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蕾
內容摘要:本文以現代漢語中常用的“X于”型單詞為研究對象,采用描寫與解釋、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察現代漢語中近義“X于”型單詞彼此之間或跟其近義詞之間的用法差異等。涉及到的重點研究對象包括:(1)“鑒于”與“由于”;(2)“關于”與“至于”;(3)“過于”與“過”;(4)“終于”與“終究”“到底”。
關鍵詞:跨層結構 “X于”型單詞 近義詞辨析
一.引言
在現代漢語中,有一類“X+于”形式的單詞(以下簡稱“X于”型單詞),如“在于”“敢于”“終于”“由于”等。它們大多是跨層結構詞匯化的結果。本文擬以現代漢語中常用的“X于”型單詞為研究對象,研究現代漢語中近義“X于”型單詞彼此之間或跟其近義詞之間的用法差異等。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近義“X于”型單詞彼此之間的用法差異辨析;二是“X于”型單詞與其近義非“X于”型單詞的用法差異辨析。涉及到的重點研究對象包括:(1)“鑒于”與“由于”;(2)“關于”與“至于”;(3)“過于”與“過”;(4)“終于”與“終究”“到底”。
二.“X于”型單詞的用法差異辨析
(一)“鑒于”與“由于”
介詞“鑒于”和“由于”兩者較多出現在書面語中。介詞“由于”所在的介賓短語“由于NP”主要表示原因,NP用來指明引發(fā)后續(xù)動作或事件的因素。例如:
(1)由于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民族工作、共同做民族工作的好局面。(人民日報2001年11月29日)
(2)他們中多數人是對M老師所學的東西抱有一種“孤獨”的關心,由于M老師的自殺,他們自己就有了一種“剩余人”之感。(大江健三郎《新人呵,醒來吧》)
上述例句中,例(1)句中,“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是“全社會形成好局面”的原因。例(2)句中,“M老師的自殺”引發(fā)后續(xù)事件“產生剩余人之感”的因素。
介詞“鑒于”所在介賓短語“鑒于NP”也是主要表示原因的。例如:
(3)最近中共二中全會公報又具體指出,鑒于1956年計劃執(zhí)行的情況,1957年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人民日報1957年01月04日)
(4)鑒于上一次回來的教訓,他只是說著:“這說書還登報?”(李凖《黃河東流去》)
上述例句中,例(3)句中,“1956年計劃執(zhí)行的情況”是引發(fā)“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的因素。例(4)句中,“上一次回來的教訓”是原因,后句表結果。
由此可見,介詞“由于”和“鑒于”長時間被混淆,是因為有著共同的語義特征[+原因],并且大部分“由于NP,S”句和“鑒于NP,S”句內部都存在因果關系。事實上細究起來,這兩個介詞在用法上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比較例(1)(2)和例(3)(4)可以發(fā)現,“由于NP”的續(xù)段S中的(隱性)主語既可以是指可以是指人或動物的名詞性成分,如例(2)中續(xù)段S的主語是“他們”(人),也可以指一般的無生命體征的主體,如例(1)中續(xù)段S的隱性主語是“國家”?!拌b于NP”的續(xù)段S中的(隱性)主語必須是指人或動物的名詞性成分,如例(3)中續(xù)段S的隱性主語是“國民”,例(4)中續(xù)段S的主語是“他”(人)?!拌b于NP”的續(xù)段S中的(隱性)主語不能是無生命體征的主體,例如:
(1)*鑒于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民族工作、共同做民族工作的好局面。
(5)*鑒于徹夜不斷的暴雨,低洼處的房子都被淹了。
這是因為“鑒”最初表示“(照)鏡子”義,而通常只有人、動物等有生命的主體才會主動照鏡子,以便反觀自身。由此可見,“鑒于”跟“由于”在用法上的差異,主要是由跨層結構“鑒于”在詞匯化過程中的語義滯留導致的,滯留的義素是[+有生命]。
(二)“關于”與“至于”
介詞“關于”和“至于”都可以作話題標記,引導話題,其賓語表示動作或行為涉及的某個方面。例如:
(6)關于“好”與“壞”的區(qū)分,兩人在生命早期就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但現在又以某種新的形式再度出現。(菲茨杰拉德《美麗與毀滅》)
(7)關于“神”,簡直就不能談論了。(里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8)有人曾說“我的朋友”是標榜,……,大書特書,怕也免不了標榜氣。至于“真摯的”,也是從英文里搬來的,毛病正和“親愛的”一樣。(朱自清《語文影及其他》)
(9)“祿”現在叫勤務員或是公務員,你不能在門上貼個倒“祿”字,以求在新的一年加官進爵,不斷進步。至于“?!?,最是眾說紛紜的詞,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條對“?!钡淖⒔?。(畢淑敏《預約死亡》)
