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國慶
【摘要】本篇主要對廣西花鳥畫中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植物進行藝術研究和探索。一方土地孕育一方文化,筆者從了解廣西地理環(huán)境,到深入其文化并梳理廣西近代花鳥畫的歷史,研究各個時期繪畫方式的轉變,在創(chuàng)作中重塑花卉植物形象的傳承,以此展開對物象的表達。個人藝術表現(xiàn)與人文歷史相結合,提煉出新的藝術形象。
【關鍵詞】廣西特色花卉;花鳥畫;藝術形象
在從中國花鳥畫角度上來研究廣西花卉植物過程中,藝術家們雖然在花卉題材的藝術形象上面有所涉足,但缺少持續(xù)化表現(xiàn)的過程,筆者認識到這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把它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路徑。取材方面,對廣西花卉植物中的棕櫚樹這種南方植物進行再認識并賦予其藝術化表現(xiàn),結合中國畫傳統(tǒng)技法,利用特殊的觀察方式,運用重彩使其賦予傳達一定的含義,同時在構圖、色彩等方面加以注重,全方面展現(xiàn)出廣西花卉的特點,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提煉藝術語言,以此打造新的藝術形象。
茂盛、常綠、神秘和熱情是筆者給廣西花卉植物的關鍵詞。廣西是我國花卉植被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是眾多生物的天堂。廣西地處中國南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豐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充沛的降水滋養(yǎng)著這片特有的常綠闊葉林和常綠硬葉林典型植被。為進一步研究廣西花卉植物的特征,筆者在廣西周邊地區(qū)(南寧、柳州、桂林、防城港)對植物花卉進行考察,了解植物生長屬性和生長規(guī)律。由于受到特有的氣候條件的影響,這些花卉植物四季常青,枝繁葉茂,因此廣西也有“植物王國”和“花卉寶庫”的美稱。在這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季節(jié)色彩——綠色,也就成為了廣西典型的主題顏色。而在四季大多以綠色為主時,廣西的冬天卻顯出了它特立獨行的一面——廣西冬天陰冷潮濕,大部分植物開始進入衰敗期,植被與天空色彩的相互襯托,進而出現(xiàn)灰色等高冷色系。而在晴天的傍晚,在天空的映襯下則出現(xiàn)高明度的藍色系,此時又變得高級而富有神秘的色彩。同時,魚游、蟲飛、溪水流、禽鳥鳴等,為廣西獨特的地域環(huán)境增添了與眾不同的熱情的生命力量。
在廣西花卉資源中,常見的有紫荊、菊花、木棉、桂花、紫薇、茶花、使君子、鳳凰木、劍麻花、三角梅、香樟、蘇鐵、棕櫚、芭蕉等綠喬木和灌木,歷代中國畫大師們曾將這些花卉植物作為繪畫元素來表達并發(fā)展其文化,例如:關山月、石濤、徐渭、吳昌碩、齊白石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齊白石的《棕櫚雛雞圖》《芭蕉》等關于棕櫚樹和芭蕉題材的作品。
從中國繪畫歷史來看,繪畫流派和繪畫風格與當?shù)氐赜蛱卣饔兄懿豢煞值年P系,地理位置和植物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造就不同的文化特色和風格的演變。于是,地域性特色成為這個時代打造地域風格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派、浙派、黃土畫派、嶺南畫派、漓江畫派等。也正是因為強烈的地域性讓中國畫發(fā)展呈現(xiàn)出百家爭鳴的蓬勃生機。從五代時期的“黃荃富貴、徐熙野逸”到“宋代院體花鳥畫”,再到明代的“南陳北崔”等。由于地域不同,透過物象表達出社會、時代、情感、筆墨語言也是大相徑庭。而廣西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氣候條件為廣西花鳥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花、鳥蟲、走獸以及季節(jié)氣候變化等都可以作為花鳥畫的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隨著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辛勤耕耘,長期的研究、探索、創(chuàng)新,現(xiàn)在正在將廣西花鳥畫發(fā)展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度。20世紀30年代,徐杰民、馬萬里、陽太陽等人對廣西花鳥畫的開天辟地,于是具有廣西地域性的花鳥畫艱難起步。到20世紀70年代,廣西花鳥畫的地域風格開始多方面發(fā)展,有來自“海派”的馬萬里、“留日歸國”的陽太陽、“嶺南畫派”的黃獨峰、“津門畫派”的蕭朗等,廣西花鳥畫出現(xiàn)了各種藝術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這個時期也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為后來開拓漓江畫派這樣的地域性流派奠定基礎。
