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本次調查的內容是法學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狀況。濟南市某高校2020級法學專業(yè)的125位學生參與了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對專業(yè)知識的興趣不是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首要動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太高。而且專業(yè)學習對大一的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專業(yè)課的認知有一些偏差。學生從事法學學術研究的意愿較低,絕大多數(shù)學生打算將來從事法律實務或其他職業(yè)。
【關鍵詞】法學? 學習狀況? 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005-02
濟南市某高校2020級法學專業(yè)的125名學生參與了此次問卷調查。該高校是普通本科高校。本次調查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
一、學習動力
本次參與調查的學生都是大一的學生。學生進入大學后,因為沒有了高考這個指揮棒,他們的學習動力也會相應地發(fā)生根本的改變。本次調查問到學生學習的首要動力,并提供了六個選項:對專業(yè)知識的興趣,拿到學位,獲得獎學金,讓父母滿意,考研,找一份好工作。學生也可以在這六個選項之外,另填自己的學習動力,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這六個選項中選擇。125名學生中,只有2名學生選擇“獲得獎學金”,有6名學生選擇了“讓父母滿意”。選擇其余四項的學生人數(shù)大體相當,在24-28人之間。另外有學生自填了學習動力,包括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公平正義、實現(xiàn)人生價值、擁有選擇生活的能力,外界壓力等等。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真正從興趣出發(fā),由興趣主導去學習的學生,大概只有五分之一。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學習的首要動力都在對知識本身的興趣之外。在這些動力中,獎學金是最沒有吸引力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地而且是快樂地去學習。這才是良好且持久的學習方式。而如果缺乏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單單因為知識帶來的利益去學習,這往往不能使學生因為學習而擁有快樂,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所以,用各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學習的積極性
大學學習跟高中學習很大的不同是,學生在學習上擁有了更多的自由。不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教師對學生的督促與約束都變少了。同時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尤其是在課下。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就更大了。本次問卷調查中,涉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共有五個,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關于課上學習積極性的,涵蓋兩個問題。另一類是關于課下學習積極性的,共有三個問題。
(一)課堂學習
本次調查讓學生自我評價上課聽講的專注程度。具體情況見下表:
從圖表看,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非常專注聽講,幾乎不分心,二是難以集中精力聽講,分心嚴重,都非常少見。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大多數(shù)情況下能專心聽講,只是偶爾會分心。有一少部分學生會常常分心。這一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在課上積極投入到學習中,能夠認真對待課上的學習。
關于課上學習積極性的另一個調查問題是,學生更喜歡哪種課堂學習方式?是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內容,還是積極與老師互動?學生也可以另外填寫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積極與老師互動常常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有較強的參與感,能夠跟著老師的講解去思考,并提出問題、質疑,或表達自己的看法。而被動接受講解的學生往往參與感不強,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通常這些學生對老師講解的內容缺乏進一步的思考,辨析。這樣學習不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專業(yè)課內容,也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調查結果是,有47位學生喜歡被動接受老師的講解。有65位學生喜歡積極與老師互動,另有13位學生提出喜歡以上兩者的結合,或小組討論等方式。從調查的結果看,喜歡積極與老師互動的學生略多于喜歡被動接受講解的學生。但這一結果與某位老師多年上課看到的情況并不一致。在課上當老師給學生機會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很少有學生起來參與,常常沒有學生主動站起來。個別情況下,能有幾位學生站起來表達看法。所以,盡管學生心里喜歡互動,但可能基于種種原因,無法真正實踐互動。比如學生擔心自己的看法不夠成熟,或者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不敢質疑老師等等。
(二)課下學習
法學專業(yè)的學習內容,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上的學習。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歷史上的經(jīng)典著作,以及司法實踐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都應該是重要的學習資源。而一門課幾十個課時的學習,完全不能滿足廣泛及深入的學習要求。這就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去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而現(xiàn)在學生可以非常便利地獲得各種學習資源,這為學生課下的拓展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條件。但從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現(xiàn)在資訊的便利為自己的專業(yè)學習服務。
傳統(tǒng)的拓展專業(yè)知識的方式就是進一步讀書。在這一次調查中,問到學生會不會在老師要求的學習任務之外,主動查找、閱讀與課程相關的著作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面?14位學生回答經(jīng)常會,約占學生總數(shù)的11%。87位學生回答偶爾會,22位學生說幾乎不會。有兩位學生沒有回答。除了傳統(tǒng)方式,現(xiàn)在網(wǎng)絡視頻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國內外各大學的公開課,這為學生開闊視野和加深學習提供了很好的資源。但學生的利用率不高,只有很少的學生會利用這一便利的資源。具體情況見下表:
另外,同學之間在課下探討專業(yè)問題,也是拓展專業(yè)學習的重要方式。調查結果是125位學生中,有33位說極少交流學習,有72位表示偶爾會交流,20位學生說經(jīng)常會交流。經(jīng)常會交流的學生僅占到16%。
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學生在課下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學生擴展閱讀,及觀看網(wǎng)絡公開課的比例都較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的情況也不多。所以,盡管有資源獲取的便利條件,但這并沒有充分轉化成學生積極學習的方便。
三、學習的難易程度
在本次調查中,問到學生認為專業(yè)學習的難易程度如何。從調查結果看,專業(yè)學習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選擇“非常難,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的學生有6位。49位學生選擇“比較難,有較多難懂的地方?!庇?5位學生選擇“有些難,有一些難懂的地方”。選擇有難度的這些學生占到了總人數(shù)的88%。選擇代表難度較大的前兩項的學生占到了總人數(shù)的44%。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
從高中到大學,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高中階段的文科學習,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大學階段的法學學習,則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理解比記憶要難,所以大一的學生在學習的轉換中,會感到一些難度。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讓學生盡快適應專業(yè)學習。
四、對專業(yè)課的認知
關于一門專業(yè)課吸引學生的首要要素,學生的選擇如下:
從學生的選擇看,真正關系到專業(yè)課核心品質的選項,學生選擇都較少,而學生更看重形式上的“生動有趣”。這一結果表明,學生對專業(yè)課的認知有一些偏差,不太清楚上專業(yè)課真正重要的事是什么。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法學專業(yè)的學生應該看的是門道,比如理論的深度,學術前沿等等,而不是看熱鬧“生動有趣”。盡管生動有趣也很重要,但它不是一門課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學生不能被“門道”吸引,而是被“熱鬧”吸引,恐怕會錯過一些重要的專業(yè)知識學習。
五、職業(yè)規(guī)劃
從調查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未來的職業(yè)都有規(guī)劃,僅有5位學生沒有規(guī)劃。有57位學生的規(guī)劃是從事法律實務,有55位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不局限于法律相關的職業(yè)。打算從事法學學術研究的學生只有6位。從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來看,很少的學生對學術研究感興趣,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從事法律實務或其他職業(yè)。
參考文獻:
[1]黃小歐,龐學光.大學生學習力現(xiàn)狀調查[J].高教探索,2020,11.
[2]吳嘉陳,賈興騰.大學生學習狀態(tài)及專業(yè)滿意度調查研究[J].科教文匯,2019,12.
[3]劉立飛.基于地方性院校大學生學習狀況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河套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0.
[4]姚韋靖,陳海明,龐建勇,傅菊根.普通高校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yè)為例[J].安徽建筑,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