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季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闡釋部分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既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因此,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熟悉字詞、提取信息、理解信息、交流感受這些基本思維層面,而要努力向高階思維進軍,以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一、敞亮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過程
根據(jù)美國學者安德森等人將人的認知過程由低到高的層次分類(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六個層次),我們現(xiàn)行的課程標準中提出“分析性思維”“評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指向的均是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要在識記、理解等低階思維基礎上,著重發(fā)展學生的分析、評判、創(chuàng)造三大高階思維。這些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從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中找到路徑。
如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自相矛盾》一課的練習,問“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學生直接引用文本或者用自己的話作答,這樣的思維就是低階的。此時,教師要讓學生清楚發(fā)問(這個賣矛和盾的人為什么不能回答),尋找原因(夸自己的盾堅固,又夸自己的矛銳利),分析判斷(用他的矛刺他的盾,必然要么刺破,要么刺不破,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會與他前面說的話矛盾),得出結論(因為他將自己的盾和矛都夸到了極點,從而帶來了自相矛盾,所以他不能自圓其說了),這樣敞亮學生的思維歷程,方能引導他們在深入思考中走向高階思維。
二、設計有深度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都離不開學生真實的語文實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設計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實踐活動,對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大有裨益。
如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田忌賽馬》一課中,孫臏提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一策略,學生在閱讀時已然知道結果,會覺得“也不過如此”,孫臏的這一智慧并未能得到學生的賞識。因此,我們有必要結合書中的插圖,讓學生通過畫圖、列表等操作,發(fā)現(xiàn)馬的幾種出場順序及其帶來的不同結果;從文字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孫臏敏銳的洞察力(上中下三等,腳力相差不多)、對田忌的了解(田忌非常信任孫臏)、注意謀略的保密性(直到比賽前一刻才悄悄說出)……當學生知曉了這些軍事家必備的素質,對孫臏的評價必然會立體、多維化。
曾有教師在教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談談孫臏的做法是不是有違誠信。這樣的道德思辨,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結論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進行了真正的語言訓練和高階思維訓練,其意義是深遠的。
三、發(fā)揮閱讀評價的導向功能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將理性思維、批判質疑、探究反思、問題解決都列入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向思維的更深處漫溯的同時,還要注意發(fā)揮課堂即時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讓學生樂于探究,主動探究,深入探究。
如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跳水》一課中,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多次寫水手的笑,看似不經意的描寫,卻對故事情節(jié)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梢哉f,正是因為他們的笑,才導致了猴子的猖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最后讓孩子處于危險之中。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將水手的笑要么解讀得很平常,要么解讀得很嚴重。其實,令大家開心的,不僅僅是自猴子的頑劣行為,還有這一天難得的好天氣、大家難得的放松機會。因此,筆者首先肯定了學生的想法,然后追問:“大家的快樂,僅僅是猴子帶來的嗎?”這樣,學生的思維被充分打開,分析、判斷能力得到錘煉。
不輕易否定學生,始終以熱情的鼓舞、激勵去打開學生走向高階思維的通道,如此,學生才不會經常產生挫敗感,喪失高階思維的動力和興趣。
總之,在進行“語言文字學習與運用”的過程中,教師要緊貼學生的認知,在低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逐漸滲透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切實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