在已經出現(xiàn)的廣西花鳥畫中,廣西的花鳥畫風格大致分為四種:一是以廣西特有花卉創(chuàng)作滿構圖式的作品樣式,層次豐富,有大寫意之風和工筆沒骨風格,層層暈染,例如黃獨峰的《鳳凰花開紅滿天》,以典型的南方植物鳳凰木為創(chuàng)作題材,表現(xiàn)出鮮活的生活色彩和新時代語境下中國繪畫圖式。二是繼承傳統(tǒng)文人畫圖式風格特點,例如馬萬里以南方特有植物芭蕉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蕉林》《蕉葉》和伍小東以表現(xiàn)南方野逸之感的《雨后天晴云破處》《廖花紅影》等以折枝構圖為主的傳統(tǒng)形式和用傳統(tǒng)的筆墨技法結合現(xiàn)代意識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品。三是注重在色彩上的突出表達,例如余永健以南方花卉和蔬果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紫帝紅蕤》《雨后佳果更紅艷》等來表現(xiàn)南方花卉植物的熱情、郁郁蔥蔥、四季常青、野卉飄香、氣候溫和濕潤的特點,利用不同的色彩表達出自然中的溫和、清新、濕潤、野卉之感。四是在季節(jié)交替上,例如陳再乾以南方的季節(jié)性特征創(chuàng)作的《南疆之春》等表現(xiàn)出綠色是廣西四季的代名詞,但植物在地域景觀中是隨季節(jié)所變化的。
從全國來看,廣西花鳥畫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具有奇特的地域性特征和特殊的民族文化,又有新時代的精神風貌,這種獨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的繪畫風格也造就了獨到的審美。也是這一時期,廣西花鳥畫開始慢慢形成廣西的“文化名片”。
作為一個北方人第一次來到廣西,映入眼簾最多的就是常綠棕櫚樹。它粗壯的主干筆直而修長,一片片巨形葉子由樹頂向外舒展宛如一把大傘。由于廣西天氣炎熱,碩大的棕櫚樹成了人們的避風港。棕櫚樹和深藍色天空相互襯托,和傳統(tǒng)花鳥畫中的花卉植物不同,它高大的身軀給人以神秘、熱情、豐富、飽滿的感受。站在棕櫚樹下,就如寄予“棕櫚樹下養(yǎng)精神”的特殊情感,燃起筆者對這種情感表達的迫切。
將自然界中的物象進行繪畫雕琢,就需要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表達塑造它,對其結構進行分析并反饋在自己的畫面上。人云亦云,每個人的知識見解不同,在表達藝術形象時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但對于實物來講,我們不能看到什么就畫什么,在其基本物理結構及色彩的基礎上對物象塑造,用筆墨思維展示,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中國畫是強調用筆的,根據(jù)個人的審美及性情,自然形象就有所不同。若碰到一個新的藝術形象,在目前還沒有固定成較典型的藝術表現(xiàn)語言,這樣就可以結合自己在技法方面的研究來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對物象進行了藝術轉換,根據(jù)物象實物及畫面所需的氣息,采用不同線條塑造物象的狀態(tài),使畫面中具有一種點、線、曲、直、疏、密對比的節(jié)奏感;用不同的描法來體現(xiàn)主體物象,突顯質感。在設色方面,將根據(jù)畫面意境需要,對其進行主觀處理。從實物轉換到藝術形象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藝術夸張,提煉出創(chuàng)作規(guī)律,從形象塑造中體現(xiàn)作品的精、氣、神、形。
在觀察棕櫚樹生長情況后,筆者選擇以廣西冬季夜晚的景象為主要創(chuàng)作點,表達廣西花卉植物在夜間所傳遞出的茂盛、常綠、熱情和神秘的形象,并以棕櫚樹為題材創(chuàng)作《南國之夜》(圖1)進行實踐論證:
為將中國畫傳統(tǒng)技法更好地應用在南方花卉植物中,并體現(xiàn)南方花卉植物的飽滿感受,在創(chuàng)作《南國之夜》時首先做出骨架的穩(wěn)定鋪墊,并且對構圖進行了分析。在古代中國畫論中最早對“構圖”引起重視的是東晉顧愷之,他提出“置陳布勢”,其理論最先涵蓋了中國畫構圖中對位置的擺布以及形狀、色彩的位置在中國畫中的運動和方向。后有南齊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論,其中一法即是“經營位置”,成為中國古代美術作品品評的重要原則之一。根據(jù)繪畫主題所表達的南方冬季傍晚的場景,筆者采用全景式的構圖,并使用豎長條形的邊框形式,畫幅豎向大于橫向,發(fā)揮垂直力場大于水平方向的作用,視覺上有縱深垂直拉伸的感覺。因為尺幅較大,所以筆者選擇了容易控制的黃金分割法“三七開”。在開始進行鉛筆起稿之前,因為物象位置的不同,畫面會根據(jù)大小、位置和空間正負形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筆者經過了多個小稿的推敲,最終找到那個最理想的空間布局和空間分割方式。在感性和理性的創(chuàng)作上共同起步,以更符合審美規(guī)律,以更合乎法度的空間布局方式來表現(xiàn)《南國之夜》的主題。