通常情況下,“關于”“至于”二者可以相互替換,替換后句子仍能成立,但在語義上有一定的差別。張誼生(2009)指出“關于”引介與某人/事相關的話題,強調關聯、涉及。陳昌來(2002)認為“‘至于在話語中主要引進另提的話題,使這個話題在語義上跟別的話題并列或更進一層”。我們將例(6)-(9)中的“關于”和“至于”彼此替換,得出如下句子:
(6)至于“好”與“壞”的區(qū)分,兩人在生命早期就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但現在又以某種新的形式再度出現。
(7)至于“神”,簡直就不能談論了。
(8)有人曾說“我的朋友”是標榜,……,大書特書,怕也免不了標榜氣。關于“真摯的”,也是從英文里搬來的,毛病正和“親愛的”一樣。
(9)“祿”現在叫勤務員或是公務員,你不能在門上貼個倒“祿”字,以求在新的一年加官進爵,不斷進步。關于“?!?,最是眾說紛紜的詞,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條對“?!钡淖⒔狻?/p>
就例(6)的語義來說,我們能夠感知到說話者在表達“‘好與‘壞的區(qū)分”這個話題之前已經對其他觀點提出過論述,或者是關于“好”與“壞”的定義,或者是關于“好”與“壞”的聯系。而例(6)顯然沒有這樣一層意義。例(7)的語義,我們可以感知到說話者在談論“神”這個話題之前已經表達過其他觀點,例(7)沒有這樣一層意義。我們發(fā)現,例(8)中的話題正是通過“至于”從“我的朋友”轉換為“真摯的”;例(9)中“至于”在話題“祿”的基礎上引出另一話題“?!?,“至于”有標記話題轉換的作用。而例(8)(9)中的“關于”并沒有這樣的作用。所以,例(8)(9)相對于例(8)(9)來說,語篇的前后銜接、語義的連貫性要差一些。
總的來說,介詞“關于”和“至于”相互替換后雖然語義會有一定變化,但不影響句子的成立和表達。但是二者仍存在不能替換的情況,當介詞“至于”位于一組前后有明顯的對比關系(按:構成對比關系的是前后兩個話題)的句子中時,“至于”不能換成“關于”。例如:
(10)日本文人從美而易落的櫻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暫,武士們就聯想到捐軀的壯烈。至于一般人民,他們喜歡櫻花,就是因為它在凄厲的冬天之后,首先給人民帶來了興奮喜樂的春天的消息。(冰心《冰心全集·第五卷》)
(10)*日本文人從美而易落的櫻花里,感到人生的短暫,武士們就聯想到捐軀的壯烈。關于一般人民,他們喜歡櫻花,就是因為它在凄厲的冬天之后,首先給人民帶來了興奮喜樂的春天的消息。
(11)想到他將把她從目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她對他愛得更深了。至于他,并沒有把結婚這個條款放在心上。(西奧多·德萊塞《嘉莉妹妹》)
(11)*想到他將把她從目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她對他愛得更深了。關于他,并沒有把結婚這個條款放在心上。
在例(10)中,根據語義我們可知“文人和武士”與“一般人民”形成對比,將“至于”換成“關于”后,例(10)不成立。例(11)“她”和“他”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將“至于”換成“關于”后,例(11)不成立。
這種情況是因為“至于”引進話題時具有標記話題轉換的作用(“至于”意即“走到”,暗示言談從話題X轉而走到話題Y),這是詞匯化過程中的語義滯留(“至”的位移運動義的滯留)導致的。“至于”強調“從話題X轉而走到話題Y”這種連帶關系,話題X和話題Y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情況,它們之間就必然存在著對比,而“關于”沒有這種對比性質。所以當“至于”所引的話題句與前一句子有較強的對比關系時,“至于”不能替換成“關于”。
(三)“過于”與“過”
“過于”作程度副詞,表示程度或數量過分,含有貶義。在現代漢語中,副詞“過”與其有著相同的含義。例如:
(12)他到世界各地旅游,并發(fā)現英國社會過于墨守成規(guī),英國人過于一本正經,英國的思想過于尊經重道。(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
(13)他相當納悶他們是否懷抱著過于不實的夢想。(菲茨杰拉德《美麗與毀滅》)
(14)這兒氣候過冷,讓出生在熱帶的他不易血氣旺盛。(拜倫《唐璜》)
(15)屋內朝東的窗簾都已拉下,以防早上的陽光使房間過熱。(西德尼·謝爾頓《惡名》)
例(12)(13)句中的副詞“過于”和例(14)(15)句中的副詞“過”都修飾謂詞表示程度的過分且都含有貶義色彩。但我們發(fā)現,在以上例句中,我們不能將二者互相替換。例如:
(12)*他到世界各地旅游,并發(fā)現英國社會過墨守成規(guī),英國人過一本正經,英國的思想過尊經重道。
(13)*他相當納悶他們是否懷抱著過不實的夢想。
(14)*這兒氣候過于冷,讓出生在熱帶的他不易血氣旺盛。
(15)*屋內朝東的窗簾都已拉下,以防早上的陽光使房間過于熱。
