了解了卓別林的外貌特征、職業(yè)等,引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于是,他們更愿意了解這位著名演員的相關情況,那么我們的教學也就更易展開了。本節(jié)課后,學生仍樂此不疲地想了解關于卓別林的更多情況,教師可引導他們上網查閱資料、收集相關信息,讓學生的學習得到延伸。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二、“磨”出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
人們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這離不開日常所下的功夫。
(一)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家長的配合很重要
要把學生學習英語的好習慣“磨”出來,這需要教師和家長的長期配合,共同努力,一起監(jiān)管。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可能會有隨學隨忘的現(xiàn)象,而且英語課每周只有兩課時,如果不鞏固,學生會在下次英語課前把所學知識中的大半忘記。于是,在第一次開家長會時,教師就要與家長溝通,并告知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在家里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怎樣的英語學習氛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只要在短暫的時間內重復地出現(xiàn)所學的知識,記憶是可以長久保存下來的。學好英語要靠日常的積累與鞏固,家長可以每天在孩子臨睡前和起床前,循環(huán)播放所學的歌曲chant和單詞錄音。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發(fā)現(xiàn)學生大多可以把所學內容說得朗朗上口。據(jù)科學考證,21天的堅持就能夠養(yǎng)成一個習慣。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我所教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都養(yǎng)成了良好的課后聽說英語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和適時督促是其養(yǎng)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而家長讓他們多練練、多學學,他們就是不聽。確實,孩子畢竟是孩子,在沒有監(jiān)管的情況下,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學習,大部分學生是做不到的。所以,教師在有了要求以后就要及時獲得反饋。每天的督促與反饋,會促使學生情愿或不情愿地學習,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位剛工作不久的教師總在糾結為什么每次默寫,學生的成績都很差?當時我問他:你常留默寫作業(yè)嗎?他答:是。我又問他:留完作業(yè),你第二天默寫嗎?他說:不是經常默寫,只是偶爾檢查罷了。癥結找到了。有的學生是很會偷懶的,教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后,如果不及時獲得反饋,這項作業(yè)就形同虛設。學生會認為,完成不完成一個樣,反正老師也不會查。長此以往,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投機取巧的想法,隨著他們一次次的偷懶成功,這種想法會根深蒂固。反之,學生在教師經常及時檢查的情況下,會把默寫的習慣當作一種常態(tài),由此也就更能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學情。如果一個學生背10個單詞都比較困難,而你非要布置20個單詞,那么,這個要求就超出了他們可以承受的極限了,到那時做與不做一個樣,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自暴自棄,討厭授課教師,討厭這門學科。這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椋菚⒄`學生學業(yè)甚至未來發(fā)展的。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了解學生,合理地布置其能力范圍以內的任務,同時看到學生的進步要及時鼓勵,相信他們今天邁出一小步,明天就可以進步一大步。
(三)在“磨”課中體會快樂,促進成長
經過近三年時間的實驗和探究,我發(fā)現(xiàn)在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習拓展中,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的課堂興趣得到了極大提高。研究結果表明,在英語教學中靈活適當?shù)亍澳ァ?,可以獲得以下成效:
1.教育教學成效。
(1)真實自然,貼近生活。
學生通常喜歡談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因此,在每次的課堂上,我都把課上最后五分鐘留給學生,讓他們去說一下近期的所見所聞,學生們用英語讜著他們生活中最新發(fā)生的趣聞、新鮮事,課堂氣氛非?;钴S。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教學的目的,貼近生活,體會快樂,這是一種快樂的“磨”。
(2)形式多變,活潑有趣。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興趣。比如,用“藏物猜地點”的游戲教“Where is/are…?”,用“蒙眼摸物”的游戲教“What's this/that/it?”等句型。記得有一次在給學生們講指示代詞時,一個學生問我如何快速區(qū)分,我還沒回答,另一個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經驗:“記住over there?!边@是他在做題中發(fā)現(xiàn)的,非常快地記住了其中的區(qū)別。大家在互幫互助中分享經驗,學習的形式多樣了,老師的小助手多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2.學生學習成效。
(1)使學生擁有自學的能力,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我認為這應該算是一種生存能力。素質教育應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提醒著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創(chuàng)造。
(2)在“磨”中學,在“磨”中尋找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看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巨大的,他們飽含對知識的好奇心。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用“磨”的方式打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是讓學生在自主的“磨”課中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努力使英語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責任編輯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