首先在造型過程中通過順勢造型方式,布局安排從起手布勢開始,從右下角出枝求勢,二則按照筆路給予變化和豐富主題形象生發(fā)造型,最終形成棕櫚樹的造型形象,在順著主勢基礎上左右開合,最后將畫面穩(wěn)定在繪畫空間之中。所謂起承轉合,整個大勢構圖得已實現(xiàn)。整體大勢安排妥當之后選擇畫眼,“畫眼”是打開畫意和畫境的關鍵點,在靜態(tài)的棕櫚樹面前利用小鳥表達出畫面的生意盎然之感,使畫面有畫意溢出的效果。點、線、面以及動、靜等結合,使整個畫面融會貫通。在創(chuàng)作中,筆者以重彩來表達《南國之夜》,并在創(chuàng)作材料上面進行了有效分析。中國畫的特有表現(xiàn)材料有紙本和絹本兩種,紙本和絹本也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不同肌理所采用的材質不同。而這次創(chuàng)作主要用加厚礬宣的紙本是因為用重彩的方式來表達南方神秘的場景,在繪畫過程中會用到洗、擦、染等手法,對紙張要求較高。在中國畫的顏料方面,選擇的是天雅中國畫礦物質顏料和姜思序堂兩種,姜思序堂顏料溫和細膩,天雅礦物色相比之下比顆粒較粗糙,外加礦物質唐卡巖彩閃光片。經過四個月的推敲和繪畫,最終完成。
通過對廣西花卉植物的觀察和了解、考察與研究,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內心對廣西地域情懷的一種熱烈、濃郁、蒼翠如滴的風情面貌,并使它藝術形象化。通過塑造物象和意境表達以及對南國風情所感,筆者找到一種呈現(xiàn)南國藝術形象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表現(xiàn)形式的藝術手法。
以廣西花卉植物為題材進行花鳥畫創(chuàng)作,在表現(xiàn)之前,需要在腦海中或小稿中進行繪畫語言轉換。為了表達出朦朧、神秘的感覺,筆者重點選擇運用掏染法,掏染法最能表現(xiàn)出物象朦朧的狀態(tài),使形象似有似無地表達出來。接著運用虛染,使物象輪廓與背景相融并虛化物象。為表現(xiàn)自然界天空的明凈、高遠,筆者運用了洗畫的方式進行制作。最后利用現(xiàn)代重彩“灑金法”,將粗顆粒云母和粗顆粒閃金片加膠利用工具撒到畫面,增加繪畫藝術結構,從而表現(xiàn)出夜色天空的美感。
花鳥畫是最深奧玄妙的畫種,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畫哲學思想的文化形式,也是表現(xiàn)畫理中“格物致知”的典范?!盎B畫”意旨指向明確,也是中國畫到中國化的“歸屬”,格物而不求物,體現(xiàn)著更多的文化智慧。在創(chuàng)作花鳥畫的過程中,由于每個人對于物象的感受和敏感度不同,塑造出的形象和手法也就大相徑庭。但是畫家們不能只是注重物象表面和單純的模仿,而是需要重視主體的抒情和表達,讓主體與客體達到藝術家內心的情思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高度統(tǒng)一。筆者對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卉植物棕櫚樹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作實踐,形象生動地構建了廣西地域性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1]唐秀玲.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構圖研究[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6.
[2]唐秀玲.重彩技法語言解析[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3]余永健.象外折枝[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
[4]陳綬祥.國畫指要[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5]伍小東.花鳥畫寫意畫教程[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8.
[6]伍小東.語華畫語[M].南寧:廣西美術學出版社,2008.
[7]伍小東.累硯集[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9.
[8]胡明哲.良師畫室——胡明哲巖彩景物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9]梁建平.廣西珍稀瀕危樹種[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10]牛克誠.水墨正青春[M].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15.
[11]胡明哲.巖彩畫藝術[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
[12]中國植被編委會.中國植被[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13]李永強.中國畫名家在廣西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活動[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