盡管副詞“過于”和“過”所起的修飾作用相同,但我們一般不說某人“過墨守成規(guī)”“過一本正經”“過尊經重道”“夢想過不實”,也不說“氣候過于冷”“房間過于熱”。即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副詞“過于”后一般不接單音節(jié)謂詞成分,而副詞“過”則通常只修飾單音節(jié)謂詞成分。究其原因,是因為漢語單音節(jié)詞有著雙音節(jié)化趨勢。馮勝利(1998)認為“漢語最基本的音步是兩個音節(jié),韻律詞是由音步決定的,由一個音步構成的韻律詞是標準韻律詞”。結合這里的“過于”和“過”的使用來說,“過于”已經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構成一個韻律單元,那么“過于”后接的謂詞就要自成一個韻律單元,因此這個謂詞一般是雙音節(jié)詞或多音節(jié)詞,而不能是單音節(jié)詞。對于“過”來說,“過”本身是單音節(jié)詞,因此“過”往往要與其所修飾的謂詞進行語音上的組配,形成一個韻律單元(最好是標準音步,即雙音節(jié)音步),所以,副詞“過”所修飾的謂詞一般是單音節(jié)謂詞。
但在如“這兒太過冷清了”這樣的語句中,副詞“過”修飾的是一個雙音節(jié)謂詞(“冷清”)。這種情況是可以解釋的。拿此例來說,“冷清”本身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構成一個標準音步,而這時“過”前有一個單音節(jié)副詞“太”,它能將“過”拉向自己進行語音上的組配,構成一個雙音節(jié)韻律詞“太過”。所以在實際語料中,副詞“過”所修飾的謂詞存在不是單音節(jié)謂詞的情況。
(四)“終于”與“終究”“到底”
從客觀意義上講,副詞“終于”“終究”“到底”的詞義中都含有“最后”這個語義特征,三者引導的語塊都表示事態(tài)發(fā)展到最后所出現的結果。例如:
(16)他們終于一個接一個地從夏季的圍困中解脫了出來。(彼得·梅爾《普羅旺斯的一年》)
(17)我終于把作業(yè)做完了。
(18)也許抱不抱回來都一樣,終究還是一個死吧。(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19)如果太太也有外遇,他終究不會好過,只是他根本就沒有苛責她的權利。(渡邊淳一《失樂園》)
(20)比西嘹亮的嗓音也響起來了:“圣呂克!我到底沒有弄錯。”(大仲馬《蒙梭羅夫人》)
(21)她想法不讓他們成功,但是到底“農轉非”了,氣得她早早關燈睡了。(李國文《危樓記事》)
(22)他是個土地測量員,那也許多少有點名堂吧,可到底還是一場空。(卡夫卡《城堡》)
例(16)(17)中的“終于”、例(18)(19)中的“終究”以及例(20)-(22)中的“到底”都強調最后結果的出現。
但“終于”“終究”“到底”這三個時間副詞在主觀意義上有差別?!敖K于”強調最后結果的合目的性或合預期性(含有[+合目的/預期]的語義特征);“終究”強調最后結果的反目的性或反預期性(含有[-合目的/預期]的語義特征);“到底”既可以強調最后結果的合目的性或合預期性,也可以強調最后結果的反目的性或反預期性(含有[±合目的/預期]的語義特征)。比如,在例(16)中,“終于”強調最后結果“從夏季的圍困中解脫了出來”的達成是合期望的,當事者希望發(fā)生的結果最后發(fā)生了。例(17)中“終于”強調結果的合目的性。而例(18)中“終究”強調的結果“還是一個死”含有[-合預期]的語義,即當事者不希望發(fā)生的結果最后發(fā)生了。例(19)“終究”強調的結果“不會好過”含有[-合目的]的語義。再看副詞“到底”。張秀松(2008)指出強調目的達成之不易是“到底”的典型用法,但它還有些非典型用法,如強調結果出現完全在預料中,如在例(20)中“到底”強調的結果是[+合預期]的。但“到底”也可以表示結果的出現不合目的或預期,如例(21)中“到底”強調的結果是[-合目的]的,例(22)中“到底”強調的結果是[-合預期]的。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表格:
三.結語
本文主要進行了“X于”型單詞內部近義詞的辨析,包括“鑒于”“由于”、“關于”“至于”的對比分析等,同時涉及“X于”型單詞與非“X于”型單詞之間的近義辨析,包括“過于”“過”、“終于”“終究”“到底”的對比分析等。本研究對通行的《現代漢語》教材及有關詞匯、語法論著中關于上述近義詞的用法辨析有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昌來.《介詞與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28.
[2]馮勝利.《論漢語的自然音步》[J].《中國語文》,1998(02).
[3]劉麗紅.基于語料庫的“關于”“至于”“對于”多角度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4]劉清.“關于”“對于”“至于”的對比及教學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孫佳.“鑒于”與“由于”介詞用法的多角度考察與分析[J].《學語文》,2018(2).
[6]張秀松.“到底”的共時差異探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8(4).
[7]周卓.“關于”“至于”“對于”標記話題的比較研究[D].寧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