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郭 峰 蒲 勇 唐慧玲 李 衛(wèi)
重慶市黔江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9000
心血管病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2016年我區(qū)被確定重慶市首批三個項目點之一,心血管疾病又被稱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包括人體內轉運血液的組織以及器官(心臟、動脈、靜脈等),也可以分成慢性心血管疾病,機型心血管疾病,心臟屬于中空的肌性器官,主要作用就是給軀體供氧,將體內的代謝產物清除,也就是將缺氧血液收集起來,然后泵入到肺中,氣體交換完成后,將富氧血液泵入到全身組織中,幫助各個組織完成組織功能,2016-2018年度高危檢出率為25.62% ;高危人群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有效干預管理是該項目的核心意義。
1.1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心血管病項目國家項目辦返回2016年至2018年黔江區(qū)高危篩查項目所篩出來的高危人群的數據,經整理后,得到4523名高危人員的數據。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資料主要來自現(xiàn)有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用SPSS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高危人群基本特征 2016-2018年4523名患者中,平均年齡為58.26歲,女性占61.91%(2800/4523)。74.84%的人群擁有非農業(yè)戶口,72.98%的家庭收入位于10000毐50000元之間,60.29%僅接受過小學及以下教育。(詳見表1)
表1 黔江區(qū)2016-2018年度高危人群基本特征
2.2高危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我區(qū)35-75歲人群中高危對象檢出比例為25.62%(4523/14649)。在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有3043人,高血糖1357人,肥胖982人,血脂異常548人,有既往病史(有心梗、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腦卒中其中之一者)116人,吸煙929人,飲酒851人。
2.3針對高危人群的綜合干預措施 結合我區(qū)高危人群危險因素分布情況,高血壓、高血糖和肥胖是我區(qū)高危人群的前三位危險因素[1],因此,我區(qū)的高危對象干預措施,在除外以區(qū)中醫(yī)院的高危干預指導的情況下,各項目單位在須在短隨環(huán)節(jié)還應加強慢病防控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把該項目和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高血壓、高血糖的高危對象,在平時慢病隨訪的過程中加強指導,提高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群眾獲得感,體現(xiàn)項目民生意義。
心血管疾病是中國居民首位死因,患病率持續(xù)上升,心血管病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已經成為導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受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2]
本研究參加調查的人群雖然采取了隨機整群抽樣,樣本量大,但參加調查的女性占比較高,農村居民為主,問卷調查內容中缺乏有關居民膳食、運動等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分析血脂異常的相關因素時未涉及膳食、身體活動等情況,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黔江區(qū)的高危人群低文化、低收入的現(xiàn)狀提示,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經濟、文化方面的落后加大了防控難度,因此,高血壓、糖尿病防控的力度必須加強,健康教育的形式應該有所改變,結合本土特色,達到預期效果[3]。此外,肥胖、血脂異常、吸煙、飲酒等也應引起高度關注,切實做好三高“高血壓、高務糖、高血脂”共管,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從危險因素開始干預,從而有效預防控制慢性病的發(fā)生,減輕疾病負擔。
心血管疾病中包括:高血壓、運動猝死、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對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嚴重影響。預防措施如下:一、控制攝入脂肪、熱量以及食鹽,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動物脂肪能夠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大大增加,如果含量較多,會使動脈產生堵塞情況,從而使血管硬化,變得更加狹窄。如果攝取的熱量較多,則會引發(fā)肥胖,增加心臟的負擔,動脈硬化的發(fā)生概率大大增加,蔬菜以及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從而使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大大降低,通暢血管。通過戒煙戒酒,可以舒張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血小板的尿性,提高溶解血栓能力以及血紅素的攜氧能力,降低腦部缺血概率以及腦梗塞的發(fā)生率??刂蒲且约把獕?,血糖水平過高,會產生有害脂肪,血壓過高,加快心跳,損傷動脈血管內壁,引發(fā)心血管疾病。適宜運動,可以降低膽固醇的濃度,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心血管疾病對于人們的身體以及生命均會造成威脅,日常生活中應該通過有效預防,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